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华阴市  >  概况  >  大事记

洪武元年(1368)元将李思齐、张良弼闻朱元璋兵下河南,即驻兵潼关以拒。既而,有飞火自华山下,流入张良弼营中,焚毁兵库器仗。李遂移军退守葫芦滩,遣部将守关。五月,都督同知冯宗异抵潼关,李思齐走凤翔,张良弼奔麟城(今神木以北),冯宗异遂入潼关,经华阴,西至华州。

洪武二年(1369)县丞黄文明于县治东建县学。 

洪武九年(1376)设潼关卫。卫军分居屯、营、堡、寨三十三处,星布全县。 

弘治十七年(1504)正月,华阴地震。 

弘治年间(1488—1505)本县人雷霖初修成《华阴县志》。

嘉靖七年(1528)华阴、大荔五至九月未雨,人相食,饿死无数。 

嘉靖十三年(1534)五月二十二日,大荔、华阴、朝邑等各县地震,声如雷,数日方止。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二月十二日,华州、华岳地震。秦、晋、豫同时发生,震声如雷。渭南、华县、华阴、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黄河渭水泛滥,华岳、终南山有鸣声。重灾面积28万平方公里,“官吏军民奏报死亡有名者八十三万余人,其不知名未经奏报者复不可数计”,伤亡人数之众,居世界震灾之首。华阴县民惊溃走,垣屋尽倾,知县陈希无、御史杨九泽等死,人畜压死不可胜计,地裂水涌,人多坠于穴。 

嘉靖四十一年(1562)冬,知县李重汉重修西岳庙。 

嘉靖四十二年(1563)知县李重汉重筑华阴县城。 

隆庆三年(1569)华阴县为四乡,乡辖三十里。 

万历五年(1577)知县李承科令民众在原县城墙基础上,增厚八尺,增高二丈二尺,东、西、南三门,东为“莲珠”门,西为“金萼”门,南为“迎阳”门,各有高楼,无北门。 

万历十六年(1588)春,瘟疫大作,病者十有九死。 

万历二十年(1592)桃峪小土山自移于外。大敷峪山亦少移。 

万历三十六年(1608)冯从吾在华山峪内青柯坪建太华书院。 

万历四十一年(1613)制以乡统里,华阴分为四乡三十里。 

万历年间(1573—1620)西岳庙筑万寿阁。上悬明高帝御制西岳文于其中,左右各建高阁(即藏经阁)。乾隆四十四年(1779),知县陆维垣于阁后平台增建岳游坊三楹,移明高帝梦游西岳文于其中。知县王九畴于县东建常平仓。 

崇祯七年(1634)七月,三边总督洪承畴率兵至潼关红乡沟,追击闯王高迎祥农民起义军。闯王不能出关,南走商洛,承畴率诸将赴潼关大峪口,截阻其出。十月,承畴军三败闯王于华阴南塬。

崇祯八年(1635)十月,洪承畴督关中,承畴与李自成战于渭南、临潼,自成军败东走。高迎祥亦屡败,东逾华阴南塬绝岭,偕自成出朱阳关与张献忠会合。

崇祯十三年(1640)大旱,斗麦、斗米值银二两,饥民剥啖树皮草根至人相食。兼瘟疫相继,饿殍盈野。同年,华阴渭水赤。 

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七日,闯王李自成攻陷潼关。其将领李过取华阴。 



《华阴县志》第1至第40页
华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5年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