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史料  >  纪略

范仲淹复建麟州

马伟荣
      1044年,北宋名臣范仲淹以河东陕西宣慰使的身份第二次经略西北。当时西夏李元昊无力东扩,只好议和,局势逐渐趋于稳定。然而处于陕西最北端的麟州(今神木县)历经唐末、五代宋初的战乱,特别是西夏崛起后新的侵犯破坏,已是荒凉残破满目疮痍,十室九空了。所以许多人建议,放弃此城以免空耗财力和兵力;可是视国土为金、胆识过人的范仲淹坚决反对,力排众议,复建麟州。此城建于窟野河东边的山顶上,河水是天然的护城河,陡坡悬崖是天然的第一道屏障,城墙是最后一道人为屏障,易守难攻,实属罕见。其次,他又设法招还三千多户难民返回麟州,并免除其租税和商税,废除酒类专卖等禁令,以帮助边民恢复、繁荣经济,使麟州趋于人增业兴,充满生机。对此,范仲淹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写下了《题留麟州)诗。
诗曰:
宣恩来到极西州,城下羌山隔一流。
不见桑耕见烽火,愿封丞相富人侯。
      之后,西夏数次出动大军,攻占了夏、银绥、宥(现在的榆林地区)及河套大部地区,唯独对东边的麟、府二州均未能占领。足见范仲淹对麟州作为军事重镇的特殊意义认识深刻正确,且有先见之明。
      其实,复建麟州只是他在西北众多功绩之一。之前他在西北历任要职,了解到了军政积弊并改革之。当时边防体系是按级授兵,总管领万人,铃辖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不管来犯之敌多少,一律以官卑者先出战。以此束缚边兵手脚,使其无法随机应变,岂能不败?范仲淹说:“将不择人,以官阶高低为先征,这是取败之道。”遂断然废止这条陋规,把全路一万八千人配隶六将,授与职权,平时负责训练,战时按敌情轻重派出相应的部队,轮番作战,做到了“约束既空,总领不二,劳逸又均,人乐为用”,从而使军队面貌一新,扭转了危局。同时增修城寨,完善烽火,开采资源,在陕北军中推广使用石油制品,还招抚流亡之民,沿边营田,开市招商使军需渐足,边民趋富。他还推荐了名将仲世衡、名儒张载等不少人才。
      可见,他有国家至上、“先忧后乐”的宽广胸襟,他有论国家事“奋不顾身”的无畏精神,他有“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的廉洁作风,在西北特别是麟州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至今,延安嘉岭山下还保留着他手书石刻“嘉岭山”三个字和“范公井”。
      梅表清骨,兰挺幽香。只有把每寸国土和每位边民装在心里的人,才会犯众力主修复麟州这样一个小边城。古麟州今神木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参见《神木文史  第7辑》 第101--103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神木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1999年09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