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新 王新运
王陆一,原名肇巽,一名天士,陕西三原北秦堡人。生于1895年月8日,卒于1943年10月20日,终年47岁。
王陆一少年时聪颖有志,五岁入私塾,八九岁时就能写诗作文。后因家道中落,寄居于西安四川会馆,苦学不辍,旋考入西北大学法科,贫不能续业,遂就陕西省图书馆管理员,借以博览群书,学以长进。辛亥革命后,愤于袁氏复辟帝制,破坏共和之逆,与王绍文等共举反袁。事泄,王绍文遇害,王陆一微服回三原,仍时时不忘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不久即参加邓宝珊、张义安领导的“三原起义”。于右任回三原后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王为总司令部外交处职员,于见其才华横溢,擢为机要秘书,参与戎机,军中文电布告之类往往倚马可待。其时,靖国军供给困难,生活异常艰苦,官佐日仅给制钱400文,但王的精神充沛,常说:“革命者当如是也。”后来,形势逆转,王与人护侍于右任转战淳化、武功、扶风、岐山、凤翔,至靖国军解散,绕道陇南、陕南入蜀,乘轮抵上海。其后,任职于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并佐于右任等创办上海大学,努力于文化运动。未久奉派回陕,在西安咸德中学任教,襄佐陕西国民党务。1924年春,赴沪执教于上海大学;同年秋,衔于右任之命,赴北京、张家口一带,联络军事,参与冯玉祥、胡景翼发动的“北京政变”;孙中山、于右任北上后,王奉调在孙中山行辕治理文牍,与孙中山、李大钊多有接触。
1925年夏末,王陆一奉派留学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以文学沟通社会科学,凡苏联建国设计与执行方法,无不深切探讨学习,成绩卓著。留学期间,他写了不少歌颂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诗歌。翌年夏,于右任赴苏联考察并敦请冯玉祥归国重整军事。是年冬,他即弃学归国,追随于右任致力于国民革命,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办公厅主任。北伐军会师中原,王随侍于右任至汉口,旋回陕讲学于省立第一职业学校。
1928年春,王陆一奉召赴宁,筹组审计院;5月,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孙中山奉安南京时,征选哀辞,应征者数百人,唯王陆一所作膺谱,为世人称赞。其后,愤于时局辞职,僦居上海,致力于《右任诗存》笺注,并受聘任职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
1931年,王陆一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兼任民训部副部长。期间,虽在南京供职,但他关怀桑梓,热心教育,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业大学)筹建时,出任筹备委员会委员。
1938—1940年间,他以军事委员会军风纪巡察团委员来往于第一、第五、第六战区,巡察工作,审视军防,出生入死,军民无不翕然怀服。
1941年夏,于右任提请国民政府特派王陆一为监察院晋陕监察使,离渝赴陕,扶疾登程。在任两年,力谋澄清吏治,署内立案无留。在陕期间,受于右任之托代理陕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员会主任委员,编辑陕西省先烈革命实绩,自辛亥之役,次及护国反袁、靖国军、反围城诸役并各先烈传略百万言,承往开来,有功后世。
王陆一先生博学多才,弱冠即以诗文名关中,宦游南北,所到之处,题留墨迹。尤其抗战以来,热情奔注,曲写乱离战歌,为后人称颂,有诗词近300首刊印行世。
王陆一先生为人正直,廉洁自若,群众誉其“官清于水”,他爱国家,爱人民,特别是抗战期间,奔赴各战区及晋陕两地,整风纪,察吏风,夜以继日,寒暑不懈,终致疾日重而不自知,不幸于1943年10月20日辞世,时正英年。于右任为其撰书墓志铭曰:“万族咸熙,雄文苦战。发此宏声,难酬宿愿。”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8辑第69—72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1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