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乾县  >  史料  >  纪略

吴希真先生辛亥革命前后纪略

原县政协委目刘昌卿遗稿
 
      吴希真,原名聘儒,字席珍,1885年出生于陕西省乾县城内南大街一书香之家。辛亥革命后,改名希真。其人聪颖旷达,倜傥有大志。年未弱冠,即名列黄门。时值满清末年,内面我国专制政府积弱不振,外面屡受列强的压迫和欺凌。吴希真为了挽救危亡,遂决心献身革命。曾东游日本,得遇孙中山先生,一见倾心,即加入同盟会,奔走革命,不遗余力。民元前,偶一回县,布衣秃头,类似和尚。生平喜欢交结穷苦群众,疏财仗义。常以家私救济贫因,反对资本家重利盘剥。背绅李守先、杨正固两人,贫而正直,他最崇敬。富绅吴敬则为富不仁,他最鄙弃,始终不予接近。对社会贫富生活之不平等,常发不平之感慨。民国成立后,提倡实业,吴希真与邑人王宝珊在乾县五峰山创办五峰畜牧场,并借以作为西北宣传革命之根据地,颇有成效。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曾在该地秘密进行反袁活动。事泄,在杨汉村胡德明京家中开会,即潜往赵和村南凤薰家中,连夜渡渭河,进渐山去了。胡德明、南凤薰先后被地方官吏逮捕,解送西安。此事经西安侦查搜捕,共枪杀胡德明等八人。南凤薰虽判处缓刑,但因病出狱,回家即死。
      民国六年,陕西靖国军在三原起义。张义安进攻西安时,张承轼起义礼泉,袁占彪响应乾县。其他李象荣、韩德元、焦布元、史承志等,活动于扶、武等县,均是吴希真多年宣传革命之成就。当时,靖国军总司令部,以西路各县义兵纷起,恐各出为政,影响治安。扰累百姓,特派吴希真为右翼司令,专来乾、礼等县,收集编练,以备调用。吴希真即带薛西轩、熊指挥、严英俊等,回到乾县。对于袁占彪、张承轼、李象荣、韩德元、焦布元、史承志等,先后收编,并向西进驻岐山。岐山驻有刘福田(系华阴人,外公华阴老六)队伍,亦予收编,从事训练。刘福田系郭坚旧部,又系华阴县人,归吴收编后,一则有地域观念,二则有观望心理,并非忠心诚服。而薛西轩、熊指挥、严英俊等,不能团结部属,化除畛域,以致互相摩擦,与刘福田发生内讧。巷战终日,袁占彪、焦布元、李象荣、严英俊等,先后战死,张承轼坠城伤足。韩德元、史承志、薛西轩、熊指挥等,拥护吴希真退出岐山,移驻乾县。吴希真引咎自责,因向三原总部辞去右翼司令职务。将现有队伍整编一团,委韩德元为团长,带往三原归队。吴希真回三原后,暂住曹俊夫幕府。
      陕局稍定,吴希真以中国局面混乱,革命应另找对策,拟出外作其他活动,便离开陕西。
      吴希真离开陕西以后,先以学佛为名,到杭州访问印光法师,在西湖小学多时。继去广东会晤孙中山先生。适值孙中山先生主张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吴希真极力拥护。并建议孙中山先生,谓考查中国历代兴亡史例,凡占据华北向南征者,多成功。崛起华南向北伐者,鲜收效。我们为了革命利益,当把重点放任西北,一方面易于联俄,一方四可收南北会师之效。孙先生极首肯其言,便使吴希汽北上河南。进行此项工作。当时,陕西军队已出关。曹俊夫都驻扎禹州,胡笠僧驻扎顺德、彰德一带。吴希真往来大河南北,向各方陈述上项策略,均愿遇适当机会行动。
      吴希真经旅途劳顿,痢疾突然暴发,就地医治,没有收效。因怕遗误时间使病情恶化,故急赴北京,住进德国人开的医院,进行诊治,经由旅京乾县学生范伯特等关照。后病情日渐恶化,医治无效,于1924年在北京与世长辞,终年仅三十九岁。卒殁后,范伯特等主持治丧,在北京开追悼大会。孙中山先生书写了巨幅挽联,以志深切哀悼。陕西旅京同乡,均到会哀悼。
      灵柩运回乾县故土安葬。
 
 
参见《乾县文史资料》第1辑第8—10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乾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85年5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