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佳县  >  诗文  >  散文

黄河佳景 传奇佳话

韩秉锐  岑崇斯
      一曲《东方红》,足足响遍了上个世纪下半叶。现在步入中年的一代人就是踏着它的节拍成长的。哪怕是作为那一代人,可曾知道这一首革命颂歌的原出处就是陕北高原的佳县?佳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最东边,与山西省的克虎镇一河之隔。佳县的旧名为“葭县”,据说是意取古时候这里是一片“蒹葭苍苍”的黄河湿地。沧海桑田!现在,除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和壁立千仞的陡峭悬崖,完全没有其他地貌可言。永恒不变的只有黄河,和被它千百万年的荡涤,染黄的河水,留下的石头,塑造出的稀奇古怪的岸边岩石。
      整个县城建在高耸的山顶上,俨然像是一座中世纪的城堡。它的山下就是深深的秦晋大峡谷,奔腾的黄河日夜穿行其中。在中国,能从这样高度,并几乎是垂直地鸟瞰黄河的地方不曾有二。县城里半新不旧的几座高楼,还远远不能覆盖着低矮的土窑洞。虽目前仍属于国家贫困县,但早在1993年,已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年,当我们推介“红色旅游”时,这个曾经红得发紫的革命老区却一直仍然“养在深闺人未识”。
      县城东北面的黄河崖畔上,突兀耸立着一尊四周如削的巨石。平坦的石顶上,盖有一座小寺庙,远望宛若香炉,所以得名“香炉寺”。每到黄昏时分,香炉寺以黄河水为背景,壮观雄浑,绮丽独特,成就了佳县的八景之一“香炉晚照”。
      与县城相距约十公里有一小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因常年白云缭绕,飘飘欲仙,故称白云山(与广州的名山共享一个名字)。山上有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寺院群,规模恢弘,共计有99座之多。这里还是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山上可以眺望壮美的黄河大峡谷和对岸山西的景色。
      在现在的县志上,还辑录有关于红军的一段往事。1947年,毛泽东和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领导人从延安撤退后,率军转战陕北,定居住县。《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一系列重要革命文献,前后发表于此。毛主席当年为佳县县委的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现在依然镌刻在县城的街头。旁边就是集市,每天依旧人来客往,是广大老百姓的活动场所。
      还有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毛泽东曾两次登上白云山,在大殿里求签问佛时,竟得上签。欣喜之下,毛主席挥笔写下“与时并进”四个大字。于是顺应天意,率师过江,从此挺进华北平原。而领军追兵至此的蒋介石,闻此事后大为不悦,欲与之一决高低。左右相劝未果,蒋只得下下签,怒而拂袖而去。结果可想而知——信不信由你,反正,白云山从此名声大震。
      史记上说,在东渡黄河时,毛主席回望河西,无不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在此,我冒昧接上下句:佳县也不错嘛!
 
 
参见《大美葭州 作家笔下的佳县》第125—126页
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3年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