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华山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拳术之一, 以孟子的“养浩然正气”为养气理念,以太极图的动化为道,阳主气,阴生形,用心意表现出的一种自然运动姿势,阴阳不见面,达到阴阳平衡。由孟氏后裔与华山真人口授心传,在华山脚下,几经衍变,薪火相承,成为华山地区独有的拳种,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战国后期,孟子的后裔孟金和孟瑞兄弟两人迁至陕西,分别住在今华阴孟塬和今渭南孟家塬,繁衍生息,孟塬因建有孟子庙而驰名。汉时,孟氏后裔从孟塬迁于三河口南岸的东泉店村,在这里边行医边经商,从事文化娱乐(素鼓舞蹈、揉跤玩耍),形成了华山太极举的最初雏形——金狮扑虎拳法和拜仙桩。隋唐时期,孟家一部人从东泉店迁居到西岳庙旁的西城子,遇监造西岳庙的大将尉迟敬德,显出金龙四把太极拳术,并在华山与高道吕洞宾、陈抟创立了纯阳剑和二仙传道等。明清是华山太极拳(剑)的鼎胜时期,著名的套路有九十九式七十二番,通过西岳庙街道阴历四月二十八的药材、选镖师庙会辐射到晋、豫、冀、鄂、川等地,成为华山论剑的前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华山太极拳的命运由盛转衰。改革开放后,孟氏后裔孟川州参加国际太极拳交流赛获得传统太极拳《剑》一、二、三等奖,并获“中国武术六段”、“高级按摩师”的称号,被誉为华山太极拳的宗师,并与华阴市文联和武术爱好者成立了华山太极武术协会。华山太极拳的命运由此日见好转。
“天道法自然,阴阳不见面。虚实总无常,中正行四方。招式合乎圆,轻柔化痕瑕。”作为原生态的华山太极拳, 以它的古朴、养生、技击等特性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参见网站“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http://www.sxlib.org.cn/was5/web/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