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乾县  >  习俗  >  婚丧

丧葬礼俗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乾县丧葬习俗由来已久,程序复杂,其仪程为:
      1.上床。病人危,家属为之沐浴,穿上寿衣,将其移到庭堂临时床上。
      2.烧倒头纸。病人气绝,亲人放声恸哭,并在亡人床脚下点一盏灯,烧纸钱,叫“烧倒头纸”。
      3.着孝。男女均身穿白袍称为孝衫,孝男头缠宽约二寸、长约二尺的的白布作头巾,孝女头巾较复杂,除头缠白布外,还将宽约一尺左右的长白布从头吊下直挂到脚后,也有身穿白孝衫孝裙,孝男孝女都足穿鞔鞋。
      4.请风水先生。设置灵堂,即请风水先生卜算出煞时间、葬埋吉日、选择坟地。同时书写讣告,并将出煞时所“妨”属相,七日、百期的日子开单列具。
      5.报丧、吊丧。派人向亲属朋友报告死讯即为“报丧”,接到报告的亲朋前往吊唁称“吊丧”,吊丧的男女客均要放声大哭,男客还要往灵堂叩头点香。主家要向吊丧客人散发孝服,称“散孝”,孝分“吊孝”、“脚头孝”、“下头孝”三种。“吊孝”只是一小片白布或一绺孝帽,“脚头孝”是一片鞔鞋布、一顶孝帽,“下头孝”有鞔鞋布、孝帽、头巾、孝衫等。
      6.成殓、出煞。成殓是将亡人置人棺内,孝男、孝女及亲人等跪在棺材周围放声恸哭。出煞是迷信说法,言人死后某日其煞(即凶神)返回故居,丧家要外出躲避,否则将受到伤害。
      7.祭奠仪式。安葬的前一天下午,安置灵堂,请来乐队(俗称乐人、自乐班),率孝男孝女去祖坟“迎灵”,接着“迎情”(即将客人们所带的纸品、蜡烛、挽幢等逐个迎至灵前安放)。晚上献饭,在哀乐声中孝男孝女们一面哀嚎,一面将祭品“捧案过眉”,分次献于灵堂,接着由司仪主持,客人们轮流祭奠;然后电影、录像、木偶戏、乐人们的秦腔戏等纷纷开演。
      8.出殡及埋葬。葬日,鸣锣召集乡邻按已定时辰起丧,丧车起动,孝男要用白布“扯牵”灵车,灵车至村口或十字路口要“摔纸盆”,(纸盆是用黄纸或白纸裱糊过的瓦盆),到达墓地由送埋的乡邻掩埋,同时乐队响起,儿女子孙们放声痛哭,直到坟堆叠起。
      9.打怕怕。入土三日内,后辈每夜都要去坟地堆柴烧火,并要绕坟堆转三圈,俗称“打怕怕”。
      10.各种祭日。“七期”:从死亡之日算起,每七天祭奠一次,共需度过七七四十九天,表示七魄出窍之意。“百日”:指人死后第一百天上坟祭奠。“周年”:其分三年,表示三魂出舍之意,一般三周年时,规模较大。三周年后亡者牌位由“灵”位改为“神”位。
 
 
参见《乾县辞典》第268—269页
乾县地方志办公室
薛光炜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7年12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