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乾县  >  人物  >  文学教育

范紫东

(图片来源:乾县人民政府网)
 
      范凝绩(1879—1954),字紫东,乾县东乡西营寨人。祖父范青芝,清道光举人。父亲范德舆,清岁贡,为士林推重。兄范熙绩,清末生员,饱读诗书。范紫东从小受家庭熏陶,博学多识。且喜好体育锻炼,从师习练拳术,颇得要领,膂力过人。
      范紫东5岁识字,7岁读古诗,8岁读经史,并能写出明通的诗文。9岁那年5月,雨雹大如鸡蛋,他戏成五绝一首:“夏日结冰凌,空中下鸡蛋。天公本难测,人说妖精遣。”语意清晰,不失童真。15岁时,五言诗已能出口成章。17岁时,每有创作,时标新义,得到父亲的欢喜,认为能成大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陕西连年大旱,范紫东为生计所迫,以年薪9串钱就馆于富豪之家,居馆授徒。得麦养母,边教边学,毫不懈怠。
       戊戌维新后,陕西改办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其时,陕西学政使来到乾州,集中乾州、郴州七县秀才通试。范紫东以通考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入学后,他力攻科学,不仅通研代数,还学会了微积分。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范紫东以优等第一名毕业于宏道学堂。随即在西安府中学任博物、理化教员,并兼任健本小学国文教员。宣统二年(1910),经民主革命先驱焦子静、井勿幕介绍加入同盟会,成为关中区负责人之一。入盟后,回乾县任县办高等小学校长,密与盟员吴希真等同志联络,组织力量,进行武装革命的准备工作。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范紫东毅然弃教从戎,参加革命军,并与本县赵时安奉命权知州事,兼任西路招讨使署参谋。清帝退位后,范紫东解职回省,去西安健本学校执教,并出任校长。同时被选为陕西省第一届议会议员。1913年后,又被选为陕西省民政厅秘书、陕西省教育厅编审主任。
      范紫东于教学之余,悉心于元明杂剧的研究,有志于戏剧改革。为“改良社会,移风易俗”,他于1912年与谊友李桐轩、孙仁玉创办秦腔剧社易俗社,开始从事剧本创作。民国三年(1914),范紫东首编秦腔剧本《春闺考试》,经易俗社排演,受到广大观众称赞。民国四年(1915),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筹备称帝。范紫东借古讽今,编写了第一部大型秦腔戏《玉镜台》,借剧中人之口大声疾呼:“我中国得下了不治疾病,哪有个医国手痛下针砭”,抒发了他的忧国情怀。
      民国六年(1917),范紫东被任命为武功县知事。不期半载,便弃职重回西安健本学校。
      民国十五年(1926),河南军阀刘振华围困西安,健本学校被迫关门。范紫东遂担任了易俗社编辑主任、评议长等职,致力于戏剧创作事业。民国五年(1916)编写了表彰民族气节的折子戏《苏武牧羊》。民国十六年(1927)又以明代史可法抗清事迹为题材,编写了大型秦腔剧《三知己》前后本。1930年写出了反映中越两国人民英勇抗法战争精神,痛斥《天津条约》的大型剧作《宫锦袍》。1931年写出了反映八国联军入侵,痛斥《辛丑条约》的秦腔剧《颐和园》。1933年又写出了歌颂林则徐和中国人民抗英斗争,痛斥《南京条约》的《关中书院》。1943年以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驱逐倭寇为题材,写了大型历史剧《鸳鸯阵》前后本。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胡宗南在西安政工处威逼西安地区的戏剧作家写所谓“勘乱戏”。为了逃避迫害,他于1948年冬出走兰州。
      1949年,范紫东回到西安。5月20日西安解放。他虽年逾古稀,却焕发青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改革。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他编写现代戏《志愿军人》,且以七旬高龄,粉墨登场,参加义演,为抗美援朝筹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后,范紫东历任西北文联及西安文联委员,西安市流行剧目修审委员会委员,从事戏剧改革工作。其时,范紫东常常带病参加陕西省及西安市人民代表会议,提出有关地方兴革的建议。1952年他被西安市人民政府聘任为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他对郊区名胜古迹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编成《西安市城郊胜迹志略》稿本。1954年春,又以76岁高龄进行古陵墓调查工作,为编纂陵墓志作准备。他自感垂暮之年,为时不多,便加紧工作,亲赴临潼秦始皇陵、华清池、灞桥等地勘察。每每自握尺度,事必躬亲,缜密细致,一丝不苟。调查结束仅半月,便抱病不起,于1954年3月31日在西安逝世,享年76岁。
      范紫东先生40余年辛勤笔耕,苦心孤诣,共编写大小剧本68本。他编著的《三滴血》、《翰墨缘》等剧久演不衰,成为秦腔剧目宝库中一份可贵的财富。同时,他还对语言、考古、民俗、音乐颇多研究。著有《关西方言钩沉》、《关西周秦石刻摹本》、《乐学通论》、《地球运转之研究》、《西安市城郊胜迹志略》。此外,还主持编修了《永寿县志》、《陇县县志》和《乾县新志》等。
 
 
参见《乾县志》第867-895页
《乾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网站“陕西省地情网方志资料库”:
http://www.sxsdq.cn/sqzlk/xbsxz/sxdyl/xys_16200/qxz/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