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佳县  >  史料  >  纪略

佳县金明寺“五七”大学始末

      佳县金明寺“五七”大学成立于文化大革命后期的1976年。当时,全国教育工作贯彻“教育为工农兵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中央也在江西创办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作为样板。佳县为适应教育改革形势,培养农、林、水事业急需人才,决定在金明寺“五七”政治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佳县“五七”大学。金明寺“五七”政治学校原是1969年“文革”中兴办的社办中学,教育改革工作走在全县、甚至全省的前列。学校实行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培养学生为生产服务能力的办学方法。学校还办起农、林、牧三场为教学实验基地。其中农场45亩,林场75亩。1974年,地委领导来该校视察工作,肯定了他们的经验,并在鱼河堡召开的地委工作会议上号召全区各级学校向该校学习。地、县两级教育系统多次组织人员来参观,《陕西日报》记者采访了该校并作了热情洋溢的报道。因此,佳县”五七”政校成了全省的典型,也成为佳县“五七”大学的首选基地。
      创办佳县“五七”大学的意图确定后,县委书记刘壮民,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刘国亮亲自领导,刘国亮同志还亲任校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张继先、教研室主任张世雄主办,我任校党委副书记兼校长,崔殿光、张文学、刘加乐三同志任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学校计划新招农业、林业两个大专班,一个水电班为中专班。大专班为三年专科,中专班两年毕业。学生毕业后均不包分配,那里来再回到那里去,目的是为农村培养农、林、水电技术人员,为农业生产第一线服务。招生对象面向全县社会,择优录取高中毕业的社会青年。1976年,大专班招新生80名,中专班招生40名。
      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1976年8月1日,佳县金明寺。“五七”大学正式成立,在原金明寺。“五七”政治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佳县党政领导、延安大学代表团、全县各中学代表。“五七”大学和“五七”中学的全体师生都参加了大会。
      “五七”大学和“五七”中学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学校设农班、林班2个大专班,一个水电中专班,原高中4个班为农林普班,4个初中班为普通中学班。全校教职工80多人。大学农班班主任吴林汉,大学林班班主任李建文,中专水电班班主任刘惠琳,政治教师臧正,专业教师李子实、马凤莲等。原中学教师50多名未作大的调整。
      “五七”大学教材因当时没有统编教材,农班主要学习自编的农业土壤学、种子选育、农业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农技知识,林班主要学习林木种子、育苗、嫁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水电班由榆林农校提供教材,主要内容是水利设计、勘测、渠道管护、小水电等,其余中学班仍按原教程安排。“五七”大学坚持以学为主。定时参加校办农林牧场生产劳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理论学习。
      1978年7月,国家实行教育改革,恢复了高考制度,“五七”大学停办,校党委随之撤销,学校改称佳县金明寺中学。
 
 
 参见《佳县文史 》第2辑 第125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陕内资图批字(2002)Ey6号内部发行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