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史料  >  纪略

一九二六年三原反围城斗争始末

袁武振


三原地处渭北,南邻咸阳、西安,是由陕北进入关中的重要通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到了近代,三原发展成为渭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三原有关,一九二六年反刘镇华围城的斗争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一九二五年冬,直、奉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在英美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策动下,向革命的国民军发动了进攻,驻河南之国民二军全部溃败。北洋军阀走狗刘镇华死灰复燃,趁火打劫,经吴佩孚派充陕甘讨贼军总司令,于一九二六年春率领镇嵩军,号称十万人马,西向潼关,杀进陕西。刘镇华舍任陕西省长和军务督办达七年之久,因其凶狠残忍而被陕人于一九二五年二月驱逐。这次他取得了吴佩孚、张作霖及山西军阀阎锡山的支持,企图一举攻占西安,重新统治陕西,鱼肉人民。在刘镇华的勾引下,军阀吴新田也从陕南率领反动军队由宝鸡向西安进犯,甘肃军阀孔繁锦也由陇县袭击凤翔,以配合刘镇华的行动。四月十七日,刘镇华占领了陕西东路数县,进抵西安城下,发起猛攻。

时城内守军只有陕西军务督办、国民二军第十师师长李虎臣余部和陆军卫定一所部两个团,人数不足五千。敌我力量悬殊,加上李虎臣刚从豫西败回,士无斗志,而城内士绅又极力主张妥胁,因此李虎臣忧心忡忡,举棋不定,便派省财政厅长、国民二军后方留守司令朱子敏(三原东乡人),于四月十四日星夜驰奔三原,与国民三军第三师师长杨虎城、国民二军第二师师长田玉洁等共商守城大计。

杨虎城部事先在关中西府之宝鸡、虢镇、陈村一带抵抗吴新田的进攻。镇嵩军入潼关后,杨部迅速移驻三原、泾阳。在陕西著名共产党人魏野畴参预下,杨虎城、田玉洁、朱子敏等在三原东里堡召集各将领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杨认为,西安是西北革命的根据地,若再攻被刘镇华占据,将不利于广东革命军北伐,也会给地方人民造成极大灾难。会议决定二、三军分兵坚守西安、三原、咸阳,进行长期的军事斗争,决不能让刘镇华的阴谋得逞。会后,杨虎城留其第一旅旅长李子高与田玉洁部防守三原、泾阳,自己亲率三个旅五千人于四月十八日进入西安,与李虎臣共守城池。西安反围城斗争由此展开。

杨部入西安后,为协调各方关系并统一守城指挥,城内守军万余人一律改称陕军,取消二、三军称号。以李虎臣为陕军总司令兼第一师师长,杨虎城为副总司令兼第三师师长,驻泾、原之田玉洁为副总司令兼第二师师长,卫定一为副指挥兼第四师师长,并制定了防守计划。从此守军精诚合作,打退了刘军的多次进攻。

刘镇华在猛攻失败之后,便于五月十五日将西安四面合围,以为死困之计。此后西安反围城斗争更为艰难困苦。

在围攻西安的同时,刘镇华为占领渭北各县,向西与吴新田会合,达到孤立西安,断绝省城外援之目的,遂向渭北重镇三原发动了进攻。



三原防守分外围和城防两个部分。

一九二六年春,田玉洁由豫西败回三原时.其留在三原的兵力仅有王绍猷旅的两个团,枪不足千支。刘镇华侵入潼关后,田即调王旅赴临潼相桥一带布防,南与交口、雨金之甄士仁部,北与关山、下鄞、小石各残部遥相联络以保障渭北的富平、高陵各县为三原之外围。

刘镇华进入潼关后,令其师长梅发魁为北路总指挥,自渭南渡过渭河以窥三原。驻同州(大荔县)之陕军麻振武部、蒲城之缑章保部,却趁机叛投刘镇华,协助梅部行动。敌军自称一师六个混成旅,同时西向,合力进攻。在田市、小石与守军王绍猷部接火,激战数日,王部失利退守黑策桥,情况危急。田玉洁亲来指挥,调冯华堂驻栎阳,王玉桂驻大程镇,张九才驻福音村、太和村,弼田王一带,抗击敌人,双方相持多日,激战数十次。

五月,刘镇华将西安四面包围之后,决定集中兵力,首先攻取三原。于是增派王老五之部众,携带晋军阎锡山所援助的重炮多门,与梅发魁、麻振武各部同时进攻栎阳。冯华堂寡不敌众,失利后退,敌军便由栎阳长驱西进。黑策桥之守军受敌侧面威胁,奉命退回三原,保守城池。甄士仁部孤守交口、雨金,联络断绝,于是也被迫向西撤退。六月二十六日,敌军遂至三原。

