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华阴市  >  习俗  >  庙会

社火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 微华阴”)
 

社火为综合性民间艺术,兴于明、清,遍及本县。多于元宵节前后或在重大喜庆节日期间举行。参与社火活动者广泛,届时一村兴举,周围各村助兴,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芯  子

      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本县西关、小涨、花家寨、南寨、刘家寨、坡上诸村盛行。1984年发展到遆家。芯子分桌芯子、驴驴芯子、椽芯子、背花芯子。驴驴芯子和椽芯子皆为单人独装,前者于马背,后者为双人高跷抬行。背花芯子为1人肩背架行;桌芯子分单杆、双杆、多杆和多层,其铁制的芯桩和芯杆,固定在特制的方桌上,扮者为10岁左右男女儿童及幼婴,身着仿戏剧的绸缎软衣,内容为古装剧及民间传统故事。扮好后置于芯杆之上,4人或8人抬行,今已改用四轮车运行。西关村芯子久负盛名,特点是“高、悬、繁”,高者可达8米,最悬者一分枝可站4个扮者,最繁者一杆芯子可装13个扮者,且布局合理,互不遮掩,曾有观者盛赞:“仰观五彩飘动,人影婷立,疑是蟠桃盛会;远闻金鼓齐鸣,歌声悦耳,宛如克敌荣归。”1953年,西关村芯子在西安表演得奖,曾代表陕西赴北京演出,获得奖牌并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习仲勋等接见。1985年应邀赴青铜峡市和咸阳市表演。

狮子、龙灯

      流行于上洼、兴洛坊一带。狮子多是两只大狮,一只小狮,大狮系两人藏身表演,小狮系一人藏身而舞。龙灯以竹绑骨架用纸糊成,上裹皮毛,置以龙头,用手电筒为眼,目光炯炯,龙身置以木杆,表演者手持木杆舞动,如活龙腾空,气势雄壮。

马故事

      流传于亭子巷、花家寨、敷南村、严家、马村、冯家等村,扮者为青年男女,粉墨化妆,穿着戏装,手持刀、枪、剑、戟或拿帕、扇,列成架势,一人一鞍,按剧情顺坐或对坐于马背,跟在锣鼓队后面,走马表演。孟塬冯家村、大寨子的马故事形式是马鞍上搭放装有6—10块砖的口袋(砖分装两边),马背呈平面,演员站立于马背,手拉缰绳,两旁各有一人手扶演员腿脚,演员可即兴表演。

血故事

      清末由渭北传入华阴的西王村、五里营等村。分活故事、死故事两种。活故事用荞面、猪、狗肠、板油、血红颜色等,按剧情装扮角色,有“验男验女”的现场表演,演前有一组持土枪人,四立彩床,然后点燃土枪,乘烟雾弥漫,演员动刀开腔破腹,其形象逼真,令人惊心裂胆;死故事系指把装扮好的形体坦然外露,不做表演,如《火烧圆明园》里婉容丽妃的大卸八块,被害者手、腿、头、身等被巧妙地置于彩床上,有血有肉,难辨真假。1950年,五里村耍血故事时,该村吴仲轩观后,曾写两联,以表观感。其一曰:“扮者剖腹抽肠,血肉横飞,非真是假;观众惊心动魄,毛骨悚然,认假为真。”其二曰:“莫惊,枪刺剑砍,鲜血淋漓,当场毙命,完全是假;试想,刀劈斧剁,肌肉横飞,就地丧生,岂敢为真。”
      血故事因其状残忍,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很少演出,1985年西王村曾演出1次,观者达三万余人。

车故事

      在铁轮、木轮马车上,用绸缎围裹,车上后部立一屏风,前部装扮一台戏或一个故事,列成架势,随锣鼓队表演前行。1945年阳化村的车故事曾进县城表演,以庆抗战胜利。现改用四轮车和汽车运行,气势更是宏伟。

床故事

      又称“抬床”,流行于刘家寨南城子、北城子等地。床高约五尺,长约一丈,用绸缎围成,以画栏饰床,一床一剧,扮者为男女青少年,按剧情化妆,列成剧中姿势,随锣鼓队一路表演。内容系历史剧或民间故事。

旱  船

      在全县普遍流行,系竹木制作船形,彩绸装扮。表演者上身露于船仓,下身掩盖于船下,船身系于表演者臀下,做一假腿,盘坐于船面,而真腿作滑行。多由二人扮演,一作船户于船外,持桨引舞,一作乘船者站于船内,跟桨滑行,节目有《打渔杀家》《藏舟》《游西湖》等。表演者唱着对口词,前后左右移动。

秋  千

      本县秋千历史悠久,遍及全境。尤以孟塬司家村的秋千种类多,规模大,据传从清代中期流传至今。该村秋千会多在清明节举办,历时3天。潼关、大荔、洛南、华县以及与山西交界处方圆几十里的人前来观赏。司家村秋千种类多达10余种,现保留8种:一、天平秋。与天平形状相似,中间高杆用竹,木杆装制,下面垫有3个叠起的碌碡,四面用绳子(现用铁丝)将立杆固定,杆顶竖一红旗,两边挂大铜铃,天平两端各架一副秋千绳,两人可同时悬荡。青年男女踩荡起来,犹如空中飞人,彩衣飘舞,观者如见天女下凡,玩者心旷神怡,其乐无穷。二、八卦秋。立杆上装一八卦圆盘,圆盘上装有8条秋千绳子,立杆用两个碌碡叠起,人力推着八卦转动,8人或立或坐,人随秋千旋转,聚乐者众。三、竹杆秋。用竹杆代替绳子,踩荡难度大,玩者多系男青年。四、老哥秋。秋下有一坑水,荡秋时人从水上掠过,影象映于水中,别有一番情趣。收落时需请“老哥”帮拦,否则会掉在水中,所以叫“老哥秋”。五、线轮秋。与现在公园中儿童玩的转轮相似。六、地轮子。与天平秋相似,多为儿童玩用,不是用绳子摆动,而是人力推转地轮转动。七、牌楼秋。形似鲤鱼跳龙门,上有三副长短不同的秋千绳,3人可同时踩荡,适于妇女、儿童。八、架子秋,系一般秋千,遍及本县。
 
 
参见《华阴县志》第638—639页
华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作家出版社
1995年10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