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事件  >  近现代

第二次反围剿斗争

      1934年,神府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并在中心苏区分配土地。10月,国民党开始部署对神府红军的第二次“围剿”,将“东路清乡总指挥部”改为“剿共总司令部”,由八十六师二五八旅旅长刘润民任总司令,纠集3个步兵团、2个骑兵营为主力,连同各地民团,总兵力约5000人。此次行动是国民党第三次“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实行蒋介石“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军事上步步为营,循序推进;政治上推行“联保制”,成立“肃反委员会”,破坏革命政权和党团组织。五一二团张子英部、五一四团罗德兴部由府谷向南。五一五团姜梅生部和郭青云骑兵营由葭县向北推进,邓宝珊骑兵营配合接应,晋军陈兵河东封锁。1935年初部署完毕,2月占领府谷根据地。
      在大兵压境的形势下,中共神木县委于3月22—23日在园条塌(今属太和寨乡)召开军政干部联席会议,由特派员王达成主持制定了集中兵力硬拼的反“围剿”方案。同时决定首先克服新寨子。
      新寨子位于神府根据地西北边沿,是国民军重要据点,常驻1连兵力,且有防守工事。3月26日,红三团及游击队400多人,地方干部200多人,赤卫队员2000多人集结于九五会(今属太和寨乡)。风声传出,新寨子秘密增兵1连。29日拂晓,红三团、地方干部、赤卫队混编为两路包围新寨子,守敌借助工事以强大火力顽抗。红军装备差,配合又不默契,数攻不克,伤亡近百人,团参谋长刘鸿飞阵亡。战斗总指挥王兆相见形势不利,急命红三团撤出战斗,掩护赤卫队和地方干部撤离。
      4月27日,红三团在群众配合下,歼灭进犯毛家洼(今属万镇镇)的敌骑兵1连,俘获人、马、枪各40多。中共神府工委书记王达成决定乘胜再战,拔敌据点。6月19日夜,红三团贸然进攻敌腹地据点瓦窑渠(今属马镇乡),不克。撤退中遭瓦罗、沙峁、石窑上敌军夹击,小有损失。6月下旬,根据地80%失守,90%革命团体被破坏。红三团化整为零,转入地下坚持斗争。
      8月,西北主力红军在横山一带连打胜仗,迫使进占神府根据地的两团敌军西调,“剿共总司令部”也撤离沙峁。9月12日中共神府工委改组,红三团集中行动。22日,驻太和寨杨相芝营马弁队长李治洲等3人起义加入红三团。不久,红三团在申家里(今属万镇镇)击溃邬青云骑兵一连,毙敌数人,随即派第三连插到县城附近打游击,局势稍稍缓和,斗争告一段落。
 
 
参见《神木县志》第403—404页
神木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0年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