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初期,佳县同陕北其他县一样,是“土皇帝”井岳秀的统治领地,广大劳动人民饱受反动军阀和封建暴政的血腥统治,饱受地主富农、土豪劣神的剥削压榨,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为了救国救民,走苏联十月革命的道路,杜嗣尧、高长久、高长直、高光祖等一批思想进步的知识青年,在著名共产党人魏野畴、李子洲、王懋廷等同志的影响教育下,开始信仰并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先后加入党团组织。1925年7月先后在店镇、螅镇、乌镇、万镇四所完小建立了党的临时支部。1927年3月成立了店镇区委,接着又成立了螅镇、乌镇区委。6月成立了中共佳县委员会。
一、佳县早期党团组织的创建
1.宣传革命道理,建立党的临时支部
1924年至1926年,佳县旅绥德四师学生中先后有杜嗣尧、乔国桢、高光祖、杜衡、王好智、乔鼎铭、高长直、高述先、高继光、高绪组、高再增、高能孝、刘国梁、牛营清、李大荣、刘光明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或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们作为传播马列主义和宣传革命的桥梁,向佳县人民进行了启蒙教育。1925年7月起,他们利用假期在店镇、螅镇、乌镇建立了党的临时支部,宣传“五四”“五卅”“三一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以及当时民主革命的主张。1926年,革命活动走向新的高潮,宣传工作逐步深入到群众之中。在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游行示威和街头宣传。同年9月,在旅绥学生党员杜嗣尧、高光祖等人的帮助下,首先在店镇学校学生中发展了团员。
2.建立革命的学生组织“振佳会”
1926年5月,由佳县旅绥“同乡会”成员高光祖、杜衡、王好智、刘国梁等联名致函佳县旅榆“同乡会”武开章等,倡议成立革命团体,武表示同意,暑假在佳县城内开会研究成立了一个革命的学生组织“振佳会”,并决定出一会刊《振佳》。两校(榆中、绥师)到会同学三四十人,会期三四天。“振佳会”设绥师,负责人有高光祖、杜衡、王让等人。“振佳会”的宗旨是打倒帝国主义,反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神,取消苛捐杂税,废除旧的教育制度,改变社会旧习俗。会刊《振佳》紧紧围绕“振佳会”的宗旨和任务,揭露时弊,号召一切受剥削、受压迫的劳动人民团结起来向黑暗势力进行斗争。“振佳会”和《振佳》深得人心,影响很大。本县高、初小学生和部分农民也纷纷参加“振佳会”,很快由一个学生组织发展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群众团体。冬季,不少农村以“振佳会”名义秘密组织了农民协会,鼓励农民抗捐税、抗地租。在学校号召成立学生会,发动学生游行示威,排斥反动教育。“振佳会”的革命活动使反动势力十分恐惧,恨之入骨。以陈子明为首的反革命派纠集了一批封建守旧派和出身豪门的旧知识分子成立了所谓“民主促进会”,专门抵制”振佳会”的革命行动。1927年8月,并岳秀“清党”期间,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宣布“振佳会”解散。
“振佳会”虽然只存在了一年,但它为佳县建立党团组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少会员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或共产主义青年团。
3.农村普遍建立农民协会
1926年,佳县党的地下活动蓬勃发展。9月间,杨轩和绥师学生到店旗召开了一天群众大会,成立了佳县农民协会暨各委员会,通过了县农民协会的临时章程和工作决议。从而农民协会得到普遍发展。往南六个区的大部分村庄建立了农民协会。1927年夏,全县一百多村庄建立了七十多个农民洳会,约有会员三千七百多大。农协的建立和发展,为佳县地下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区委、县委的建立及组织状况
1927年上半年,绥德四师学生党员高光祖、高能孝、牛营清、刘国梁、王好智等毕业回佳。1927年3月,杜嗣尧被陕西省教育厅委任为佳县教育局局长。杜由绥德回县任事时,绥德地委委托他筹建佳县县委。
