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府谷县  >  史料  >  小传

张国继烈士

      张国继,又名张根儿,1907年出生,府谷镇张家圪堵村人。河路工人出身。兄弟四人,国继为老大。小时就很聪明,父母最为喜爱。盼他长大成人,改换门第,光宗耀祖,因此,全家人克勤克俭,供他上学。 
     1921年,十四岁的国继在县城孙二牛老先生的私垫房里读书,他学习踏实用功,尊敬先生,团结同学,深受先生和同学们的好评。由于弟妹相继长大,父母年老体弱,生活越来越困难,仅靠父母的辛勤劳作已很难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于是,1923年,他弃学回家,随父跑河路生意。
     1929年,国继被国民党二十二军吴汉卿的部队抓了壮丁,派在一个步兵连当兵。当时吴汉卿的部队中有共产党的地下组织,班、排一级的干部大多数是由地下组织通过关系安排进去的一些思想较为进步的河路工人来担任。这些士兵受我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影响,从不骚扰地方百姓。国继对这些士兵很敬重,主动和他们接近。由于他忠厚老实,出身贫苦,又有点文化,也很受这些兵士们的欢迎和尊重。由于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影响,国继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国民党军队遭害老百姓的行为恨之入骨,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能解放老百姓,穷苦人民才能翻身做主人。于是,他开始接触一些出身贫苦的兵士,待时机成熟,准备投奔共产党,为解放全中国的劳苦大众而出力。
     1931年,国民党二十二军开始清洗共产党,国继同许多思想进步的干部、战士因有共产党嫌疑也被清除出二十二军。此后,他又重操旧业,干起了河路生意,并经常在河路工人中一边宣传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翻身得解放:一边积极活动,组织力量,准备在河路工人中建立一支地方武装。
     1934年9月初,地下县委委员韩锋与赵展山在清水青春峁煤窑建立了府谷地方武装游击队,后被陕北特委命名为“陕北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七支队”(简称七支队)。当时,韩锋任七支队政委兼队长。不久,国继和一些河路工人也参加了七支队。由于他有文化,又懂军事,思想也进步,组织上便任命他为七支队队长,他在任七支队队长时,关心战士、爱护战士、教育战士处处为群众着想,决不能损害群众利益。经常给战士们上军事课,精心训练部队。在他的带领下,七支队英勇善战,狠狠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参军参战的青年很多,七支队这时由十二人发展到五、六十人,人人有枪,还有十几匹战马。1935年春,七支队配合红三团在府谷县城附近的高梁村袭击了伪保安大队苏保山一个连,国继足智多谋,指挥有方,以偷袭和火攻相结合,打得伪军狼狈鼠窜。
        1935年2月28日,国继去木瓜执行任务时,与敌相遇,因敌众我寡,不幸被俘。在狱中与敌人顽强斗争,敌人先严刑拷打,后是高官厚禄利诱,均未动摇国继坚定的革命意志,也没有从国继口中挖出一个字。家属去狱中看他时,他对自己的爱人说:“我们闹革命就是为了让穷人有好日子过。从参加革命的第一天起我就不打算要脑袋了。你们不要为我难过,革命总会有流血牺牲。”穷凶极恶的敌人黔驴技穷,将国继押解到榆林。在榆林狱中关押期间,虽经府谷党组织多方营救,均未能获释。后被敌人杀害于榆林城,终年二十八岁。
      国继同志虽然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他为党为人民奉献了一生,他那坚定的革命意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参见《府谷县文史资料》第七辑第57页
政协府谷县第三届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1989年5月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