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乾县  >  史料  >  回忆

回忆李荣祖先生

李润生
 
      先祖李荣祖先生,字守先,号六吉。世居乾县甫乡袁村,明末始居城内高庙巷。父其昌,恩贡生候选。母刘氏,生兄弟三人,李荣祖为长子,次子耀祖,三子显祖。李荣祖先生生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六),卒于1926年(民国十五年十二月初五),享年五十有五。
      李荣祖先生在《辛丑条约》之后即组织“乾县天足会”,亲任会长;后在乾县首创女校,亲任“乾县女子高等学校”校长;1915年(民国四年)出任乾县文庙奉祀官;1916年(民国五年)任乾县劝学所所长兼天足会会长;1918年(民国七年)任礼泉县知事,寻调乾县,又调旬邑县任知事;1921年(民国十年)复任乾县女子学校校长兼陕西通志局采访又主持乾县教育局事务,积劳尽瘁,1926年病故,葬于县城东郊,遗著有《守先存稿》二卷,存于家中。
      李荣祖先生时正值我国内忧外患空前严重之时。帝国主义不断加深对我国的侵略,清政府顽固派对内实行镇压,对外实行投降妥协。清政府为了换得苟安局面,屈服于帝国主义炮舰政策的压力,与各帝国主义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使全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李荣祖先生就是在此种历史背景下走上了他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李荣祖先生为民族危难而忧虑,于是,深入社会,考察原因,他慨然叹曰:“我中华虽有四万万生灵,然一半妇女愚昧无知。缠足戕体,等于废人。欲要强国,先要强种。”因此他在清光绪年间便力主扫除妇女缠足之陋俗,且对此陋俗加以革除。他为使社会舆论支持、倡导天足,首先从自己家庭开始,大姑李金丹(生于1891年)、二姑李竞寰(生于1896年)、三姑李定忠(生于1906年)先后均未缠足。大姑天足开始之时,家庭意见分歧,先祖母坚持缠足,先祖父力主天足,争持不下。先祖父愤然答曰:“此女乃吾与汝二人之女,两足有你我各一只,今将分与吾之足以天足为之……”先祖母则退让。这样,乾县天足始于大姑李金丹。
      为了革除陋习,先祖李荣祖使约友人杨正周先生筹款、刻书,成立“乾县天足会”,由先祖李荣祖亲任会长。并编写《天足会讲劝歌》(共1220字,并附有“附放足法”),歌曰:“我中国缠足事贻害不浅,非天然硬戕成小小金莲,不但是残骨肉遇难不便,失妇职堕生业罪苦万千。劝大众再莫说小脚好看,须要念小脚妇受尽磨难……望问人持此卷到处讲劝,使乡间愚夫妇仔细思参。但愿得妇女们一齐改变,也不征我苦口演说一番。”此歌中引证了古代事例,晓以哲理,说明天足的好处,缠足的弊端。又足会以民间组织的形式成立组织人众,手持《天足会讲劝歌》在乾县城内如四乡到处演说,分发此歌本,以理服人。并组织人众分进四乡群众家庭进行劝说。因而不数载三辅邻疆风气为之一变。邻省亦效法并为之倡导。人称谓此举乃为惠不浅。
      先祖李荣祖则不以为然,曰:“未也,女学不兴,仍不获与男子平等耳。”晚清之季,陕西、甘肃兴办女学首创者,则唯先祖李荣祖一人。
      李荣祖先生创办女学亦是在艰难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当时社会一般人认为女子根本就没有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权利,然而先相李荣祖则认为女子受教育乃天赋女子之人权,应与男子一树享受此权利。但办女学谈何容易,一则社会的非难,二则办学得不到政府支持筹集资金不易,三则师资聘用艰难等等。但先祖李荣祖力排社会非难,亲自上门劝说女子入学读书,因而使女学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使女学不断发展。
      先祖李荣祖为了在兴办女学上取得人们的信任,首先在自己家中先以新学为内容亲自教授三名女学生(此三人是:我的二姑李竞寰、乾县城内北街的师能娃,风水台巷段家女孩,其名不详)。此举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为了扩大教育面,1916年(民国五年)先祖李荣祖亲任乾县劝学所所长,在友人师仲芳、范紫东的协助下,因先祖家境贫寒,请求当地驻军给以资助,这样在当时辛亥革命军驻乾县部队三个营长——丑秀山营长、包营长、许营长的资助下,开始正式创办“乾县女子高等学校”,由先祖李荣担任女校第一任校长。当时的校址在城内柴市巷济生善堂。
      当时女子上学乃是一项伟大的创举,但毕竟出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学生的来源的确很少。于是先祖李荣祖便逐个登门劝学,动员其家长。女生史凤兰就是光祖李荣祖登门劝说动员共父而就学的。其义言说家少经济困难无力供读,先祖慷慨允诺由他负担学习费用,史凤兰方才得以就学。女生黎彩士、刘芳士也是先祖李荣祖亲自登门动员其父而就学的。
      女校创办之初,第一期毕业学生共十三人。其中有:李彩士、田宝珍、刘芳士、秦忠秀、岳偶霞、李秀珍、陈秀芳、宋京哥、李定忠(我的三姑)、马香梅、宋爱叶、宋改改、宋x x(以上最后三入均为铁匠宋氏的三个女儿)。以上十三人中,前四名坚持学习三年领取了毕业证(其中黎彩士的毕业证至今保存完好)。
      乾县女子高等学校当时开设的课程有:国文、修身、历史、地理、理科(包括内容有:物理、化学、生物)、英语、体育、音乐、手工、图画。学校分高级小学和初级小学两部。高级小学学制三年,初级小学学制四年。当时先祖李荣祖亲任国文课。其他教师有李金丹(我的大姑)、师能理、张九菊(西安人)、焦老师(外地人),另外学校还有事务李老师。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可以看出女学不同于以往的私塾。设立这些课程也足以说明先祖李荣祖在教育上的重大改革。
