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史料  >  小传

袁明的一生

刘年华供稿 蔡守竣整理
      袁明是我的亲密战友,革命伴侣。
      他逝世至今已有一年多了,我一直深切地怀念着他。
      袁明同志原名袁佩章,山西省保德县袁家庄村人。一九二五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跟随父亲务农。十二岁到本村私塾读书是一个品学皆优的学生。

一九四二年考入晋绥边区第二中学(校址在保德县城),当时这所学校主要是为抗日战争培养青年干部,校长范若愚是共产党员(解放后曾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经常向学生讲授马列主义,做抗日形势报告。通过这一段学习,袁明同志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决心献身革命,奋斗终生。


参加抗日


      一九四四年,袁明同志在晋绥第二中学毕业后,分配到保德县中心小学任教员,后任校长。当时晋西北已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袁明同志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开荒种地,纺花织布,勤俭学,生产自救,胜利度过了日冠扫荡、封锁的困难时期。由于学校各工作很出色,袁明被评为模范教师,一九四五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晋绥边区政府发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有人出人”的号召,袁明同志多次说服家里成员,节衣缩食,支援抗日,先后几年捐献出粮食数十石,受到边区政府的表彰。


开辟新区


解放战争期间,晋绥抽调大批干部支援解放大西北。一九四七年,袁明同志调来陕西神木工作,分配到与內蒙妾壤的乌素、牌界、尔林兔一带开辟新区,先后任区委秘书、区长区委书记当时这业地方的斗争十分复杂,国民党残部、自卫队、土匪活动猖獗。袁明发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坚持战了七个春秋,他认真执行党的政策,组织人民群众为肃清反革命,开展士地改革、建立新政权,作出了贡献。


老实


      一九五二年,袁明同志调神木县委工作,任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在“三反"、“五反”和“一化正改”动中,他重视堂传舆论工作,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动员群众积极投入各项斗争,胜利完成了党的中心任务,一九五六年袁明任县委副书记,到中央第二中级党校学习了一年,结业返神,兼任贺家川区委书记。

在以高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倾向严重泛滥时期,袁明同志坚持了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的思想作风,可是在当时情况下,他的这种思想作风是不适应形势的,被指责为思想右倾,免去县委副书记职务,一九五九年调府谷铁厂工作。当时我正在月子里,他接到通知匆忙的给我嘱托了几句,就奔赴新的工作岗位。这一年节他没有回家,是和铁厂工人在炼铁炉前度过的。


进藏二十年


      一九五九年六月,在平息藏上层反动分子叛乱以后,上级组织决定调袁明同志到西藏工作。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和尼、印等国接壤,国境线数千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得知调袁明同志进藏,家里人,特别是他年愈古稀的父母顾虑很大,我内心也很怅然,一家七口人老的老小的小,身居异地,他走后这个家庭重担自然就会落在我一人身上了。为了稳定家里人的情绪,我尽量克制着自己,而袁明同志却以坚定真诚的态度反复耐心地向家里人说:“组织上派我进藏是革命的需要,是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只能无条件地服从。至于家庭困难,相信组织上是会关心照顾的”通情达理的双亲终于被儿子为党为国的赤子之心所感动。他在接到通知从府谷回家的第五填即踏上进藏的征途。进藏以后,袁明同志历任喀则专区扎什伦希寺工作组长、拉孜、谢通门、定结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他牢记党的教导,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革命思想,发扬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学会了骑马、骑车和筒单的藏语,经常深入到藏民群众中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政策,与兄弟民族同廿共苦,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十年内乱期间,袁明同志靠边站了,后来被下放到沙陈养路段担任段长,带领民工修路直到一九七五年才调回定结县委,此时他已患有高血压、肺炎、冠心等多种疾病,不能继续工作了。

袁明进藏二十年,仅探过三次家,我们的四个双亲先后病逝他都未在膝下。一九七二年,我患病转到西安市中心医院治疗,给他发了电报,也没有回来照料。


廉洁奉公


      一九七九年经组织批准,袁明同志调回神木工作,定结县委派专车送他,行至青海省格尔木时,他认为如果一直送回陕西,国家要花许多钱,所以他说服随行人员连同车辆返回西藏,自已买客票踏上归途。通常只需30天时间即可返神木,而他却走了60多天才到府谷县,途中因病住院两次。行至府谷体力实在不能支撑,打电报通知我们接他,在回招待所的路上发生昏晕跌入石沟,经送医院抢救苏醒,右手已骨折。
     袁明同志回到神木先后任县银行党支部书记,经委主任。有次到地区参加会议,因车站票已售完,随行的同志提议借用其它单位小车或改日再走,袁明同志都婉言拒绝了,他亲自找到站长买了车票一直站着到了榆林。
      一九八四年,袁明调任神木县政协副主席这时他已经年达花甲了,但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驱使他不知疲倦工作,他模范遵守机关工作制度,注意广泛结交朋友,密切联系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听取意见和要求。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曾带领工作组到我县尔林兔、瑶镇、大保当等乡镇,深入农村调查硏究,同当地干部、群众促膝谈心,共商脱贫致富大计,写出了关于大力种草、种树发展畜牧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來,在党风、杜会风气不正的情况下,袁明同志严于律已,不以权谋私,在安排子女、住房等问题上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经常教育孩子们说:“爸爸没本事,走不了后门。你们要好好学习,考上学校就住,考不上能干什么干什么,不论做什么都是社会分工不同,而没有贵贱之分。”他的老家有四个侄子,曾多次恳求帮助在神木找个工作,都被他婉言拒绝了。
      一九八七年,袁明同志先患腿疼病,经过一段治疗已基本好转,不料心脏病又复发。元月二十日因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六十三岁。
      袁明同志一生忠诚党的事业,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叫干啥就干啥,能上能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无私奉献的革命思想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将永远是我们母子学习的榜样,相信人民也会永远纪念他。
注:刘年华(女)现任神木县药村公司党支部书记,陕西省、榆林地区神木县先进工作者。
 
 
 参见《神木文史资料》第4辑第15-20页
中国人民政治政治协商会议
神木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9年11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