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史料  >  小传

马文彦生平事略

毛焕明

马文彦(1903—1983),陕西省三原县城关镇人。1923年,中学毕业后,赴上海考入新成立的上海大学。为进一步求索革命理论,进入以瞿秋白为系主任的社会学系。时李大钊为了大力开展中原地区的工人运动,认为马文彦与当时任河南省督办的国民二军司令胡景翼在三原相识,且马之才华亦为胡所赞誉,遂取得上海大学党组织邓中夏同志的同意,派正在上大读书的马文彦去河南省襄助张昆弟(湖南益阳人)搞工运工作。马到河南时,正值国民二军与镇嵩军憨玉琨部激战中。憨战败,退兵时将铁路大桥炸毁,欲固守黑石关以待刘镇华之援兵。马深思如能迅即修复铁路大桥,使胡得以及时进军,对胡景翼执行中山先生政策是莫大的帮助。马文彦立即发动铁路工人,只用九个小时,修复了铁路大桥。胡遂麾军击敌,夺取了黑石关,憨玉琨兵溃自杀!工人运动因此得到胡的大力支持,于是平汉、陇海、道清等铁路总工会次第得到恢复和建立。工运工作在河南地区很快地开展了起来,先后有郑州豫丰纱厂、新乡纱厂、焦炸煤矿、民生煤矿、六合沟煤矿等工会相继建立。马文彦在各厂矿工会建立以后,又在王荷波同志的领导下,深入农村开展农运工作。这样随着工农运工作的蓬勃发展,在河南地区掀起了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高潮!

1925年胡景翼逝世!河南形势逆转,接着马奉李大钢命回北京搞学运工作。1926年3月l2月,日本帝国主义的军舰闯入大沽口,炮轰革命的国民军!而英、美、日、法等八国公使竟蛮横地向中国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国民军立即放下武器,并拆除我大沽口至天津的一切军事设备,不然就要以武力解决!3月18日,北京学生和群众五千余人在李大钊的领导下齐集天安门广场,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高喊口号,要求政府断然拒绝日、美、等八国的无理要求,支援国民军抗击日寇的爱国正义行动!当游行队伍行进至铁狮子胡同执政府门前时,段祺瑞竟下令开枪,并由军警用刺刀冲击请愿学生!当时马文彦追随李大钊左右,站在请愿队伍的前列,当遭到军警刺杀时,即超前保卫李大钊,不慎被人群挤倒在地,迨用力爬起时,遂与李大钊分离。马感觉李先生处境危险!即向海军部奔去,佯称新闻记者,从东栅栏门口进去,院子里摆着十五具烈士尸体,未找到李大钊先生。又即赶赴北京大学,从死难的学生中,认领了三原同乡张根泉烈士的忠骸。迨马文彦匆匆回到苏联大使馆时,大钊先生也才辗转走到使馆,他的手、背等都有重伤。而当李一见到马文彦、范鸿基等回来时,立即令其分赴于右任、徐谦等处,告知约会时、地,研商进一步斗争方案及对死难烈士的善后工作。

1926年,国民军受到直、奉军的攻击,撤离了大沽口、天津、北京等阵地。于右任被奉军通辑,潜居北京皇城根一寺院内。这时直系军阀吴佩孚欲攫取陕甘两省,派刘振华进兵关中,包围了西安。李大钊决定由于右任赴苏联劝冯玉祥回国,收拾旧部,解西安之围,然后出兵潼关,策应北伐。于对李的这一建议,于欣然承诺。为了安全离开北京,于右任通过靖国军旧部属的掩护,辗转到了天津,寓居英租界国民饭店,改名原春雨。李大钊为于等人办好了出国手续,指定马文彦担任于的俄语翻译及秘书,随于一同出国。当他们乘车到达上乌金斯克时,受到当地苏维埃主席的热激欢迎,并检阅了哥萨克骑兵。因冯玉祥已离开上乌金斯克,他们遂转赴莫斯科。至莫斯科,苏联政府派司法部长在车站欢迎,所带工作人员对于、马在莫斯科的会访、参观等事项做了妥善安排。第二日,于偕马文彦会见了冯玉祥,他们就国内革命形势作了详尽的分析,认为李大钊的决定是极为正确的,冯玉祥决定回国予以实施。接着接见了苏联政府派来的顾问团,与之商定了回国日期。从到莫斯科的第三天起,于、马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瞻仰了列宁墓和列宁遗体,参观了克里姆林宫、历史、革命两博物馆,设置在沙皇别墅的养老院、托儿所及劳动改造所等。据马文彦谈,最使人难予忘怀的,是和斯大林的会谈,他对中国革命关切之情,真使人衷心感动。

