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史料  >  回忆

回忆西安事变时的三原民运工作

西安事变划破了“四·一二"以后的沉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当时全国人民的心愿。三原地处三边交通要冲,素为进步力量荟萃之地。此时,好多老一辈革命家为适应时局、促进抗日,纷纷接踵三原,革命活动空前高涨。我当时名张觉,任三原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简称民运会)主任委员。现就有关情况回忆如下:

民运会的成立

西安事变发生后,三原根据省民运会的指示,由各界爱国人士组成了三原民运会,派我任主任委员,王文培、王谦益、相维惠、田正义为干事。另有张卓儒、张呜天、马宏山、贾子明等人也参加。民运会成立后,在驻三原的十七路军五十一旅赵寿山旅长和三原县长常汉三的协助和支持下,住进三原县国民党党部,并将国民党党部的经费拨给民运会使用(当时三原县国民党党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已逃走)。

民运会成立后,在中共三原中心县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搞好宣传工作,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中以宣传张、杨的八大主张和国共合作一致抗日为主要内容,激励群众情绪,提高群众认识。当时,我们派干事相维惠、田正义等分赴乡、镇宣传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消除群众顾虑。并在池阳、西阳、武字、大程、陂西等乡镇,先后成立了抗日救国会,使工作在群众中扎下了根。

为进一步扩大宣传工作,民运会决定出版《三原民声报》,由马宏山、张卓儒主办,第一期的社论是《敬告于徘徊歧途者之前》,为群众剖析形势,鼓舞斗志,要求以实际行动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拥护、支持和响应张、杨两将军的正义行动。当时这份刊物,得到了三原各界群众的普遍热爱和欢迎。

另一方面,我们派干事王文培、王谦益等负责各校教育工作和学生运动,帮助学联深入群众,团结群众搞好工作。参加学运工作的还有武济、贺鲁等人。当时三原学联分派学生代表张志诚、李凤英去延安参加西北青年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接见。这些革命老一辈,对学运工作还作了重要指示,对我们开展工作是个很大的鼓舞。

组织慰问团

约在十二月二十日左右,在民运会的倡导组织下,发动各界人士组成了慰问团。民运会的张卓儒、贾子明、马宏山等连同商会会长共二十余人,携带糕点、物品,分别对驻扎安吴堡的彭德怀部队、云阳镇的贺龙部队和斗口于村的肖克部队,进行了慰问。

慰问团所到之处,受到各将领的亲切接见和战士的热烈欢迎。彭德怀将军接见时,着重讲了当前的革命形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并以关心地方教育的口气,问三原城乡有多少学校、多少学生,以及学习情况。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提倡教育,培养青年,学好本领,为国家和人民事业做出贡献。最后,彭德怀还招待大家吃了饭。贺龙将军接见时,陪同的还有一位叶吏沫特莱的外国记者。她的语言虽听不懂,可情感暖人心。她还兴高采烈地给大家照了相。贺龙将军和慰问团在一起,兴致勃勃,谈笑风生,讲述他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使大家深受教益。肖克将军接见时,天色已晚,他代表全体指战员向慰问团频频致谢,握手话别,其真挚诚恳,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东关大操场的欢迎会

慰问后不久的一天,彭总一行来三原,当天上午,三原各界人士出西关夹道欢迎。和彭德怀一道来的还有任弼时、陆定一、杨尚昆、丁玲等人。

中午十二时左右,由民运会负责组织会场,在东关大操场召开盛大的欢迎会。彭总和任弼时、陆定一、杨尚昆、丁玲都坐在主席台上。我主持大会,由女中教务主任徐振化致欢迎词。彭总在大会上发表了长篇演讲,内容是统一战线、联合抗日的政策和西安事变的意义,及张、杨两将军的人大主张等。彭总的讲话,多次引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欢迎会开得很热烈、紧凑,秩序很好。这次大会给三原群众以极大的鼓舞。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  第2辑 第26-29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6年12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