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佳县  >  诗文  >  散文

佳县白云山

朱文杰
      在沟壑纵横、厚土黄天的陕北高原,我心中常念想的地方就有佳县。佳县称“佳”,大概是一指黄河,一指白云山了。河山如此壮美,“佳”天下应当无愧。
      黄河奔腾流经佳县,香炉寺一景,是我心中的“黄河第一景”。这香炉寺东临黄河,三面凌空,有一石柱兀立,形似高足香炉。而我看这兀立之巨石,却更似一只巨象伸出长鼻欲汲黄河之水。石柱和寺院之间悬一座小桥,似天涧飞虹。石柱顶上建一玲珑小阁,名观音阁,此阁临风而立,翩翩欲飞,古朴苍劲之中有傲视八极、岿然不动的气韵,让你感叹天地造化之神奇。
      这里是观赏黄河,感悟诗仙李白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千古名句的绝佳之境,忽儿,就有了更上一层楼的冲动。这冲动来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而王之涣还有《凉州词》,其中“黄河远上白云间”好像是专为佳县而写的,那“白云”,  自然让我想到佳县的白云山了。
      白云山因有名列全国七大道教圣地的白云观而遐迩闻名,白云山原名对龙岭,传说此山建道观时有白云飘浮上空、笼罩全山,人们感而灵之而改为白云山。不过,我也推测,“白云”也可能是道家的吉祥语,因为北京也有白云观。明万历三十六年,佳县白云观建成三年时,就由北京白云观派道士来佳县白云观总理教务。可见作为京城的北京和地处僻壤的佳县共有同名的白云观,大概是源出一脉吧。如今,白云山虽不常见白云缭绕,但白云二字弥漫起的神秘却时刻让人神往。
      白云山的签有灵异非常之传闻,其神秘莫测,更让人神往。民间传有毛泽东求得上上签“日出扶桑”,刘志丹抽到下下签“血光之灾”。且不说其中之真假、谬误,而我两位好友求签之灵,也让我惊诧莫名。一是作家路遥,他当年写完中篇小说《人生》后,就去白云山求了一签,为“鹤鸣九霄”。果然,《人生》一发表就轰动文坛,拍成电影更是影响全国,连续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二是青年作家黄河浪,他抽得一个下下签, “雁落沙滩无栖处”,真是灵应,黄河浪漂泊西安20年,人事档案始终在榆林,不服命运的他奋斗几年后又赴白云山求一签,这一回是上上签,其中有一句我记得,意思是“劝世人,莫把此君当柴烧”。果然,黄河浪由西北大学作家班毕业,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取得大学本科文凭,文学创作更是连创佳绩,短篇小说先获《陕西日报》征文奖,中篇小说又获《黄河》大型文学月刊奖,出版了三本著作,榆林方面尊重人才,破格让他转干,评上副高职称。后来他在西安娶妻生子,落了户口,可仍没摆脱第一签“雁落沙滩”的厄运,一直到不幸遇车祸辞世,档案人事关系都在榆林,这让我深感白云山灵签的无边魔力。从不抽签的我,当年也曾顺着黄河浪之意,由他代抽一签,虽为上上签,但我并不在意,我以为道法自然,知足常乐、无所谓、不动心当为大度。
      记得2001年秋天突然传来白云山失火,烧毁五龙宫,当时确实感到十分震惊和痛心。后来, 《陕西消防》杂志约我为“古建筑消防安全宣传保护年”写文章时,我首先就选定了白云山。因为那里有亟需保护的古建筑。
      我曾于1997年随西安文艺家采风团到过佳县。记得那是暑热难耐的夏天,到白云山时艳阳当头,陕北蓝格莹莹的天,透亮透亮的仅有几丝白云,大阳似乎在直射,晒在胳膊上火辣辣的,这是陕北难遇的酷夏了。
      白云山上的白云观依山而筑,随山势蜿蜒盘垣,星罗棋布有400多座楼、台、阁、廊等大小不一的古建筑群,殿堂庙宇、气势磅礴、山峦环护、树木错绮,只见那魁伟的殿顶、雄大的斗拱、深远的出檐,在耀眼的阳光下,流光溢彩,一片金碧辉煌。
