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史料  >  小传

怀念贾正矩老先生

贾怀显 供稿  黄茂春 整理

      

贾正矩,一八七九年出生于陕西省神木县太和寨乡贾家新庄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一九三六年参加革命,一九五四年逝世,享年七十四岁。

     老先生自幼上冬学和私塾,同时也参加农业劳动,放过羊。由于家境比较富裕,父母总想供他念书成名,光宗耀祖,可是他看到神木南乡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民不聊生,特别是群众患了疾病,求医不得,叫苦连天,不少人死于非命的悲惨情景感到十分痛心,于是,他便放弃科举进学,决心学医治病,为百姓解除痛苦。从十六岁开始,他先后学习了《针灸大成》《黄帝内经》《伤寒论》《频湖脉学》等中医书籍,特别悉心钻研了伤寒、妇科等专科。在刻苦钻研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老先生边学习,边结合临床诊断治疗,医术和洽疗效果都有了显著提高,尤其对农村多发的伤寒、瘟病等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很快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任,成为我县南乡知名的中医大夫。
      老先生行医,品德高尚,不图名利,为人民群众行医看病从不索要报酬。方圆百十里的群众深知老先生的为人品德和精湛医术,所以一旦有人患病,即来请他诊治。老先生不论白天、夜晩,路途多远,都要出诊。人常说“请医如拜相”,而贾正矩先生却从来不摆架子,平易近人,一请就到。一九三零年至三五'年,神府南区流行伤寒、疟疾,老先生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为群众解除病痛,挽救了不少人的性命。白家沟的白裕厚、崔加谋等患者,均是在他的精心治疗下才转危为安、死里逃生的。
      老先生行医,深明大义,救死扶伤。土地革命时期,神府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人员患病,都要请他来诊治,在红白拉锯的险恶环境里,老先生从不考虑个人安危,想方设法为同志们看病。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刘北垣、贾怀光等人患了斑症伤寒,都是老先生亲自守护,精心治愈的,苏维埃政府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老先生行医,从不因循守旧,善于学习新东西,积极推广新技术。多少年来,南乡老区一直沿用接种引痘的方法预防天花,操作不便,预防率不高。从三十年代开始,贾正矩先生学习采用接种牛痘的办法来预防天花。初开始群众囿于习惯,不太接受,他就一方面宣传教育群众,一方面从自己家里开始接种,逐步扩展到亲戚朋友,用事实来教育群众。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终于使接种牛痘的新法在南乡老区推广开来,大大扼制了天花的发生和漫延。
      老先生行医,注重挖掘祖国医学宝库,研制新药,勇于创新。一九三六年,贾正矩先生正式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工农红军医院、河防司令部卫生所、中西药社、供销医药合作社等单位担任中医大夫。工作期间,老先生同老中医王玉玺大夫互相学习、切磋技艺,进一步提高了医术,研制出不少新药,为老区人民和红军战士的伤病诊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的战争年代里,敌人对我苏区严密封锁,特别是医药品,更不让运入苏区。在这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老先生克服困难,潜心研究,利用当地优势,上山采集中草药,自制“去腐生肌散”“止血散”“接骨丹”等外敷药和“发汗散”“止痛散”“止痢散”等内服药,及时缓解了我苏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挽救了许多红军战士的宝贵生命。
      老先生行医,注重培养人才,从不保守技艺。贾正矩老先生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亲身体验到,偏僻山区,劳动人民生活、生产条件很差,求医看病者甚多,没有一定数量的医务工作者是不行的,所以他很注重培养后继人才,并毫无保留地把自已的医学技艺传授给他们,为继承和弘扬祖国的中医药学做出了贡献。他先后培养的五个徒弟有路茂槐〈原定边县医院院长、老中医〉、贾怀显〈副主任医师〉、贺克强〈副主任医师〉高秀春〈主治医师〉李世吉〈医师〉后来都成为我县医疗战线上的中医骨干,使老先生的医德医技进一步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老先生辞世虽然已经四十年了,但他心胸宽广、无私奉献、不图名利、平易近人、一心为人民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嬴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好评。
      贾正矩老先生的高大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参见《神木文史资料》第5辑第86-90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神木县委员会文史文教卫生委员会编
1993年12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