于、马在莫斯科逗留了十余日,路上的苏联人争相问好,表现出对中国革命极大的关切,马文彦在这场合,要做好两边的翻译,非常忙碌,而心情却十分愉快。这时接到李大钊从北京发来的电报,说察绥战局出现问题,促于、冯即刻回国。但冯则认为在察绥的旧部是有支持能力的,他要在莫斯科办完应办之事后再回国。于右任为了促使冯早起程,决定先期径赴上乌金斯克。到达后,遂和在此地的史可轩、俄籍军事顾问等一起登程回国。行前电冯:“我等先归,收拾残局。”于、马一行进入国境,道途多艰,推迟了行程。当行至赛尔乌苏以北、地名固阳城的地方,遇见了一股土匪,他们便避到一所教堂内。接着鹿钟麟部的散兵二千余人来此就食,吓跑了土匪,而鹿部散兵竟列队进攻教堂。马文彦与史可轩相商,既是鹿部散兵,可下去劝其另找就食处所,遂将史可轩追下城去进行劝说。马帮于右任将所带路费埋藏在厕所内,于刚返回住室,进攻的士兵有的已闯进于的住屋,蛮横地向于索要现款。马文彦适时赶到,立即向这些士兵说:“我这里有钱,跟我来取!”并以眼示于藏了起来。这些士兵缠住马文彦,并不时用枪把狠狠地打马,文彦只得一步一拐地引至他的住处,从皮包中拿出在莫斯科收集的几十枚外国硬币,统统给了散兵,暴徒们才扬长而去,这样的险境曾经遭遇过数次。又在横穿戈壁沙漠时,白天得受热的煎熬,夜晚冷得要命,又只能露宿在星光之下,于右任曾赋诗志其情景,诗日:“星斗低昂落枕边,多情明月映胸前。幕天席地吾滋愧,一夜沙场自在眠。”经过万里奔波,他们在戈壁沙滩与冯玉祥所率领的车队相遇,才顺利地穿过大戈壁,于1926年9月15日到达绥远省五原县。9月17日胜利地举行了五原誓师大会。誓词由秘书马文彦等起草,经于右任审改后定稿,冯玉祥宣读。誓词中明言组建国民联军,冯、于分任总司令驻陕总司令。决定进军西北,解西安围,出兵潼关,策应北伐。

1927年7月,冯玉祥与蒋合流反共,于右任离陕,革命工作转入地下。1928年夏,马文彦在炭渣小学教书,这是他的公共身份,用以掩护其负责富平县党的工作。当时由党掌握的许权中旅,随李虎臣部攻打潼关,许给马文彦捎话“如果潼关失利,准备把部队带到渭北,举行武装起义”。叫文彦联系渭北一带的地方武装力量,以接应许权中旅之到来。马文彦遂即到三原县武字区找黄子祥、黄子文等,将许旅准备来渭北起义之事说了一遍,叮嘱黄等作好接应工作。许旅在潼关战事失利以后,并未来渭北而将所部开赴华县的高塘镇,参加渭华起义。马文彦得知上述情事后,认为:高塘南靠秦岭,北临渭河,距离西安及东西大道很近,有利于敌方的增援与追击,而不利起义部队的回旋。因之约同员铭新同志一起赶赴渭南,找见了许权中、杨晓初等人,向之说明:在渭华起义不利攻守,渭北地域开阔,且械源充足,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是以起义地点应改在渭北。马的这种意见,许、杨等人虽都同意,但由于渭华起义的地点是上级党的决定,许权中曾初因坚持自己原来的起义计划,受了处分,故在渭华起义是不能改变的。接着见了刘景桂、唐澍等人,马又将上述意见向之商谈,刘风趣地回答:“别光说你们渭北地形好,想想我们陕北千壑万沟,更不比你们差”。唐澍心头沉重地告诉马文彦:“现在潼关至西安之间,交通要隘都布满了敌军,前哨已经接火,眼前没有机会,等打仗以后再设法转移。”第二天,王泰吉派人把马文彦送到塔山,旋即回到富平。1930年,杨虎城回陕主陕政,马文彦担任杨的军事参议。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回归南京,西安方面一直担心着团结抗日之事,而南京方面一点消息没有。杨虎城遂与杜斌丞、马文彦等人相商,决定派马文彦去南京见于右任,了解一下南京动态。马文彦对此曾心有顾虑,这是因为在事变后,于来陕宣抚,马曾奉杨命去潼关挡于进关。但经慎重考虑,要将党的“四项声明”在南京宣布出去,只能托于右任办理,而见于也只能由文彦前去,从而决定由马文彦携带文件即刻起程赴京。议定后,杨虎城由口袋内拿出一份铅印文件,马接过一看是党的“四项声明”。杨颇有把握地说:“于看了这一文件,一定要讲话的。”说罢,请李寿亭拿来一筒香烟,杨亲自揭开烟盒盖子,仔细地把香烟一支支取出,又把烟筒周围的一层厚纸取出来,这才将文件紧贴烟筒内层放好,再把那厚纸装进贴实,香烟也一支支仍装入盒内,盖好盖子,交给马文彦收存。马遂即将其放入手提包内,又装些书籍及日用品物,匆匆出发赴京。

