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秋至冬,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三支队发展到20余人、7—8支枪,在神木县南乡发动群众抗捐减租,打击土豪劣绅,建立革命组织,且形成小块根据地,因此震动了统治当局。11月,国民党八十六师五一四团罗德兴部开至贾家阳崖(今属太和寨乡),成立东路清乡总指挥部,发动对神府红军的第一次“围剿”。
罗德兴采用尾随追剿的战术。红三支队巧妙迂回,昼伏夜出,声东击西,使敌疲于奔命,处处扑空,只得于次年2月将指挥部撤回县城。红三支队乘机主动出击,连打胜仗。1934年6月30日袭击太和寨民团,活捉团丁20人,缴枪20支。8月8日,在2000多名赤卫队员配合下,包围了菜园沟(今属沙峁乡)残害群众的国民军八十六师五一二团四连两个排,解救了被害村民,任敌二排长的地下共产党员刘鸿飞率部起义,一排长张家骏被迫投降。9月18日,已有100多人、枪的红三支队改编为红三团。
国民党当局十分震惊,急忙改变战术,由驻神木五一四团与驻府谷五一二团联合行动,在瓦罗、石窑上、新寨子一线扎点围堵,派高锡耿、杨相芝两营兵力追剿红军。
红三团于10月初从追敌间隙穿插突围,直奔府谷北区与韩峰领导的府谷七支队会合,袭击哈拉寨,消灭该地民团,夺取地富浮财,筹到一批经费。然后从尾随敌军间隙插回根据地,南下葭县通镇一带。11月下旬,五一二团驻万镇八连中地下党员张德超等10余人起义,参加红三团。第一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完成。
参见《神木县志》第403页
神木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