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故事  >  地名故事

古龙桥的传说

在咸阳市三原县清河上有一座古龙桥,贯穿县城的南北,相传有一年清河水涨,有龙闯桥下,桥甚危,一个名叫李靖的三原后生抽剑斩之,桥复安,故得名龙桥,这是龙桥来历之一说。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有三原人温纯官居工部尚书,为造福桑梓,集资建成石桥一座,据说当时桥建成后,南北二城各唱大戏数日以示庆祝。史有人赋诗赞这石桥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随之这桥得名龙桥,亦名尚书桥,相传,那温尚书的铁铸生辰八字至今仍镇在桥心腹部,这是龙桥来历又一说。 

今观龙桥如二郎担山横于两岸腰间,结构沉实,形状如龙,桥体两侧各雕有龙头三只,护着这桥。桥栏为五十七幅浮雕组成,多为人物,其中二十四孝图尤为特色,颂扬着儒、释、道三家的向善教义和伦理道德,造型极是大气美观。桥北头左侧现存石龟一只乃是镇桥之物,桥下清清河水分三股流过桥洞,桥面为磨扇铺成。这磨扇底下还封存着一个青蛙申冤的神奇故事。  

有一天,新上任的三原知县路过龙桥,被一群青蛙拦住了去路,怎也赶不散,县官低头问道:“你们为何拦住我的去路呢?”这些青蛙只管聒噪着,其声悲惨。县官就觉蹊跷,又说:“你们有啥冤要本官申断的就点点头。”没等县官再说,这些青蛙便纷纷蹦下桥底的清潭里。县官似乎明白了,遂下至潭中探察,果见得一具男尸,脖子上系了半页磨扇。为破此案,县官心生一计,差衙役出了张告示,言及府内有半页磨扇需要配对,如有交来配对者,官府以千金为奖。于是全县百姓踊跃交纳,一天,桥南头豆腐店掌柜也交来半页磨扇,县官照例差人搬去对了,这回正好合茬,于是真相大白。

据店主招供,不久前,有一秀才赶考路过三原,日暮自北城投来,无处安歇,这店主就招其夜宿于店中。是夜,他夫妇见秀才囊中有些银两,遂起谋财害命之念,事后,他们便用麻绳将家余的破磨扇之一半系于死者脖颈,将其沉入桥底潭中,谁料义蛙性灵揭了案底。案是破了,收来的磨扇怎么处理,县官又生一念,不如全铺到桥面上去,故此流传下这段为龙桥增色不少的佳话。  

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为发展三原经济,县上出资8万2千元加固并扩宽了南北二坡,以护桥体,利于通行。1985年又在原龙桥的右上空建成了一座气势雄伟的斜拉式新龙桥,横贯南北,平通两城,减去了古龙桥之重负。

三原古龙桥这座境内最完整的石拱桥从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一座古石桥建筑的活标本,只能供后人观览和研究,可它仍和钢筋铁骨的新龙桥同为三原县的标志,腾飞在三原人的敬仰里。



参见《美丽三原》
《美丽三原》编委会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4年8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