杜嗣尧到职后,首先着手成立店镇区委,接着又成立了螅镇、乌镇区委。区委书记分别是店镇高能孝、媳镇王好智、乌镇牛营清。到1927年6月,全县已有党员六十余名。6月中旬,绥德地委根据佳县党组织的发展状况,指令杜嗣尧召集各区蚕负责人会议,成立了党的地下县委机关,选出县委书记杜嗣尧、组织部长高锡爵、宣传部长乔鼎铭。6月下旬,上级党认为杜兼职过多又患病,便指令县委改造。高光祖任书记,杜任组织部长,乔仍任宣传部长。暑假时,神堂沟和任家沟村相继建立了党支部。这是住县最早的农村基层党组织。
二、党组织遭到破坏
1927年七八月间,国民党反共清党波及到佳县,以陈子明为代表的反动势力,捏造罪名,将县委负责人杜嗣尧、高锡爵、高能孝、高光祖等数十人控告到榆林镇守使署。驻军井岳秀的八十六师出兵到处追捕他们。党的负责人获悉后隐居各地除王硕甫被捕(后释放)外,其余同志均安全脱险,但县委机关被迫解散。杜嗣尧和高光祖出走前,将县委文件和各种组织关系交给高长直保存,并要他在平定后召集会议重建县委。
这时,国民政府县长潞德铭也被指斥反共不力而撤职,新任县长陈瑁极力支持反革命派,驱逐共产党人,向革命者家庭勒索钱财,改组国民党县党部,解散“振佳会”、农民协会和学生会等革命群众团体。党所掌握的教育局、县城、店镇、螅镇、乌镇四所高小校长职务均又被豪神夺占,党所主办的中山公学(训练初小教师的学校)亦被解散。
佳县地下党组织从1927年4月初筹建起,到八月初就被镇压下去,革命斗争暂时处于低潮。
三、县委机关的恢复和发展
1927年9月,赵通儒来佳县传达“八七”紧急会议精神,会址在佳县店镇神堂沟村龙王庙内。会上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决定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在农民中建立党团组织。10月,地方上基本平定了,外出避难的同志逐渐回家。高光祖、高长直在神堂沟村主持召开了党的代表会,到会的有王振华、高能孝、高文昭、高述先、乔鼎铭、高光祖、高长直、高绪祖、高再增、高长久、高长业、苗从式等。会议开了一整天,重新建立了党的县委机构,确定了新的工作任务。会议选出县委书记高光祖、组织部长高长直、宣传部长乔鼎铭。会议决定:县委机关设在神堂沟村,由高长直联系上下级关系;原来参加国民党的共产党员一律退出国民党组织,与国民党断绝一切联系;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在农协中找积极分子扩大党的组织,以便党在农村扎下根;在学校中利用学生会、研究会寻找青年进步分子扩大党团组织;掀起农民抗捐、抗税、抗租运动;派一部分身强力壮、意志坚定的同志到国民党军队中去做兵运工作;严密和纯洁党的组织,教育党团员学会做秘密工作的本领。会后,县委的同志分别到各地去整顿党的组织,传达会议精神。党组织逐步恢复,党的工作又活跃起来。
1928年1月,为了领导方便,上级党组织决定成立佳县特区党委,属米脂县委领导。并给佳县特区党委起了个代号叫“贾志先”。从此,上下级来往文件就由高长直转贾志先收。为了掩护工作,1928年上半年,把高长直安置在高家塄小学当教员,特区党委由神堂沟搬在该校。这年暑假,特区党委又移到乔家老庄村。经教育批准,由乔鼎铭出面在他家办了个暑假补习学校,区委负责人以教员和学生的身份从事秘密工作。开学约一月后,有人向县政府报告说乔家老庄有共产党捣乱,主要在乔鼎铭家里。县政府派军警包围并搜查了乔鼎铭的家。因有杜嗣尧的二哥提前报信,学校早有准备且手续合法,乔鼎铭正到米脂开会,师生均未被捕,只是解散了学校,带走了村长、校长,乔家损失一百余元(大洋)。
同年下半年,高长直又去高家塄学校任教,特区党委机关又设该校。冬季,米脂县委派苗从式(苗乐山)回佳县,决定特区党委移到木头峪村(当时该村党员多,条件好)。临时选苗从式、苗从滨、张鹏图等同志负责,南区一带支部仍由高长直负责领导。
1928年,虽然特区党委机关几次迁移,负责人多次变换,但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很快,在农村建起了木头峪、贺家沟、神堂沟、高起家圾四个党支部,学校中也建起了店镇、螅镇、乌镇、万镇四个党支部。使党的组织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为以后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进而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佳县党组织的活动情况
1.帮助国民党建立县党部
