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蒲城县  >  史料  >  纪略

李仪祉与水利

牛济
      李仪祉,原名协,字宜之,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水利科学家。1882年2月20日生于陕西省蒲城县,1938年3月8日逝世。
      李仪祉早年就具有务“求有用实学”①的精神。1897年,他随从其伯父、有名的数学家李仲特学习几何、四圆及八线等,为他以后“以工学为平日之生计”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1904年,李仪祉考入京师大学堂预科德文班,1909年适陕西社会人士倡办西潼铁路,毕业后即由西潼铁路筹备处派赴德国留学,在柏林工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辛亥革命爆发后,他闻讯赶回国内,“对革命始终极同情”②。辛亥革命失败后,他走上“科学救国”的道路,认为“实行爱国,惟有工程家做得远大,实行打倒帝国主义,亦惟有工程家做得结实”③。1913年,他再度赴德求学,“以竟其业”。当时,正值陕西省水利局局长郭希仁赴欧考察,遂相约同行,考察欧洲各国水利工程。李仪祉深感我国水利颓废,旱灾频繁,毅然起振兴之志,进但泽工业大学专攻水利,开始了他献身于水利建设事业的生涯④。特别是他对陕西水利建设事业,精心擎画,历经艰辛,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成为他“终身尽职于水利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1922年秋,李仪祉应陕西省当局之聘,就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兼陕西省渭北水利工程局总工程师,他亲自到各地进行调查研究,积极筹划引泾灌溉等关中水利工程。
      1923年,李仪祉筹集了少许工款,开始淘浚渭北泾阳龙洞渠,推进引泾预备工程。
      1924年,李仪祉派人到陕南筹办汉江水利。是年冬,渭北水利工程设计完竣,并在西安举办了渭北水利工程展览会。
      1925年,陕西局势变乱迭起,经费无着,关中及陕南水利工程均停顿。李仪祉奔波于京、津、沪、宁等地尽心蝎力筹措引泾工款等,但终无成。他对此感慨万端,遗恨无穷。
      1926年因西安被围八个月,李仪祉在外筹款未能回陕,乃兼任北京大学教授,后又到南京河海工科大学讲学。直至冬天才返陕。
      1927年,陕西局势未定。李仪祉因引泾工程等迟迟不能进行,心里非常痛苦和失望,即赴陕北考察无定河水利,之后愤然离开陕西。他在给陕西当局写的报告里说:“协所虑者政治设施举凡一切倾于革命一端而于增加国家生产,减轻人民苦痛之道,曾无一注意及之者,则不但训政时期无以见革命之真旨,抑且革命时期亦将大失国人之信心也。况乎泽已竭矣,鱼将何附,骨已见矣,肉将安取,勤民日少,游士日多,全国饥荒,又胡能免。协生于此国,长于此乡,救危定难,自愧无方,爱国悯人,亦何能后,谨抒管见,深望实行”⑤。在《复赵玉玺宝山书》中又沉痛地说:“弟自十一年回陕,乡人之属望愈切,弟心神之苦痛愈甚,荏苒光阴,去我如矢,前后五年,终无一事可以慰我乡民者”。最后仍表示:“陕西父母之邦,弟何爱于涂山,遂忘泾渭。果当局有兴工之决心,聚集可靠之经费,弟亦不再为局长,但畀以工头之职,畚锸迳施,弟即奋然归矣”⑥。其忧国忧民之情感溢于言表,李仪祉对兴办陕西水利,仍寄无限希望于未来,愿为之继续奋斗。
      1928年—1930年,陕西省大部地区连续三年遭受历史罕见的大旱灾,而其中以1929年最为严重。据1929年工月25日统计,全省灾民共有五百三十五万五千二百六十四人。截至11月23日统计,全省因灾死亡的人数达二百五十余万,到外省逃荒的四十余万。全省人口从九百四十余万锐减至六百五十余万⑦。整个陕西地区赤地千里,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片荒凉凄惨情景。旱灾成为陕西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李仪祉面对现实状况,积极呼吁组织西北防旱研究会,并撰写了《陕西水利工程之急要》等论著,他深刻指出:“移粟移民,非救灾之道,郑白之沃,衣食之源也”⑧。他阐述了陕西兴修水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1930年,杨虎城出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后,即将水利建设事业列为施政的重要项目之一,他聘请李仪祉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陕西省建设厅长⑨。自1931年至1937年间,李仪祉先后在关中地区主持修建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和梅惠渠等四项灌溉工程。
      泾惠渠第一期工程于1931年开工,1932年夏初告竣,并于同年6月20日放水⑩。紧接着又进行第二期工程。1933年冬,泾惠渠水利工程全部完成,使礼泉、泾阳、三原、高陵和临潼五县可灌田地达一七十万亩。渠水所到之处,农民深受其惠。“农民一面致力工作,一面默念先生名,是先生之德惠,不啻万家生佛”⑪。
      1932年,李仪祉辞去陕西省建设厅长之职,专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曾去陕南考察水利。秋,李仪祉身患重病,但他仍派员勘测洛河,根据查勘资料在枕旁指示如何进行设计。1933年春,李仪祉亲自勘探洛惠渠引水地址及干渠所经沟峪,实施洛惠渠灌区测量。为了取得杨虎城的支持,以解决款源问题,他在给杨虎城的信中说:“泾惠渠由公手而成,亦复有意再成洛惠渠乎?⑫”杨虎城欣然答应,下令成立洛惠渠工程局,拨付工程费一百二十一万元。洛惠渠工程于1934年6月正式施工,因为铁镰山的第五号黄土隧洞流沙水泉多,工程艰巨,直至1947年才粗成通水。当时仅能灌溉蒲城、大荔、朝邑(1958年并入大荔)和平民(1950年并入朝邑县,1958年并入大荔县)四县田地约五十万亩。
      渭惠渠于1934年春测量设计,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于1935年3月动工,1936年12月15日竣工,并开始放水。第二期工程于1937年1月开始,同年12月完成。可灌溉眉县、扶风、武功、兴平和咸阳五县田地约六十万亩。
      梅惠渠,初名眉惠渠,于1935年开始筹办,1936年10月开工,1938年6月告竣。梅惠渠系用眉县斜峪关石头河水灌溉岐山、眉县两县田地约三十万亩。
