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佳县  >  民艺  >  正文

白云山道教音乐


   
(图片来源:《白云神韵》)  
 

简介


      白云山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道观,地处陕西省北部佳县城南五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
      道教音乐是道教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白云山道教音乐从内容上由经韵曲调、笙管音乐和打击乐三部分组成。从乐器上又可以分为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两类。

白云山道教音乐被誉为白云神韵、圣境仙乐。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北京白云观道士王真寿、张真仪等人,持陕西布政使司贴来白云山总理教务,首次把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传到白云山,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具有古典音乐和宫廷音乐的双重成份,既古朴典雅,又庄重肃穆。清康熙年间,白云山道士苗太稔云游江南各地,广集名山道乐,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又具有婉转优美、清新秀丽的江南风格。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道士们又吸收佛教、晋剧、唢呐、陕北民歌等曲调的精髓和演奏技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云山道教音乐。


组成部分


      白云山道教音乐由三部分组成,即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
      1、经韵曲调:经韵曲调是道士诵经时唱的曲调,又称经歌。其内容有赞美道教教义、播扬神明灵验、祈福保安、消灾免难、施食饿鬼、超度亡魂、劝人行善、孝顺父母,忠君爱国等多类。经文多是四、五、六、七、十言古体诗及对仗工整的骈文,韵律性强,便于歌唱。
 按音乐形态区分,经韵曲调可分为讽经腔、诵诰腔和韵腔三类。
      (1)讽经腔:讽经腔经文多是散文,句式长短不定,无规律,旋律性差,曲调无调式、调性和固定的音高。它只是一种腔调时高时低、高低起伏,似念似唱,间于唱念之间的曲调。如《刀兵记》《龙虎经》等即属此类。
      (2)诵诰腔:诵诰腔经文句式方正整,旋律简洁,没有衬字、衬词和拖腔,是一种词曲节奏合拍,结合紧密的经韵曲调。如《中堂赞》《丰都咒》《忏悔文》《解结歌》等。
      (3)韵腔:韵腔是白云山经韵曲调的精华部分。它的节奏宽广,节拍多变,旋律舒展平缓、优美动听、婉转跌宕、娓娓连绵、施腔冗长,酷似长辈对晚辈不厌其烦的谆谆教诲。这类曲调多是赞美各位尊神,描述群仙来临的。因而,具有庄严、肃穆、典雅、悠扬的风格特点。如《三教圣人赞》《步虚》《真武赞》就是这类曲调的典型。
      经韵曲调的调式以宫、徵最多,也有少量曲调用的是商、角、羽三种调式。其调式音阶主要是五声音阶和由五声音阶的五个正音加入偏音4或7构成的六声音阶,只有个别曲调用的是七声音阶。
      2、笙管音乐:笙管音乐因主要乐器为笙和管子而得名,是白云山道教音乐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除为演唱经韵曲调伴奏外,还单独演奏笙管曲牌,几乎用于一切道教活动仪式。其乐队编制是:管子、海笛各一,笙一至数簇、小鼓、铛铛各一件,小镲、二饼子各一副。笙管曲牌使用的调式有宫、商、徵、羽四种,其中以徵调式最多,其调式音阶有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三种。其中以由五声音阶的五个正音加入偏音4构成的六声音阶最多。道士演奏笙管曲牌在清光绪年间多用本调和贝调,此后改用甲调。用甲调演奏时,管子筒音作3=bg1,海笛筒音作5=a1。笙管音乐的演奏版式有慢版、流水、紧流水三种。同一笙管曲牌,在行进中吹奏与坐吹,其旋律稍有区别;演奏者的吹奏习惯、风格、艺术水平高低不同,其旋律也有所不同。
      由于笙管音乐的主要乐器笙、管子、海笛音色清脆、明亮,曲牌古老典雅,再加上特殊的演奏环境,使这种音乐庄重、肃穆、清心悦耳、委婉细腻、文静优美,是具有浓郁宗教气氛的神韵仙乐。
      3、打击乐:白云山道教的打击乐其他道观称铙镲牌子(以大小铙镲为主击乐器)和铛镲牌子(以铛铛、小镲为主击乐器),也属道教科仪音乐。它的乐器有大鼓、小镲、大铙、大拔、铛铛、二饼子、手铃、大小木鱼等,在特定情况下还使用大小钟、铜鼓、磬,道教称为法器。它的乐器特别,音色清脆、音量宏大,击法奇妙,既可在各项科仪活动程序的转换、连接时单独演奏,又可在经韵曲调、笙管音乐的演唱、演奏中,作为引子、间奏和尾声使用,起着加强节奏,渲染情绪,烘托宗教气氛的作用。

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在道教活动中常穿插、配合使用,所以,这三部分既是独立的,又是不可分割的。其乐器多混用不分,演奏时,一名道士常身兼几职,该唱时则唱,该吹时则吹,该打时则打。目前已采录记谱的经韵曲调有65首,笙管乐曲52首,打击乐曲25首,总计142首。


濒危状况


      1 、白云山道教音乐是民族民间音乐,但却属高雅音乐范畴。随着时间的推移,喜爱这一音乐的老年听众逐渐减少,加之现代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一般群众,特别是偏爱流行音乐的年轻人,对此十分生疏、淡漠,新的听众基础尚未形成,听众圈日渐缩小。
      2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白云山道教音乐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农村的民俗祭祀活动大都消除,丧事从简,且剔除了封建迷信的内容,其演出机会越来越少。
      3 、白云山道教音乐的传承主体是道士,老一辈道士相继去世,发展道士受名额限制,新入道者为数不多,且急忙不易学会。现在,仅道士很难组织起一个阵容可观、表演象样的乐队,演出的曲目已不是先辈演出的全部,演出水平也大不如前,白云山道教音乐的传承面临断代的危险。
   
   
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