马伟荣
李向成先生1927年出生于神木县大保当乡李家壕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他备尝艰辛和兵燹之苦,养成了吃苦耐劳、善良正直的美德。1937年至1941年在瑶镇完小上学;1941年至1949年在榆林师范、职中读书;之后,又分别在“西北革命人民大学”和“社会主义公学院”两次继续深造。在整个上学时期,他立志高远,正直为人,遵规守范,聪颖好学,深得师生赞许。
1949年6月,李先生参加了革命工作。先后在榆林技校农校任教育干事兼教历史、语文政治等科。1952年调到神木中学任教导副主任,不久升任教导主任。他在刘镇南校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教育教学工作。身为教导主任,他比别人学得更多,想得更深,看到更远,做得更实。他学习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和育才中学等校的办学经验择善而用之;他精心制订教学计划并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坚持代课,修正教师教案,批改学生作业,每学期听一百多节课,对教学工作指导切实有效;他深思独悟提出了“全深活牢”掌握教材内容的总需求,对教与学的指导作用很大;他对教师满腔赤诚,并能以身示范,从而形成了全校勤教好学、积极向上的优良校风。
1961年神木中学高考升学率80%,名列全省第二,迎来了神木中学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因而李先生本人也成为全榆林地区德高望众、文理皆通的知名教导主任。
1966年文革祸起,李先生之功反而被当作过,首则贬为瑶镇完小校长,继则被揪回神中,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黑旗手”等帽子,进行揪斗受尽熬煎。1972年李先生被下放神木火电厂劳动改造,但许多人深知他的人品学识对他仍然尊重保护;他也初衷不改,密切注视着我县教育的发展动态。从1975年起,先后又被调往高家堡中学,大保当中学任教。他的夙愿再次实现,干劲倍增,想方设法,巧妙地向学生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强化基本功训练,事实上在同“四人帮”的知识无用论”对着干,深受各校师生的爱戴、同情和保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先生得以彻底平反。
1977年春天恢复了高考制度。第二年春天李先生又被调回神中,复任教导主任,不久升任副校长和校长。这时他已年过半百,但壮心不已,干劲十足,他同冯志诚和徐存厚等领导一同倾全力于教学工作,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健全校规、严肃校纪、端正校风,狠抓教育质量。尤其是79年新用全国统编教材深度广度都比原来用的省编教材增大。李先生通读各科教材,并象学生一样做完了各科全部习题,每学期听课150多节,及时具体地指导教学。他鼓励并要求教师“教学相长,岗位成才”;亲自指导各教研组写出〈双基教学方案》,倡导单元备课,并指导物理教师顾崇鹏首先拿出样稿,提出“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教育重在质量”等口号,精心编撰(心血》集两册,发给全体教师,以求其钻研业务、尽快提高;他提倡“拿来主义”,广采博取、经常给教师讲教育专家的论述和名校名师的经验…从点到面使教育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师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同步提高,教学质量更为突出,高考在全地区(包括榆中在内)一连四年夺冠。因此,省教育厅和地区教育局多次在神中召开现场会,给予了很高评价和充分肯定。这样,神中又重放异彩,开创了第二个辉煌期。
从1984年起,李向成先生连续当选为神木县第十届、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仍分管教育。一方面,他不顾年迈多病深入基层亲临课堂,在微观上作具体的指导;另一方面,他又殚精竭虑,高屋建瓴,在宏观上切脉开方撰写提案,为教育行政部门当好参谋助手。
1991先生光荣离休,虽年近古稀,但是心系教育之情甚笃。曾担任神木镇和大保当乡的教育顾问,经常了解情况,提出建议。1996年,应神木县政府之聘,先生出任神木县教育咨询团团长,为振兴神木教育奔波操劳,发挥余热。他针对神木教育的情况和变化的形势,组织全团成员,对全县城乡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调查了解,多次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言,为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决策提出诸多颇有价值的观点。临逝世前几小时,他还冒雪到县政府给咨询团开会,布置下乡任务及完成方法,发言稿和下乡路线图成了他的最后手迹。其情其景,至今思之,仍令生者钦佩不已。
李向成先生所以受到社会特别是学生的爱戴和敬重,是因为他从小到老,注重思想品德修养,刻苦学习科学文化,严于律己,终成爱国为民的饱学之土。他尽己所能,教书育人,心无旁骛,培养出了许多初、中高级人才,遍布于党、政军学、工农、商界,其中亦有不少知名学者专家。先生爱岗敬业,师生同教,堪称师中之师。先生身处逆境,无怨无悔,德高艺精,不懈不怠。困难时期他慷慨解囊,资助过一百多名学生使其得以完成学业。尤其十分重视培养提高教师,他对每一教师的思想、业务了如指掌,能及时给予具体指导,使之教学相长。先生一生,求真务实,反对弄虚作假,坚持做真学问,说实话,做实事,求实效。他崇尚真理,尊重事实,以诚待人,求贤若渴,重用人才,淡泊名利,作风正派,为人师表。
1997年3月13日李向成先生去世以后,数千名学生、同事、亲朋好友前来参加追悼会。沉痛悼念这位曾为神木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前辈。他的高足弟子庞士让教授为先生写的悼诗是:“痛悼名师李向成,卓然大家塞上闻。薪尽火传遗训在,崇敬仰止朝驼峰。”由衷地道出了人们对李向成先生的崇敬和仰慕之情,李先生不愧是德高学富的一代名师和人民教育家。
参见《神木文史资料》第7辑第144-147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神木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