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星辉
1943年初夏,国民党中的右派势力,利用共产国际解散之机,猖狂叫嚣“解散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胡宗南部则准备“闪击延安”。就在时局如此严重的时刻,周恩来副主席由重庆去延安,参加延安整风运动的总结。七月下旬,周副主席一行乘坐汽车到达陕西西部重镇宝鸡,又由党的同情者陇海路宝鸡办事处主任兼宝鸡车务段段长卫学云调专列护送来咸阳。
在宝鸡,卫学云在安排好专车运行时间的同时,用专线保密电话,通知了陇海路西安线区司令张鸿宴,请其亲自安排专车在咸阳至铜川间的过境事宜。张是江苏淮安人,卫学云的好友,一位爱国的正义人士。他接过卫学云打来的电话,得悉周先生要夜过咸铜线,心中既兴奋又紧张。心想周先生是自己的同乡,又是自己一向敬重的杰出人物,他的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护送责任非同一般。想到此,他立即乘车前往咸阳、三原等几个专列停留的车站进行安排。
这天,渭北高原上的三原车站,夜幕下显得格外冷清。站台上稀疏的旅客,正在等侯开往铜川方向的客车进站。站长张谦此时也在月台上不安地来回走动,等候张鸿宴到来。机车刚停稳,张鸿宴便匆匆跳下车来,把张谦拉到一个僻静之处,声音低沉而庄重地说:“今晚有一趟重要列车要在这里停留、上水,你安排两个副站长分别在进出站口守着,亲自掌管道岔,务必保证专列安全。”张谦不解地问:“谁的专车这么重要?”张鸿宴将脸紧贴着张谦的耳朵,压低声音说:“周恩来先生!”张谦已久仰周恩来的大名,一听这意外的消息,不知是高兴还是紧张,一时竟说不出话来。机车正在加水,旅客都已上车。他俩在空旷的站台上边走边谈。张鸿宴严肃地说:“车上的人你知道就行了,对两个副站长也不应说”。他回头看看身边没别人,接着说道:“目前国共两党关系紧张,我们不要受这股风潮影响。你我都是爱国一心的同仁,保证周先生的安全,是为国为民效力。”张谦没有作声,只是不断点头。张鸿宴继续说:“我倒不担心军队,就是怕特务捣鬼。今晚周先生自了专车若有半点差错,我们便成了千古罪人!”
张鸿宴所说“倒不担心军队”是有根据的。当时陶峙岳将军(湖南宁乡人)的37集团军司令部驻地县东关胡家庄园,距车站有五六里路。陶峙岳将军思想进步,同情我党。后来的事实,证明张鸿宴的估计是正确的。这时,张谦忙问张鸿宴,“37集团军陶峙岳司令那里要不要关照一下?”“可以,但不能打电话,只能当面讲。”“一声汽笛,列车即将启动。张鸿宴来不及再说什么,便连忙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张谦回到站房值班室,看看墙上的挂钟,时间已不许他去陶将军那里走一趟。正犯愁之际,却见司令部一位姓崔的副官跨进门来。张谦与陶将军交往甚密,知道崔副官是信得过的人,便告知了专列达到时间,让他即刻回去报告陶司令。
专列进站前的十几分钟,陶将军骑马赶到了。他一上站台便和张谦亲切地交谈起来。张谦问:“不会有别的人再来吧?”陶将军答:“周先生到了我的防区,保护他是我的责任,招惹那些闲人来干什么!”张谦忙说:“这就好!这就好!”只听陶将军继续说:“最近,北边的枪声不断,炮声隆隆,周先生在这时候过路,谁能担保没有人暗地里捣鬼?陶某戎马一生,如今正当国难,却不能赴前线报效国家,实是惭愧!周先生乃当代英杰,大度不凡,来往于重庆和延安之间,肩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光明磊落,正义在身,令人敬佩!这次路过三原,我不亲自前来关照,是睡不着觉的。”
他们正谈着,专车鸣笛进站了。车门开处,一位年轻军官走了下来。他们互致问候后,陶将军把自己的名片递了过去,请求周先生接见。那军官和蔼地说:“周先生已经休息,不过我可以去报告一下。”陶忙拉住说:“我虽渴望见到周先生,但他已休息,这次就不敢打扰了。请你转告周先生,请他多多保重。”张谦也报了姓名,向周副主席问候和致意!在陶将军和张谦的关怀下,专车驶离三原车站,向北驶去。机车前那束巨大的光柱,划破了黑暗中的原野。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10辑第71—74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