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原县委党史办
1928年四五月爆发的三原农民起义,即“交农围城”和武装围城斗争,是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由中共三原县委直接指挥和发动的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的一次重大斗争。它给国民党反动当局以有力打击,吹响了三原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的号角,紧密地配合了渭华地区的武装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陕西地方军阀追随蒋介石,联合反共,开始了大规模的“清党运动”。1927年7月上旬,武字区民匪团总王厚安,勾结当地驻军王少猷捣毁了武字区农协会,打伤了武装委员肖德印,逮捕了共产党员乔国桢、唐玉怀等人,解散了武字区农民自卫队。同时,三原县农协会被迫解散,县农协主席、共产党员庞诚斋被捕。随后。各区农协会也先后受到破坏。至此,大革命时期轰轰烈烈的三原农民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但是,党领导的三原农民群众的斗争并没有停止。
1927年10月13日,中共三原县委向陕西省委报告了大革命失败后三原的政治、军事形势。10月24日,陕西管委向三原县委发出了指示信:要求“尽可能用其他比较革命的方式组织农民,对农村封建势力必要时须用非常手段对付”。发动民众,夺取反动部队武器,武装自己。12月19日,陕西省委给三原县委的信中又明确地指出:“要在农村中划分区域,积极的领导农民作部分的暴动,抗粮、抗捐、杀土劣。根据陕西省委的指示,中共三原县委派黄子文在武字区及时作了传达,并研究了筹建武装的问题。
1928年1月27日,唐玉怀、马先民、李天赦、侯守愚等十余人,在鲍四庙戏楼召开会议,酝酿成立工农红军游击队问题。并按与会人员的住地划分了联络区域。确定了秘密联络人员,2月9日,由唐玉怀主持召开有三十余人参加的鲍四庙会议,成立了“抗敌委员会”。2月22日,工农红军游击队成立。唐辉智任队长,孙平章任副队长,黄子文任总指挥。至此。三原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3月13日,陕西省委发出了立即发动民众斗争,在农村中则由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抗一切摊派勒索等斗争,一直转为杀豪绰、地主、官吏,夺取武装围攻县城的大暴动的动员令。此时,正值青黄不接,久旱无雨。加之庄稼连年歉收,官府逼粮催款,人民生活无法维持,广大农民强烈要求政府减免粮款。当时在群众中流传着“官欺人,踏衙门。老子欺儿逃出门”的口号,这就使开展武装斗争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中共三原县委根据省委指示精神和三原群众斗争的实际情况,于4月中旬决定,以武字区为中心,发动农民举行“交农”斗争,并派黄子文等到武字区具体组织和领导。同时,发出鸡毛传帖,规定了“交农”围城时间和各路联络人员名单。一分会内马志舟负责,召集口外庄、柴家窑、铁家庄的群众,集合于太和堡;二分会由李鸿儒负责,召集棒树坡、挑溷子、三胜村、油房沟、樊王沟,曹师凹,双槐树的群众,集合于大寨堡;三分会由唐子如负责,召集唐家、兴隆村、官照窑、吊庄子的群众,集合于长坳堡;四分会由孙铭章(孙帝国)负责,召集西王堡、鲍四庙、孙家窑的群众,集合于陵前;五分会由赵德成负责,召集侯家堡、朱家疙瘩、小道口,甘涝池的群众,集合于朱家疙瘩。另外,富平的石桥、三边、三家店、杨村等也确定了具体的负责人。决定二、四、五三个分会将群众集中后,带到双槐村,一,三及富平分会将集合起的群众带到太和堡。然后各分会连夜赶到军字区的楼底待命。还要求各区分头发动群众,抓紧“交农”围城的各项准备工作。
1928年4月24日黎明,武字区“交农”群众在陵后庙集中,黄子文作了动员。之后,“交农”大军即向县城进发。一路上。“交农”群众不断高呼:“天不下雨,天逼民反;苛捐杂税,官逼民反;各地联合,一律造反;铲除豪绅,实行‘共产’。”的口号。到楼底村后又集中作了动员。此时,心字区、军字区、力字区以及石桥等地的“交农”大军也扛着杈把、扫帚、梭镖,高呼口号,浩浩荡荡地拥向县城。中午时分,两三万人的“交农”大军将县城团团围定。心字区、武字区及军字区的群众围攻北门和西门,同字区、力字区及富平石桥的群众围攻东门和南门,各城门附近人山人海。“交农”群众不断高呼“打倒贪官污吏!”“免除苛捐杂税!”等口号。伪县长马润昌目睹此状,甚为惊慌,立即下令关闭城门,并派军队严加把守。这时县城周围的群众,纷纷给围城群众送水、送馍,支援围城斗争。4月25日,围城群众已增加到三四万人。围攻东、南门的同字区、力字区和石桥等地的农民群众,将杈把、扫帚等农具放到城门洞里放火烧毁。4月26日,由于围城群众毫不退让,顽强斗争,伪县长马润昌无奈,不得不向围城群众表态,答应民国十七年,粮款金免。这时,黄子文等研究,为防止伪县府的欺骗伎俩,决定继续坚持围城斗争,夺取最后胜利。4月27日,伪县府贴出免除粮款的告示后,黄子文等才宣布撤围。取得了“交农”围城斗争的胜利。当围城群众撤至楼底后,黄子文等人又召开了群众大会,号召农民要继续开展斗争。
震撼陕西的渭华起义爆发后,渭河两岸人民的武装斗争不断高涨,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三原县委决定武装围攻三原县城,成立了以黄子文为总指挥的武装围城指挥部,联络地方武装胡景铨、马仙舟一起行动,并商定了武装围城的方案。
5月3日,以黄子文为总指挥的武装围城斗争爆发了。胡景铨部党谢芳团长率四个连的兵力从富平出发,经石桥到达三原县武字区的大寨堡,与黄子文接头后,星夜南下,经楼底、麦刘,从林立坡过清浴河到达三原南城东梢门外。这时,杨致中率领的游击大队和武字区农民武装亦到了西城门外。围城指挥部设在城西申家堡。天大亮后,攻城开始。由于三原驻军宋哲元部早有防备,已派重兵镇守。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攻城未克。当天,黄子文、孟芳洲和联络员雷展如等人带领部,来到城西申家堡指挥部,不料马仙舟叛变,缴了武字区游击大队的枪支,扣押了黄子文、雷展如等,武装围城遂告失败。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爆发的三原农民起义虽遭到失败,但却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锻炼了干部,鼓舞了三原人民继续开展武装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此后,三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的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内容,向反动势力展开了新的战斗,谱写了游击战争的新篇章。
参见《咸阳党史资料集》第155—158页
中共咸阳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
198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