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佳县  >  故事  >  历史故事

​毛主席在阳坬

      毛主席搬到阳坬上后,可把房东张月胜老汉乐坏了。他多想找个理由和日思夜想的大救星拉两句话呀!于是,端了个升子,笑呵呵地往毛主席的窑里走。一条腿刚跷进门槛,望见首长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办公事。他后悔自己太莽撞了,赶紧把腿收回来。不料,已经被毛主席看见了,和蔼地说:“进来吧!”说着,又是让坐,又是递烟。张老汉像个孩子一样,喜得只是咧着嘴嘿嘿地笑。
      毛主席问:“有事吗,老乡?”
      “取点窝窝面。”老汉把手里的升子往起抬了抬,一边回答一边还在咧着嘴笑。
      毛主席亲热地说:“你是窑的主家,以后要取什么东西,你就随便进来拿吧!”
      张老汉兴奋得一夜没睡着觉。老伴几次问他:“看你喜成个甚!你也给我说说,咱东边窑里住的那位首长。到究是谁吗?”他捋着胡子一个劲地嘿嘿,就是不说话。老伴猜了猜又问他:“是不是毛主席住在咱窑里?”老汉这才开腔了,警告老伴说:“可不能瞎说!”
      天明起来,一个警卫走到张老汉跟前问:“老乡,想买几头蒜,你们家有吗?“有,有!”张老汉应着声,返回窑里挑了十几骨朵最好的紫皮蒜。递给警卫员。警卫员接过蒜问:“一共多少钱?”“我自个种的,不算钱。”警卫员非要给钱不可,急得张老汉大声说:“这是我‘欢迎’的,还不行吗?欢迎你们吃嘛!”张老汉十分激动,知道蒜是拿给主席和首长们吃的,此时别说十几骨朵蒜,就是要比这更值钱的东西,他也会欢天喜地拿出来的。
      不久,张月胜老汉就成了朱官寨一道庄最叫人眼热的人了。他一出阳坬,乡里乡亲便都围上来问:“你家窑里住的是谁?”
      老汉总是神秘地笑着说:“咱庄里扎的是九支队,我那窑里住的大概是大队长吧!”其实,不少庄户人已经知道张老汉家里住的首长是毛主席。他们来打问的目的,是想听听领袖的情况,更想借老汉的光到跟前去看一看。
      不知谁想到了张月胜老汉窑院左上方的那盘碾子,他想借推碾的机会去看看毛主席,那怕看上一眼心里也甜哪!
      一天清早,劳累了一夜的伟大领袖刚刚入睡,树上的一群雀几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在脑畔上执勤的警卫员怕惊扰了毛主席,拣起一颗土圪塔,朝树梢打去。
      雀儿飞走了,一个老乡牵着毛驴、驮着口袋,在警卫员跟前的碾道旁站住了。
      “老乡,你要干什么?”警卫员问。
      那位老乡一边把毛裢口袋从驴背上往下卸,一边回答道:“我在这碾子上滚几颗粮食。”
      警卫员一听急了,毛主席窑里的灯光亮了一夜,刚才吹熄,这位老乡却来干这营生,人吆喝,驴叫唤,让主席怎样休息么!他真想冲着老乡说:“一个村好多碾子,你咋偏偏到这儿来推.赶快换个地方吧!”但想到毛主席平日的教导,他把涌到口边的话咽了下去,低声和老乡商量:“老乡,首长们刚休息,你看不要套毛驴,我帮你推好不好?”
      这位老乡来这塔推碾子本来是为了看看毛主席,套驴不套驴当然关系不大,他连声向警卫员说:“行!行!”说着,随手就把毛驴牵回家去,返转回来的时候,还提了瓶老麻油,把碾芯润了润就和警卫员一起,推着碾子转开了。
      约莫过了几袋烟功夫,毛主席从窑洞里走出来,在院子里活动身体。哪位老乡看见了毛主席,喜得和张月胜老汉一样,眼睛眯成了一条线。他把推碾子的事已经忘得一干二净。眼睛盯着下院里的毛主席,就知道嘿嘿地笑。
      毛主席活动完身体,抬起头望见脑畔上有老乡推碾子,便信步走出大门,从窑院左边的一条小路上走了上来。
      毛主席走到推碾子的老乡跟前,热情地打着招呼问:“老乡,你来推碾子怎么不套个毛驴?”
      “毛驴太少了……”老乡觉着自己说漏了嘴,忙又改口道:“一满也没有几颗粮食,嘿嘿,还有你们这位同志帮着推。”
      毛主席还是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了,便抱歉地说:“又给你们添麻烦了。以后不论什么时候,你们该干活就千活,我休息我的。不要妨碍你们。”说着,就帮着老乡推起碾子来。老乡急忙阻止住,毛主席又拿起小笤帚,跟在老乡后边扫碾盘。那位老乡不时把头拧回来看着毛主席,心里乐开了花。
      事后,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警卫员说:“你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为人民兴利除弊。咱们处处麻烦老乡,不能帮助他们,已经对不起人家,再限制人家干活,就更不对了。这是一种脱离群众的现象。再不要为一个人的休息乱定规矩!”
      这一天,“阳坬上住的那位首长,帮咱穷受苦人推碾子”的消息,传遍了朱官寨。
      打这以后,张月胜老汉窑院上头的那副碾子可就红火了,老汉汉、老婆婆、小媳妇、大女子,连小娃娃也引上,到这里来“推碾子”。毛主席每次出来散步,都亲热地向大家打招呼,有时还拉着小娃娃的手,坐在碾道旁的石头上逗着玩;给围在身边的年轻后生讲井冈山时期的斗争和农民运动的故事;更多的是和老农们拉谈生产情况。领袖和群众在一起,比一家人还要亲。
      一次,毛主席问几位老农:“按节令是不是该种小麦了?”
      “是嘛!”一位老汉回答说:“庄里人都在准备种麦。有些户户缺麦种,咱九支队给解决了,就是粪肥短的多哩!”
      毛主席思索了片刻,又问:“你们这里都上些什么肥?”
      “主要上茅粪、圈粪,有时也上些草肥。”
      毛主席说:“窑洞里那一层熏黑了的土,是一种很好的速效肥料,你们用过吗?”
      又一个老汉答道:“听说这土上地壮,可我们这里没有用过。”
      “你们找几个人商量一下,先试验试验。”毛主席说:“如果上黑壮土能多打粮食,就向大家宣传推广。一个窑洞清理下的黑壮土能上一亩地,隔三五年清一次,既讲究了卫生,又能增加肥料,多打粮食。”毛主席用亲切的眼光朝大家的脸上扫了一下,接着说:“陕北地多人少,肥料问题眼下还不太严重,将来打败了敌人,咱们要过好日子,就要生产更多的粮食,那时也就需要更多的肥料。”
      伟大的领袖在这戎马倥偬的年月里,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想得是多么细致,又多么深远啊!几位老农听了,不住地点头,并表示马上和村干部们商量,在今年种麦时,就试验试验黑壮土的肥效。
 
 
参见《毛泽东在佳县》第55页
高再恩编
陕榆新出批(1995)字第0017号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