      我们驱车从中路直插白云山之腹地,首先拜谒白云观的正殿——真武祖师殿。白云观为全真龙门派,源于户县祖庵的重阳宫。全真道主张佛、道、儒三教合一,所以白云山的54座殿宇庙堂就包罗万象,供奉着各路神仙,宛若天界,也是一样的等级森严,而主祭神为镇守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进入真武祖师殿,感觉上犹如登临至高无上之仙境一般,眼为之一宽,心为之一畅,整个建筑庄严宏伟、错落有致,两厢配殿有五祖七真祠,左右呼应为钟鼓两楼,乐楼与正殿遥对,真可谓:庭院四合、布局严谨、楼阁凌空、殿宇森森。真武殿分前殿后殿,后殿为明代创建,歇山式结构建筑,前殿为清代建筑,属卷棚式建筑,殿堂内外遍布精美匾额、雕塑、壁画、书法等,堪称金碧辉煌、制极壮丽,满目充盈的都是艺术等级高超的珍贵历史文物,让你不得不惊叹中国古代文化的无比灿烂。
      白云山古建筑以真武祖师殿为中心,分为三条轴线。你站在这里会感到俯仰皆堂皇,上下都秀媚。庙观院落,有若华丽宫苑、江南亭园,巍巍在望中显出雄奇,曲折深邃中透着雅趣。那一道道青石台阶,串联这一处处山景,左弯右转中浑然一体、美丽层叠。第一轴线有木牌坊、五龙宫、四个天门、真武祖师殿、三宫殿、玉皇楼、三清殿、魁星楼等;第二轴线上布有真人祠、七圣楼、碧霞宫、东岳殿等;第三条轴线则有乐楼、关帝庙、财神庙等。
      白云山紧依黄河,木牌坊上书有“黄河玉带”四字,让你联想李白的诗“黄河如丝天际来”,不过,这如丝的感觉是诗人从西岳华山顶上俯瞰而感悟的,从白云山看黄河,那丝就宽如“带”了,一丝一带把远眺近观黄河的飘逸灵动写神了。这木牌坊,也叫山门,双层檐八角风铃,26处兽头舞爪张牙,形若天界中的南天门,弥漫着缥渺的仙气和凌霄的威严。
      再就是五龙宫了,这是白云观从神路而上经过的第一座古建,120余幅栩栩如生、精美绝伦之彩绘壁画,再现了真武大帝脱凡修炼成仙的经过,其中“五龙捧圣”更为壁画中之珍品。回忆这五龙宫,就牵扯到此文主题了。五龙宫被人纵火烧毁,损失无法估量,想这些历经沧桑、巍峨壮丽的古建筑、珍贵壁画,如今毁于一旦,怎不叫人悲怆痛惜,义愤填膺!百余年来,我国的古建筑不断被剧烈拆毁,破坏无遗,仅余的也岌岌可危。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痛陈国人“均缺乏视古建筑为文物遗产之认识,官民均少爱护旧建的热心”。
      新中国成立后梁先生到处呼吁奔走,仍得不到有关方面的理解,尤其是发展到“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上至伟人,下至愚民,全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破四旧”更是加快了破坏古建的速度,有不少地方简直就是毁灭性的一扫而光了。
      如今,在大浩劫中存留下的为数不多的雄峙了几百年的古建,更成了国之瑰宝。
      梁思成先生还说过:“中国建筑遗产中,最豪华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而佳县白云山的古建筑群,建成已4个世纪,是陕北黄土高原最大最完整,其规模在西部都属数一数二。这些代表着中国风格气派,也代表世界艺术之精华的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已成了当务之急的要紧大事。你想想,中国古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其面对火灾时何其脆弱,而由人祸引发的火灾,让人愈加的无奈。白云山“五龙宫”被纵火而焚,当为此敲响警钟,时刻提醒国人,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再不能麻痹大意了!
 
 
参见《大美葭州  作家笔下的佳县》第153页
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3年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