1927年6月,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还未传到陕北,佳县仍保持着国共合作的政治局面。在佳县县委成立不久,就帮助国民党建立了县党部(那时为了便于活动,共产党员又加入了国民党)。6月,在县城召开国民党代表大会(这时有国民党党员二百余人),研究成立县党部的问题。到会代表一百多人,共产党员就有四五十人,如杜嗣尧、武开章、张俊贤、张如剐等。会上旧势力极力破坏,与会代表同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同国民党潞县长再三磋商,最后终于选出了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书记长(常委主任)杜嗣尧、组织部长高锡爵、宣传部长乔鼎铭。
2.以国民党县党部的名义进行党的活动
由于国民党县党部的要职都掌握在共产党员手里,所以县党部当时就成为地下党所掌握的借以公开活动的机关。党号召的清理县财政收支、增加教育拨款、成立县农民协会,均先由党决议,然后由国民党县党部主持实施。
1927年7月,由党策动,县党部主持,在佳县城武庙内召开农协代表会,成立县农民协会。会上,许多代表提出减租、减息、清算县财政收支、罢免几个地方劣绅的提案,触怒了反动势力。豪绅地主势力的代表张进川和陈子明提出要县城高小全体师生员工出席代表会,妄图以压倒多数的势力,阻止农协代表真正意志的实现。我党立即就此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坚决驳斥,只许派二三名代表到会列席。反动势力拒不接受,陈子明亲去泥河沟、大会坪等地蒙蔽、纠合一百多名群众齐集县城,妄图进行破坏。与会代表在党的领导下,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后经县长潞德铭调解,陈子明解散了人众,农协代表会经过七天时间,完成了预计任务,胜利闭幕。
3.党在教育界的活动
1927年,共产党员杜嗣尧任教育局长,教育局成为党在教育界公开活动的机关。是年暑假,根据县委扩大会议决议,杜嗣尧将全县仅有的四所高小校长(反动分子)一律撤职,新委任共产党员高光祖任县城高小校长、高能孝任店镇高小校长、牛营清任乌镇高小校长、王好智任螅镇高小校长。县教育局学员也撤旧换新,由王硕甫充任。中山公学是县教育局创办而且直接管理的唯一训练初小教师的学校,半年一期,李卓如任主教,第一期学员五十名。学习热情很高。教育局长杜嗣尧兼政治课,每周星期六作一次政治时事报告,着重从政治上提高学员的思想认识。虽然这种局面不久就遭到敌人的破坏,但对革命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4.发动群众斗争豪绅地主康兆民
1927年初。冯玉祥的第三军开往山西路过佳县时,佳南人民曾以大批的粮草和差役支援军队,司令部付出四万六千余元现洋(银元)报偿螅镇地区的人民。南区的大豪绅地主康兆民想私吞这笔钱,就联络一些小豪绅地主,进行密谋策划。康兆民分给他们两千余元以封口,其余的都入了自己的腰包。我党得知这一情况后,一方面向广大群众揭露康的贪污罪行,发动群众联名上告,另一方面利用封建阶级内部派系间的矛盾,向康进行清算斗争。经过在县政府公堂上的多次说理斗争(县长偏向于康),持续一年多时间,此案还得不到合理解决。1929年2月底,省府派莱一位姓马的委员,专门解决这个同题。在马委员亲自审目下,我党驳倒了贪污集团的诡辩,并要求封查康犯的家庭财产,判处康本人以死刑或无端徒刑。在最后处理时,马委员却溜回西安不做判决。康兆民也被县长陈璃放走潜逃天津。不过这次斗争打击了反动豪绅地主,团结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
5.领导农民减租减息、分粮吃大户
1928年,佳县天旱成灾,党在农民中组织了“农民之友会”,利用农民求神祈雨的机会,向他们宣传减租减息。冬季开展了分粮吃大户运动。这个运动是同米脂县相邻的凌水寺、陈家岔、高庙山等周围二十多个树庄约两千多群众开始行动的。他们每到有地主的村庄,就在地主家里吃饭,一日两餐,吃几天又到另一村。地主们为破坏这一斗争,在饭中加黑矾(吃后恶心呕吐),激起了群众的愤怒。他们改变斗争方式,派代表同地主豪绅商谈,要求改吃大户为给每个农民五升粮,绅士们被逼答应,斗争取得了胜利。这一斗争开始是自发的,后来县委派牛营清、常在全、张书信等人参加,并领导了这场斗争,使之坚持了两个多月,渡过了最饥饿的日子。
6.派党员到国民党军队中,做兵运工作
1928年,米脂县委通知佳县特区党委选派一部分意志坚定、敢于斗争的党员同志到国民党军队中去做兵运工作,口号是:钻进去、站稳脚、爬上去、拉出来。佳县派贺大增、马增前、高再邦、张俊贤、张德超、乔鼎铭去米脂县委,由他们通过内部关系,安插在国民党军队之中,展开党的秘密工作。这些同志为创建陕北红军游击支队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