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佳县  >  事件  >  近现代

四支队二打木头峪

      1933年7月,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决定在陕北进一步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3年12月,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陕北党团特委委员郭洪涛和李铁轮同志来到佳县,在南域村召开了陕北党团特委联席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央驻北方代表的指示,认真讨论和研究了进一步开展陕北游击战争和加强健全党团组织等有关方面的重要问题;决定扩大一支队,发展神府三支队和绥德二支队,新建两支游击队,开辟绥、米、佳、吴边区新的游击根据地。
      会议结束后,特委派郭洪涛、高长久(当时任佳县县委负责人)和李铁轮来佳吴两县交界地区筹建游击队。这时,正逢宋家川有一批大烟贩子,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而走投无路,他们主动与我党联系,要求参加红军。特委当即派张达志、马佩勋等同志(均系我党党员负责联络,初步联系到薛俊山、薛武双等十四人。他们个个身强力壮,精勇傈悍。只因生活所迫才走上歪门邪道。郭洪涛、高长久和李铁轮随及来到樊家圪凹,又派人去宋家川,通过我党的接头人宋华居找到了马佩勋、胡海红等同志,对烟土贩子做了反复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对我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有了正确的认识,最后收编了这些“烟土客”,成立了抗日义勇队。由薛俊山同志任队长,马佩勋任政委。当时他们只有两支土造的“毛里栓”单响短枪,暂时隐蔽在宋家川一带,一边学习、整训,一边待命。这支部队,就是即将发生的木头峪暴动主力和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第四支队的基础。
      1934年1月(即农历1933年腊月),国民党佳县政府准备赶年关前在木头峪召开各区绅士代表会议。议题有两个:一是动员全县衙警和民团,配合各乡绅催收年终捐税欠款;二是除夕晚上,在木头峪、店镇、神堂沟一带捕杀一批共产党人。得知这一消息后,陕北特委和佳县县委研究决定,必须赶在敌人会议之前举行暴动,粉碎敌人的罪恶阴谋。
      为确保暴动成功,特委将隐蔽在吴堡宋家川一带的抗日义勇队秘密调入佳县,集结在木头峪附近待命。
      2月6日(农历1933年12月23日)下午,国民党县政府调集的参加会议人员基本到齐了,有国民党伪教育局局长李维琪,绅士代表陈子明,坑镇民团团长张东皎和队长杜庆甫等。晚饭后,敌人在聚丰厚商号举行了简单的开幕式后就休会了。张东皎回家睡了,杜庆甫睡在舅父张汉皋家,其余人都在乡团练刘子义同志(木头峪我党支部负责人)照料下睡在聚丰厚商号里。
      这天晚上,风大天黑,马佩勋同志下达战斗命令后,义勇队战士们在本村党支部的配合和引导下,直奔指定的战斗岗位。首先在张汉皋家提了杜庆甫的枪,接着又到聚丰厚商号缴了民团的六支长枪和一些弹药、白洋及大烟土,铡刀铡了李维琪,大刀砍了绅士苗景英和聚丰厚老板张宗矩的儿子张法法,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反动团总张东皎,焚毁了地主豪绅的地亩税款册。
      战斗结束后,部队连夜撤出木头峪,转回吴堡的樊家圪凹,当即就派人到吴堡中区和区委联系。区委派慕生忠同志前来接头,共同研究了部队的整编和今后的生活问题。15日下午,根据特委决定,由高长久同志代表特委宣布: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第四支队正式成立!任命薛俊山为支队长,马佩勋为政治委员。下辖两个分队,薛武双为第一分队队长,薛高亭为第二分队队长,刘子义任支队政治委员兼支队党支部书记。当时支队只有二十多人,长短枪八支,虽然力量甚小,但它在佳、吴、绥、米地区迈出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步,为创建佳、吴、绥边区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这支新生的部队多数成员是冯玉祥的散兵游勇,部分是新参加的农民。党的力量薄弱,又没有战斗经验,思想也比较混乱。所以支队成立后的当务之急就是教育和整训。由于当时还没有革命根据地,支队也处于秘密状态,整顿工作只能在游击活动中进行。支队组织战士们学习列宁的《苏联游击战争》和毛主席的游击运动问题,向战士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开展军事训练,并临时拟定了几条制度和纪律。特委也对部队的组织领导作了调整充实。派张益同志为第一分队政治指导员,刘关第同志为副分队长;曹世华同志为第二分队政治指导员,张岗同志为副分队长。加强了党对支队的领导。经过三个星期的流动整顿和训练,战士们受到了初步的政治思想和军事知识教育。不久,支队由原来的20多人发展到60多人,补充了部分枪弹,还吸收了一批新党员,壮大了支队和党的力量。
      木头峪暴动胜利的消息,大大鼓舞了人民群众,也使反动派十分惊恐。国民党政府马上纠集警察、民团,在螅镇驻军的配合下,到乡下疯狂“清剿”。木头峪一带一片白色恐怖。由于坏人告密,参加暴动的张炜(沛)、乔霈(文)、张衡三同志被捕,他们受尽酷刑,宁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面对凶残的敌人,木头峪村党支部、人民群众、死难烈士家属纷纷要求四支队再次袭击木头峪,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惩办陷害烈士的凶手。根据群众的要求,四支队决定二次攻打木头峪,进一步推动木头峪地区的革命斗争。
      农历1934年1月22日,四支队从吴堡边境出发,于23日凌晨到达木头峪附近的曹家挑村,经过一天的准备,于天黑前进入木头峪的黄河滩头,然后分兵三路,奔向预定目标。但由于第一次攻打木头峪后,惊恐狡诈的敌人已有防备,他们夜晚都躲藏在外,使预定计划落空,最后,游击队只镇压了张东皎的老婆和苗房田的儿媳,然后在村内展开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大街小巷贴满了标语、传单、布告、告人民书等宣传品;政工人员向群众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号召群众组织起来,拿起武器,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自己的政府;宣布被镇压的反革命分子的罪行。
      二打木头峪后,佳县南区、吴堡全县、米脂和绥德东区的大片区域内,革命斗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二打木头峪为转折,第四支队以及党的各项工作也由秘密转向公开,开辟农村根据地的斗争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每到一地,就派出党员、干部组织农民联合会、互救会、妇女会、赤卫队、少先队等革命组织,发展壮大党团组织。有的群众公开送自已的子弟参加红军,使部队不断扩充壮大。
      二打木头峪后,豪绅地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威慑下,有的逃往山西,有的避居城市,有的主动和我军联系讲和,愿意资助我军。国民党的地方官吏及其爪牙,以前无所不为,现在也不那么神气了。他们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连差役也不敢随便下乡收粮收款,不得已出来时,也得有军警保护。
      继二次攻打木头峪后,四支队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力量不断壮大。他们活跃在佳、吴、绥、米边界,打土豪、斗地主,分浮财、分粮食,不断开辟农村红色区域。1934年5月初,在神木王家畔特委扩大会议上,西北工委秘书长郭洪涛宣布四支队今后正式归吴堡县委领导,佳县另成立一个六支队。四支队从此主要在吴堡活动。后大部分同志被收编到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
    (原文题目《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第四支队的建立及其在佳县的活动》)


参见《佳县文史》第2辑第16页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2002年3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