时三原城防是这样布置的:杨虎城部李子高旅驻防北城;田玉洁部分布在城东之临履堡及城南的河漕堡、英华医院和南关外之大营盘;甄士仁部守西城;并调驻乾县之丑秀珊旅张祥生一营来三原布遥城防。驻凤翔之党玉琨及李虎臣部李鸿林,各率一团由咸阳来援,分驻泾阳塔及城西南之西泰堡一带。后因咸阳战事再次吃紧,党、李两部奉调往援(尚留党玉琨带卫队一连助守三原)。守军以田玉洁为城防司令,李子高为副司令,军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抗击强敌之进攻。

七月二十五日,敌人攻陷西泰堡及申家堡,三原城西遂被包围。八月五日以后,城东南之河漕堡,城西之空城堡,城东之临履堡均先后为敌所攻占。守军仍固守南营盘、英华医院、南稽门及东义园等处,或日夜以手榴弹、炸弹与敌相对掷击,或短兵相接进行肉搏战,使敌人寸步难行。敌人在强攻失利后,便对城内进行炮击,东、西两关所落炮弹甚多。守军炮队自东关大操场架炮,瞄准临履堡之敌连番轰击,击中敌人临时司令部及城楼,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八月中旬,麻振武在攻取富平后,进驻瓦窑头、楼底、武官坊、西阳镇一带,进攻三原北城,北门外之三里店数被威胁。至此,三原处于包围之中。

随着守城时间的延长,城内困难越来越大,军需匮竭,人心不定。为了确保守城的胜利,各方有识之士纷纷出力献策。朱子敏以私人名义担保,筹借商款数万元,分饷各军。而共产党人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八月,魏野畴来到三原,开展学运工作,组织学生宣传队,揭露刘镇华的罪恶,宣讲革命之形势,藉以鼓舞士气,安定人心。甄士仁部已有共产党的组织,其部下王泰吉就是共产党员,该部受共产党的影响更大。这样,在各方面的协同努力下,城内秩序逐渐稳定,军民情绪高涨,众志成城,坚守着这座革命的堡垒。以致敌人也不得不叹息:  “城内人心镇定,市面秩序平静如常,此城未易得也。”




在三原、西安和成阳军队坚守城池,抗击镇嵩军进攻之时,全国的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一九二六年七月,广东革命军出师北伐。八月,北伐军击溃吴佩孚主力,占领武汉三镇。九月十七日,北方国民军首领冯玉祥在绥远五原誓师,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全军加入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并即日兵分两路,援助陕西:一路由孙良诚、吉鸿昌等率领,一路由于右任等率领,分别经宁夏、甘肃,先后进入陕西。十月上旬,援陕总指挥孙良诚率领的一路,抵达兴平;于右任率领的一路经长武、乾州迅速向三原挺进。

刘镇华见大势不好,为集中兵力进行顽抗,决定撤去围攻三原之部队。达样,被围数月的三原城终于在十月十二日解围,三原反围城斗争至此宣告胜利结束。十月二十日,于右任率部进入三原,不多日,与中国共产党人史可轩从榆林南下的部队在三原会合,组织了国民军二、三联军临时总司令部,积极筹划陕西的革命工作和善后事宜。于右任任总司令,在三原发表了给镇嵩军全体官兵的《快邮代电》,历数刘镇华祸陕的累累罪恶,宣传国民革命的性质、任务和进展形势。这就动摇了刘镇华部的军心,鼓舞了陕西军民的斗志。此后,三原军民立即投入了反对刘镇华,援助西安的斗争。

十一月中旬,国民联军其他几路分别由包头、宁夏经平凉先后入陕,与孙良诚、于右任所部会师咸阳,拜立即分三路出击,大败镇嵩军于猴儿寨。二十七日复战于西安城郊,西安城内守军也主动出击,内外夹攻刘镇华。刘部军心涣散,纷纷溃逃。被围近八月之久的西安城也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完全解围。西安反围城斗争以陕西守军的胜利、镇嵩军的失败而告终结。

坚守三原是西安反围城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三原、西安、咸阳三地人民相互策应,顽强奋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保住了西北这块革命根据地,拖住了号称十万之众的北洋军阀走狗镇嵩军,使吴佩孚不仅不能从西北取得大量人力、物力的补充,反而在侧背上受到了严重威胁,这就在战略上策应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从而为国民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今年是反围城斗争胜利六十周年,重温这段历史,对于激励三原和全陕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信心,是大有裨益的。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二辑第81—88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6年12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