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葆华
温重为字亚儒,祖籍三原。1899年生于扶风县城内小西街,1978年2月24日以心肌埂塞而逝,终年80岁。系民盟盟员。
文化革命期间,温深受其害,党的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温先生的生平得以公正的评介。
温幼年随父寄居扶风,小学毕业,考入省立一中,读一年后,因时局于1917年冬回三原,访董振五。正值靖国军起义,遂在董振五营部充司书。1918年秋复学,1921年高中毕业。次年于北平考入朝阳大学。1924年在京遇同一乡胡景翼、刘守中,乃投笔从戎,随国民二军开往河南,任刘守中随从文书。次年初和刘次子刘玉衡去北平南苑国民一军教导团学习,得以结识团长宋哲元及其官佐。
1927年春,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分校)深造。陕西同学有杜斌承、杨法震、朱志中、黄成章、刘天民、程希曾等。这年四月,蒋介石背叛革命,继“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后,湖北军阀夏斗寅袭击武汉,军校编为十一师,由总队长侯连瀛率领,温系国民党左派积极分子,参加了驱夏战斗。
同年夏,时局日趋紧张,国民党清党,到处陷于白色恐怖。温离汉回陕,八月到西安,住堂兄温天纬家。经同学张剑影介绍任国民联军第三师政治处处长。次年该师调陇,温离开部队,在西安陕西省立第一职业学校任教。
1928年,关中大早年馑,米珠薪桂。为养家糊口而另谋生计,找旧交当时省主席宋哲元,欲从事政界。宋责成其政治处长阎国符安置温在省国民党党部工作。阎将温写的经历(住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加以改削,诡言温自首,并刊登在“中山日报”上。温不满意这种作法,便辞职,由岳父介绍到高等法院段绍九处任额外秘书。
1930年,杨虎城回陕任省主席。温经堂兄推荐,任长武县县长。该县驻军是杨虎城部下骑兵第三旅第三团。团长孙策轩。三营营长王德修,孙一君在团部工作。春节期间,地下工作人员朱理凯由西安赴陇搞武装,被特务田和跟踪,行至长武,温被迫按田和持省国民党党部命令,将朱捕押,送邠县绥靖公署后,即告知其家属向邠县绥署求救。同年夏,温的同学杜斌丞公务来邠、长。杜与邠县绥署苏旅长系旧交,温就朱理凯问题托杜向苏说情,并多方周旋营救,朱理凯方被保释。
1932年调任大荔县长,迄至1935年春,调陕西省财政厅任秘书。次年初,又调任陕西省革命烈士崇祀褒恤委员会会计科长。
1938年孙蔚如为陕西省主席,温经其秘书杜斌丞推荐,任麟游县县长。该县有温十年前曾在国民联军第三师之同事赵伯经。他是地下党员,拥有部分武装实力,留住城外。赵以老朋友身份着人去省催温赴任,并派人护送到县。温在此期间,掩护了以赵伯经为首的地下党组织,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首先将赵伯经及其武装组织调进城,改名县常备队,任赵为队长兼兵役科科长。次年夏,省保安处处长张坤生带兵到凤翔打董金书,追至麟游,意在收拾赵伯经。在温处询问赵的情况,温说:赵伯经现在念佛、坐静,不是什么共产党员,他与甄寿珊是老亲戚,反对杨虎城。过去有些力量,为了自保没啥野心……又暗中告诉赵伯经避往乡间,以防万一。
刘章天是党地下麟游县工委宣传、统战负责人,在当时县常备队工作。 1976年回忆温重为任麟游县县长时写到: “温的确表现进步,我们公开搞抗日活动,他是支持、同情的。如凤翔来了一个人,搞“抗敌后援会”反动组织,温支持叫我们动员群众赶走,这是温重为的一大功。总之,温在麟游当县长时期,省派来的秘书等人都不相信,极力听取我们的建议,打击地方反动士绅等……肯定的说,温没做过坏事,没有贪污受贿等。”另外,温以麟游地方病一一柳拐子为由,向上峰报告,已获减免该县壮丁名额,这也算他的政绩一椿。
1940年秋,温回到三原后,曾在省立三原中学、工职等校任教。他还在1944年10月被选为三原临参会议员。解放后曾任陕西三原水利学校校长、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县民盟主任委员、县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省人民代表等职。
温重为从1950年起至1966年,任民盟三原县委员会一至六届主委。期间,他领导盟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历次政治运动,开展政治学习,进行自身教育和改造,并力所能及地开展社会服务。曾多次聘请大专院校教授、专家来三原讲学,为开展教育革命和教学改革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温重为逝世后,于1979年5月21日县委、县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9辑第77—81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2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