马文彦到了于家,初一见面,于对在潼关被挡驾一事,果然余忿未消。嗣经马向于告知:“杨虎城托我带来一个文件,请于先生过目。”遂将文件从香烟筒内取出交于。于接过文件放在写字台上观看,马文彦站在一旁仔细观察于的表情,初则满不经意,看着看着态度严肃起来,后来简直有些激动。于沉思后,又重复看了一遍,才颇所悟地言道:“共产党真的能抗日吗?看了这文件,我才知道西安事变的实情。”马文彦趁机向于谈了蒋在西安同三方达成协议,即团结抗日。于说:“这些事南京方面全不知道。”接着两人就带来的文件应怎样办研究了一下,未能得出结果。于右任沉思了一会,似有信心地说:“容我想想,一定办成。”接着马谈及来时有人要打他。于真切地叮咛马文彦,不要乱说话,呆在家里,千万不可外出。当天晚上,于因看了党的“四项声明”,很受感动,深夜未能入睡。经过深思苦想,琢磨出了一个办法,亲自用浆糊把那份文件贴在地上,让它沾些泥土,又轻轻揭了下来晾干。第二天一早在中央总理纪念周开会前,请来张继等几位老人,于右任佯言是一个旧相识的商人,路过关中农村时检到的,带到南京给他的,转交大家观看,并请张委员继在当天的纪念周上把全文宣读。张继在宣读全文时,首先说明这一文件的来源,是他认识的一位客商从陕西农村揭下的转交给他的。张继在宣读全文后,还说“这份传单的后段有:同为黄帝子孙自相残杀……”,说的尚属沉痛。是日中午,于先生兴冲冲回到家中,文彦急切向前欲问个究竟,于喜形于色地对马文彦说:“你送来的那份文件,今早在中央总理纪念周上宣读了。”马听了心中极为激动,感到党的“四项声明”能在这样的场合全文宣读,对推动团结抗日,促进国共合作的政治局面的形成,是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力量!于一夜未睡,休息去了。这时于的副官郭明堂来说:“有人在某处集合,要来这里抓马先生,我已给院长报告过了。院长叫我设法安全送先生离南京,速回陕西。”于是马文彦便在妥善地掩护下,从下关乘渡轮到了浦口,经徐州回西安。杨虎城见马文彦回来的这样快,心存疑虑,急切地询问见于经过,迨得知带去的文件全文已经在总理纪念周上公开宣读了,真是喜出望外,高兴地说:“办得好,办得好!”杨虎城离陕后,马文彦仍在西安大力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又因其与于右任的关系,经常往返于南京、西安之间,对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有着一定的贡献。为了开展进步的文化事业,端正舆论导向,大力协助成柏仁、李敷仁等办起了《秦风日报》《老百姓报》《西北文化报》及《工商日报》,激励很多青年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促使社会人士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正确的认识。1942年春,经杨明轩、杜斌丞介绍,马文彦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这在当时是一个秘密革命组织。杨明轩遂即告诉文彦,盟员间从事单线联系,马只和杜斌丞、杨明轩联系,搞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马文彦代表陕西民主同盟出席了在重庆召开的民盟全面代表会议。会后,谒见了周总理,接受了指示,回到西安,向杜斌丞汇报了会议精神及今后工作方针,并转告周总理对杜的殷切关怀。

新中国成立后,马文彦先后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建工局、城建局局长,西安市政协副主席,并担任民主同盟西安市盟委会副主委、民盟中央候补委员。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10辑第81—92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3年12月出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