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史料  >  纪略

镇嵩军围攻三原城纪实

徐述先

一九二六年四月镇嵩军刘镇华由河南进攻陕西,首先围攻西安,月余未能攻破。敌兵为筹集军饷,掠夺财产,同时切断省城陕军外援,遂于五月间分兵万余人,北渡渭河,进犯当时渭北重镇——三原。

一条清峪河将三原分为南城、北城,敌兵由南压境而来,把南城的东、西、南三城门重重包围,封闭得水泄不通。北城始终未围,出入照常。北城北门通往鲁桥、北塬、淳化,耀县,旬邑等地,北路客商络绎不绝,每日集市照常营业,特别是贩卖粮食客商反而显得活跃。北路各地是三原来粮之要冲,粮食未受影响,粮价一再下跌,对三原守军大为有利。

镇嵩军五月间围困三原,万余士兵个个手持长枪,身背子弹一百五十排(每排五粒),兵分几层包围了县城;还在城外精高处设遥了炮台,不时向城内轰击。由于攻击突然,城内防守很仓促。针对这种情现,驻军田玉沽师长立即召集部下,讨论防守措施。此时田玉洁师长有一老友朱志敏,由西安来到三原,朱是三原大程乡朱家湾人,品学兼优,文武全才,协助田师长处理城防工作。田师长担任城防司令,首先张榜安民,稳定军心民心,动员军民协力防御敌人进犯。守城士兵不足五千名,每人持枪一枝,身背子弹仅三至五排,枪枝弹药非常缺乏,守城困难重重。司令部对驻防军队进行了调整,安排东门守城将领为党海楼旅长(外号党跛子)。此人是真正的陕西“冷娃”,有胆有谋。但吸大烟成瘾,旅部驻扎在城内东渠岸陕西第三师范。党海楼每晚烟瘾过足后,上东城楼指挥士兵作战,通宵不眠,使敌人无机偷袭。西门守将为姚振乾旅长,此人军纪严明,不扰百姓,枪法甚准。他在城楼上设两架水机关枪,火力甚猛,敌人不敢随意攻城。因南关无外城墙,不容易防守,田玉洁师长就亲自挂帅,把守南门。为使敌人不敢轻易偷袭,田师长设有两门大炮,名曰“八生七"。此炮筒长一丈多,炮口有水桶粗。平时不用,一旦敌人攻城,才用此炮还击,敌人在此未敢冒犯。北城由李子高旅长(绰号李烟杆子)负责城防。

当时城内枪弹非常缺乏,在城隍庙东侧火神庙内成立了火药局,委任能制造军火的高有明任局长,专制炸弹,以补充枪弹的不足。开始制造的炸弹形状如大苹果,用生黄铜作弹皮,内装火药,炸弹上边有一寸长的导火铁杆,用三尺长麻辫子拴在导火铁杆上,投掷方便得力,被称“麻辫炸弹",火力猛,威力大,不塌火,爆炸后杀伤一大片,这种炸弹是守城士兵的主要武器。麻辫子由城内各麻绳铺支援,商会负责催收。随后又研制出一种火箭带炸弹,用此武器专烧敌人的粮草库房,使敌人闻风丧胆。守城士兵每夜在城上高喊顺口溜:

望下看,撂炸弹。

炸弹开了花,炸死刘振华。

炸弹开了口,吞走麻老九(麻振武)。

三原城被围期间,牛腿、韩秃子、胡彦海、马正德等一些专为商人作保镳的渭北有名“刀客",也前来帮忙守城。这些人枪法准确,作战勇敢,有胆有谋,把生死置之度外。田玉洁师长还从富平等地邀请来一批“敢死队",三原人称这些人为“硬肚”,自称枪炮不入,专打冲锋。他们手执长矛,矛尖足有一尺五寸长,槐木把有五、六尺长,威风凛凛。敌人若遇上“硬肚"冲锋,胆战心惊,闻风而逃。  “硬肚"队约百余人,曾驻南大街德胜粮店内,助战两个多月后离开三原。

敌人围困三原城,始终没有攻下,落得粮尽弹绝,加之又闻冯玉祥、于右任率领军队要入陕解围,因此围城的镇嵩军在九月(农历)的一天夜间悄悄撤退了。城内商民流传说是神灵保佑三原城池不失,“天兵天将降临,满城墙的战鼓龙旗将镇嵩军击退了"。以此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商界筹钱给城隍献戏三日,以报神恩。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二辑第97—100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6年12月出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