      四渠放水后,沿渠流域各县的农作物收成都较前有所增加,小麦平均亩产三百多斤,棉花亩产皮棉六十多斤⑬。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及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上的穷困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李仪祉对整个陕西水利建设事业有过一个全盘的规划。1935年在他拟就的《陕西水利工程十年计划纲要》中,曾经明确指出:“期此十年内,使农田水利,普及全省成一模范农田水利区,以为他省之倡,而后及航运、水力等他项水利工程之设施。”⑭他计划在陕西修建“关中八惠”,即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梅惠渠、黑惠渠、涝惠渠、沣惠渠和泔惠渠八渠。在临终前,他亲见“八惠”中已完成泾惠渠和渭惠渠二渠,即将完成的仅洛惠渠和梅惠渠二渠。李仪祉还曾先后到陕北和陕南考察水利,撰写了《兴修陕北水利初步计划》《无定河织女泉水渠说略》《陕南水利要略》《汉江上游之水运》及《汉江上游之概况及希望》等文献,制定了治理无定河和汉江的蓝图。陕北米脂县的织女渠也是他生前开辟的。陕南的汉惠渠、褒惠渠、湑惠渠以及陕北的定惠渠都是他的计划,后来次第施工完成的。
      李仪祉不仅躬身于陕西水利建设事业,而且非常重视陕西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养。
      1923年李仪祉在陕西省水利局工作期间,曾兼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他创办了水利道路工程专门学校,亲自讲学授课。这个学校就是西北大学工科的前身。1925年前后,他还兼任过西北大学校长,亲任该校工科主任。
      1932年,李仪祉呈准由西安高级中学代办陕西省水利专修班,1934年夏,这个专修班并入武功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改名水利组,由他兼主任。嗣后,又并入武功农学院,成为农业水利系。他为祖国造就的这批农业水利技术人才,有许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李仪祉为发展我国水利建设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逝世前一两个月,还抱病赴眉县参加渭惠渠拦河大坝南土坝合龙工程⑮。1938年2月,他在病笃弥留之际,还手书“土坝”二字,询问渭惠渠土坝打桩情况。8月7日,他口述的遗嘱中有“切望后起同仁,对于江河治导,本余之素志,继续致力”⑯等语。他把毕生精力献身于水利建设,直至最后一息还念念不忘其未竟事业,博得了人民的尊敬。李仪祉逝世后,附近各县群众纷纷赶来吊唁,寄托他们对这位人民的水利科学家的哀思。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由于反动时代的限制,李仪祉的伟大抱负不可能得到全部实现,他的杰出才华也很难得到充分的施展,这是知识分子在旧中国的必然归宿。但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由于他努力奋斗,锲而不舍,仍然为我国特别是陕西水利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种精神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注释】
①胡步川:《李仪祉先生年谱》,转引自陈五一、夏军、朱鉴远《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第379页。
②张奚若:《辛亥革命回忆录》,转引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第113页。
③李仪祉:《工程家之面面观》,《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第382页。
④胡步川:《李仪祉先生年谱》,《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第381页。
⑤李赋都:《我国近代水利科学技术的先驱者李仪祉先生》,中国水利,1982年第1期。
⑥胡步川:《李仪祉先生年谱》,《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第383页。
⑦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教研室、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史研究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西大事记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第183页。
⑧宋希尚:《李仪祉传》。
⑨米暂沉:《杨虎城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第68页。
⑩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教研室、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史研究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西大事记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第194页。
⑪胡步川:《李仪祉先生年谱》,《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第384页。
⑫李赋都:《我国近代水利科学技术的先驱者李仪祉先生》,中国水利,1982年第1期。
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西大事记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第195页。
⑭李仪祉:《陕西水利工程十年计划纲要》,《陕西水利月刊》,1935年,第1期。
⑮胡步川:《李仪祉先生年谱》,《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第389页。
⑯宋希尚:《李仪祉传》。
 

参见《人文杂志》
1983年02期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