      当时的女子上学的确是一件创举,在社会上反响很大。社会赞许者愈来众多,因而女学开办班级和规模也愈来愈大。但社会上的流氓、歹徒之辈也不时趁机捣乱。为了使学生们安全地上学、放学,先祖李荣祖不但要求家长护送学生到校,而且他又亲自按规定的路线接送学生,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一些当年的学生今虽已年逾占稀,至今仍念念不忘李荣祖先生对学生的爱护之情。
      先祖李荣祖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优异者,由学校评定后发给四串钱作为奖金以资鼓励。民国初年西安省立女子师范开办之时,乾县即有女生数人升学肄业。
      先祖李荣祖生平之际正值辛亥革命前后,他时时以中华民族危亡祸福而忧虑,他思想开明,义所当为,当之愈勇,从无畏缩。因尤爱习易理,嗜儒书,学本陆五,而于程朱不悖。他除主张并力行妇女解放事业外,在政治生涯中乃站在革新的前列,辛亥革命后即偕同志倪觉民上书政府,主张重视农业.并请政府通禁屠牛,废除牛税,积极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1918年(民国七年)靖因军起义于三原,先祖李荣祖经吴希真推荐,受靖国军总司令胡景翼邀请,出任礼泉县知事。出任礼泉知事当日,有礼泉县公差前来家中迎接,此时先祖李荣祖上任前连鞋袜也没有,无奈只好借得本巷邻里王家鞋袜,身背行装步行四十里上任,谢绝乘轿前往。
      初到礼泉,礼泉人多轻视之。后乾县袁占彪(又称“袁冷娃”)带兵经礼泉赴兴乎驻防。团礼泉城门为张承轼军队把守,袁兵出入城门发生龃龉,几乎动武。经商会会长晁九告知先祖李荣祖后,先祖李荣祖置自己安危于不顾立即挺身前往,劝解此事,使一场风波化为乌有。从此扎泉人开始尊重先祖。礼入曾叹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先祖李荣祖后由礼泉调往乾县任知事,又调任旬邑县任知事。前后数年,均是穷先生上任,原模样离职。在任时撙节公款支应军队,求得军民相安。离任时依然故我,两袖清风,落得个来去光明。有朋友曾赠先祖李荣祖一联曰:“—身洁白理县事,两袖清风是政声。”
      由以上点滴事例即可看出先祖李荣祖反对北洋军阀,坚决支持靖国军,处政事秉公直言的优良作风。他在当时社会混乱、贪官污吏到处可见的时代,能一身洁白实为难能可贵。先祖更可贵的是,家中虽清贫但却对贫困乡里大义相助。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岁大荒,家中产业荡净,寄居于本巷高庙(药王庙)内边,虽邻里为之惋惜,然先祖父则无所介意。先祖父为人忠厚诚实,乐于助人。一次,全家粮食中断,曾向亲戚借得小麦两斗,正动用间,忽有邻居也因无粮吃向先祖父告借,他即分一半与之。然先祖母则不悦,先祖父解释曰:“我家固然缺粮,但已借得二斗小麦,邻人升合全无,咱岂能见他困难予不顾!”于是先祖母欣然同意。此种穷帮穷,足以可见他助人为乐之高尚精神境界。
      先祖李荣祖对子女教育亦是深得邻里的称许。先祖李荣祖有三女一子(长女李金丹、次女李竞寰、一字李定志、三女李定忠),虽家计贫寒,但他认为要振兴中华,使中华民族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傲然挺立,必须学习西方文化科学知识,以补我们在自然科学方面之不足,遂供养四个子女上学深造。二姑李竞寰先毕业了省立女子师范,后又继续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体育系学习。大学毕业后,与同学吴砚青共同在西安开办“培华女子职业学校”。此乃西北第一所女子职业性质的学校,学校开设有会计、缝纫等专业。这在当时亦是一种创举,该校深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先父李定志肄业于西北大学,从小受先祖父影响,思想进步。1925年暑假,曾与共产主义青年团员王炳南一块发动和领导了乾县农民反对军阀暴政的“交农运动”。后任乾县第一小学校长(因办学有方,效果显著,被县上命名为“乾县第一模范小学”)。他在“一模”任校长期间(1927年)当时全国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传教士的“非基运动”,他与其他学校师生一起捣毁了福音堂,深得群众好评。
      总之,先祖父生平的时代正值我国辛亥革命的前后,我中华民族开始觉醒、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时刻,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急民族之所急,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创立“天足会”,兴办女学,解放妇女,支持辛亥革命,主张振兴中华,为官清廉直正,与农民同甘共苦,在昔日封建时代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光辉的业绩,也是我们后辈永世缅怀铭刻在心的。(1984年9月)
 
 
参见《乾县文史资料》第1辑第20—26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乾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85年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