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心一 任天来
一九二六年春,曾被陕西人民驱逐出境的刘镇华在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支持下,率镇嵩军入陕,企图重新统治陕西人民。四月中旬开始围攻西安,不久又派兵围攻渭北重镇三原,以达占领渭北各县,孤立西安的目的。从此,三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军民团结,开展了反围城斗争,给刘镇华以沉重的打击。十月十二日三原解围。三原反围城斗争历时六个月之久。
一九二五年冬,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联合向国民军发动进攻。一九二六年春,国民二军军长兼河南督办岳维峻被直、奉联军击溃败逃山西,二军系统的陕西军务督办李虎臣赴豫援兵,也被击败退回陕西。刘镇华率号称十万之师尾追李虎臣入陕。驻在富平的国民军第八师师长冯毓东率队渡河赴华援李抗刘,因驻大荔县的国民军二军第十一混成旅旅长麻振武(麻老九)背叛国民军,举兵袭击冯军,致使冯军败退,使刘军不战而夺潼关。接着,国民军李虎臣部又与刘军屡战于渭南、临潼一带。由于李部系溃退之师,士无斗志,粮饷奇缺,遂节节失败,退回西安。四月初刘镇华率部包围西安。为了抵御渭北各地国民军增援部队而孤立西安,五月又指使其北路总指挥梅发奎率领麻振武和驻扎蒲城的原国民军第一混成旅旅长缑保杰(即缑章保)、段茂功等投降军及镇嵩军第四师王振部属万余人进攻三原等渭北各县。这时国民三军孙岳部三师师长杨虎城正率部与前陕西督军四川军阀吴新田在关中西部对峙。杨虎城听到西安告急,三原等地又十分危急,即率部回师三原、泾阳一带。
在这关键时刻,以魏野畴等负责的陕西党组织,号召陕西人民进行坚决抵抗。魏野畴从西安来到三原,住在渭北中学甄寿珊司令部,终日奔走,积极启发和联络国民二、三军及驻陕各军,组成统一的驱刘战线。四月中旬魏野畴前往三原东里堡杨虎城部驻地,参加了国民二、三军召开的紧急军事会议。魏野畴同国民第三军三师师长杨虎城,国民第二军三师师长田玉洁及国民二军后方留守司令朱子敏等将领,分析军事形势,研讨驱刘之大计,制定了“固守西安,策应北伐"的决策,安排了整个抵抗刘镇华的军事部署,决定分兵坚守西安、三原、咸阳等重要城市,进行较长时间的军事斗争。会后,令田玉洁等防守三原、泾阳等县,其余各部由杨虎城率领驰赴西安。
四月十八日,杨虎城率部渡过渭河,会同陕东溃退的李虎臣部固守西安。达时国民二军三师师长田玉洁即令王建勋部赴渭南固市、临潼相桥一带,布防迎敌,以抵挡向三原方向侵犯之敌,开始了保卫三原的外线战斗。
五月十日镇嵩军第四师王振部向渭南固市一带袭进,驻扎渭南固市,临潼相桥一带之田玉洁部第一旅旅长王建勋部猝不及防,向后退却,以致防地不保,三原城告急。田玉洁一面积极布防,一面亲自和七师师长邓瑜(邓宝珊)到大程镇督师,向东迎敌。十一日晨在太和村附近之黑风桥与敌相遇,展开血战,毙敌无数,夺大炮一门,步枪一百余枝,俘敌数十名。由于黑风桥镇嵩军失利,镇嵩军王部又将三原以东的大程镇一带包围,并占领了福音村等地。田玉洁即召部属张九才共同磋商战斗方略,决定先解大程一带之围,并派张团张志英部属.连攻打大程镇以北之福音村。派张团李仲山营长率兵一连,绕道大程镇以东之北原埋伏,双方激战不过二、三十分钟,镇嵩军被赶至大程镇以东,陕军驻防弼田王家。这时田玉洁任张九才为总指挥,自己亲赴栎阳镇一带督战。
五月十五日陕军连战报捷,除收复临潼外,冯毓东,甄寿珊、石宜川(石象仪)各部已克复渭南,并与夺回潼关之樊钟秀部夹攻二华。邓瑜、姜宏模、姚振乾、陈发荣、党毓琨、王保民等各部分头渡河,集结兵力,从东北包抄敌后路。
这时,麻振武因知刘镇华早已对自己有疑心,加之闻知陕西国民军已成一家,自知嵩军前途无望,遂于五月十七日下令停战,向东退去。六月中旬,嵩军缑保杰被部下杀死,士兵哗变,举旗反正,敌进攻三原暂时缓解。三原守城将士得悉此消息,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保卫三原县城的信心。
八月初,刘振华野心不死,又派三个混成旅携带晋阎所助重炮多门,向驻在栎阳镇的陕军猛烈轰击。陕军冯华堂孤军力单,不能抵御,连夜退却。镇嵩军遂由栎阳镇乘隙西进,直趋三原城,致陕军在黑风桥、大程镇、弼田王堡等阵地陷于敌后,时有遭受敌人侧背袭击危险。鉴于此情,田玉洁于八月四日令三原以东各部队急速退回三原,固守三原县城。镇嵩军随即跟踪西进,从东北、东南、西南三面包围了三原县城。从此,一场你死我活的三原守城斗争开始了。
