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致云
粤自宋世白鹿诸洞①。讲明理学,而程朱②道脉,上接鲁邹③。志孔孟之志,即言孔孟之言。法天下,师后世,此书院所由盛也。我朝德迈前代,定国以武,治国以文。京师为首善之地,而省、而郡、而州县,学校如林,靡不辅以书院。曰山长④,以掌教也。曰监院⑤,以翼教也。曰肄业⑥,以受教也。不独声明文物之邦,风气蒸蒸益上,即边荒僻壤,衽金革,习战斗,果敢胜人为强者,亦驯驯顺就裁成,咸登大雅。猗欤休哉!非人洽道丰,教盛文明,曷克臻此。间尝登高以望,榆次⑦之关,欲求防戍战御之旧,而败堞颓垣,无事修筑。盖干戈息,礼乐兴,遐迩化行久矣。神邑接壤榆溪,虽从古边陲用武之地,而心腹裕于干城⑧,诗书泽于甲胄⑨。稽自康熙年,兵道张公衡,首建希文书院。迨改置麟城,而兴文即因之肇造,规为宏敞,仅各制犹未备举。昔之人伊始经营,若留有待。后之人厥终补苴,可缓勿图?前宗邑令文奎,乡刺史赐均,率作兴事,有开必先矣。而咨谋咨度⑩,以似以续⑪,非云媲美,但在善全。既忝莅是邦,又何敢多让?爰偕畹九薛广文,各倡捐廉俸,并劝邑之慕义向风者,踊跃乐输,得成数若干如后。室可授乎?修脯亦有资也⑫;钟可养乎?膏火已有给也⑬。试有甄别,取有奖赏,等有超、特、壹之差,卷有上、中、次之列。一切延师课士,规制略具。夫白鹿诸洞,为昭自古,而今天下同文一统,扩成宪于遐陬⑭。兴文各制,为烈如兹。而诸弟子乐育一堂,大遗谋于函丈⑮。荆公⑯有云:“发蒙须善士,先入者为之主”,此物此志也。行见春暮坐风⑰,冬余立雪⑱,懋汝洛游杨之学⑲,振河汾房杜之名⑳,骎骎乎㉑斯文日盛,始基之矣,是为序。
道光二十一年季夏之吉,知神木县事,萧山王致云谨撰。
【注释】
①白鹿洞:在庐山,朱熹讲学于白鹿书院。
②程朱:程灏、程颐、朱熹。
③鲁邹:孔子生于鲁,孟子生于邹。
④山长:书院院长。
⑤监院:书院的教师。
⑥肄业:书院的学生。
⑦榆次:榆林的位置。
⑧心腹裕于干城:国恩施于边将。
⑨诗书泽于甲胄:礼教化及武士。
⑩咨谋咨度:谋划。
⑪以似以续:继续。
⑫修脯、授室:修脯是老师的膳食费用。供给老师的食宿叫做授室。
⑬膏火,养钟:膏火是给学生的津贴。供给学生的生活费用叫养钟。
⑭扩成宪于遐陬(音走):国家的成法,扩张到最边远的地方。
⑮函丈:讲席,讲学的场所。
⑯荆公:宋王安石,封荆国公。
⑰春暮坐风:朱公掞见程颐于汝,回来给人说:“我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意思是受到感化(见前)。
⑱冬余立雪:宋杨时,侍立程颐门前受教,程颐睡着了,他仍侍立不动,直至程醒来后,门外下雪,已深三尺,这说明杨时的尊师重道。
⑲汝洛游杨:程灏、程颐讲学于汝洛之间。游酢、杨时是宋代有名的学者,出于二程门下。
⑳河汾、房杜:隋代的王通讲学于河汾之间。房玄龄、杜如晦,是唐代的名相,曾受业于王通。
㉑骎骎乎:马行急速的样子。
参见《神木县志》卷七《艺文志下》:
http://www.sxsdq.cn/sqzlk/sxjz/ssjzwz/yls_16204/smxzjz4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