三原县城以清河为界隔为南北二城,南城是商业中心,北城属居民区。为集中力量,保卫三原县城,田玉洁一方面向渭北各县陕军求援,一方面积极布防。原留守三原的驻军和前来支援守城的部队有原国民三军三师李志高赢,国民二军姚振乾旅、党毓琨旅,国民三军三师王保民团,国民二军二师甄寿珊、王绍猷旅,李云龙部属以及西阳地区王永泰组织的“红枪会"等,共约四千余人。以李志高、王际民、张汉民防守北城;姚振乾防守西门;党毓琨防守东门、临履堡一线;王绍镦防守南门河漕一带;李志高部属张玉亭带一加强排防守肯李村河坡。
城外镇嵩军分布在城东清河以北曾家堡、西阳镇、大梁村、杜康村一带和清河以南的黄毛寨子、吕皇一带;城南和城西分布在中王堡、河漕堡、西秦堡、中家堡、郭家堡、南营盘一带。
九月一日,城西西秦堡、申家堡、空奎城皆陷敌手。接着镇嵩军用大炮向城内轰击,战斗十分激烈。由于陕军奋力防守,拜亦用重炮还击,大挫敌方攻势。战争相持数日,镇嵩军无计可施,又从城下挖通道以火药攻之,但被陕军发觉,截断通道,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九月上句,镇嵩军对南北二城进行总攻击,李志高亲自在东北城墙上指挥战斗,以轻重机枪和用装上火药、铁链条的土炮一齐向敌人轰击,并抽出兵力袭击敌人后方,致使敌人不能接近城垛。
九月十一日,城东南之河漕堡、东北之临履堡先后被镇嵩军所占,但陕军仍坚守南营盘、英华医院、南稽门以及城东山西义园一线。这时陕军炮队在东关大操场筑起高台架起大炮,以老射手熊钩山(国民二军第一炮兵团团长)开炮向临履堡猛烈攻击,中敌指挥部,摧毁其临履堡城楼,给了镇嵩军以有力打击,但敌围城之威胁仍未解除。
为了鼓舞守城将士的斗志,动员各方力量支援陕军,打击敌人。在围城期间,陕西党的负责人魏野畴等住在三原,协助守城驻军,共谋守城计划,布遥守城方略。三原党、团组织的负责人张安人、贾怀庚、王云、庞诚斋、王鸿俊等把反围城斗争当作党、团的中心任务,积极组织城内市民、商人、各界人士投入反围城斗争。党、团组织充分发挥三原学联的作用,发表宣言,开展各项宣传鼓动活动。针对城内驻军成份复杂,互不团结,军纪差等现象,党、团组织领导学联组织了学生宣传队,到陕军士兵和群众中去,采用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和讲演、慰问等形式,揭露刘镇华的罪恶,提高陕军官兵和群众的守城信心,以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他们同县商会商量把绣成“鸡犬不惊,秋毫无犯"的锦旗,送给驻军各部,以提高他们爱民守纪的自觉性,起了很大作用。同时,党、团组织还发动党、团员和青年学生协助士兵修工事、巡逻放哨、慰问伤员,使将士深受感动。西阳地区王永泰等人组织的“红枪会”(硬肚)也进入城内协助守城。由于党、团组织在反围城斗争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三原守城的军队、市民、商人、青年学生等始终紧密协作,同心抗敌,使敌军一直未能破城。
正在这时,冯玉祥从苏联回国,九月十七日,在于右任的支持下,冯玉祥率部在五原誓师,宣誓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按照“进军西北,解西安围,出兵潼关,策应北伐"的方针,兵分两路入陕,以解西安之围。
十月上旬,国民联军先后进入陕西,于右任率部向三原挺进。正在围攻三原的镇嵩军闻讯惊慌失措,为了集中兵力进行顽抗,便于十月十二日撤走,三原之围遂解。
十月二十日,三原驻军将士、各界人士及群众团体在东关“八蜡庙"召开万人大会,欢迎于右任率部进入三原,庆祝三原反围城斗争的胜利。
三原反围城斗争,是西安反围城斗争的一部分,牵制了敌人的实力,给敌人以有力的回击,保卫了西安,配合了北伐革命。反围城斗争的胜利,有力地促进了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三原的革命运动也迅速地开展起来。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2辑第70—79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