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蒲城县  >  概况  >  大事记

      世祖顺治元年(1644)
      清兵临蒲城,知县宋国正降附。
      二年(1645)
      六月,清朝下剃发令,举人单允昌拒令,被杀。
      三年(1646)
      春正月,王心一起义,会合刘文炳占据兴市镇,率军攻打县城,值清副将任轸兵至,杀王心一,死者千余人。
      六年(1649)
      三月,明参将王永强入蒲城。继与吴三桂战于流曲川,败死。
      二十八日,吴三桂率军攻陷蒲城,屠杀万余人。
      七年(1650)
      知县张舜举建营房二百余间于北关。
      乡兵围剿北山起义军,唐威被捕。
      秋,霖雨连绵四个月,城墙有崩塌,征集民夫修葺。
      圣祖康熙十三年(1674)
      唐宏义起义聚众丰山,杀蒲城县游击陈某,知县李国亮缉捕,遂投降。
      二十八年(1689)
      十月,县东南安丰村杏花大放。
        二十九年(1690)
      四月,霜冻成灾,麦豆损失严重,下湿地麦穗多腐坏。
      五十二年(1713)
      六月十六日午后,冰雹分三路自西北来,雹大者如升,树叶尽脱,庄稼被毁,人畜被打伤者甚多。
      五十三年(1714)
      八月初十日,蔡邓堡东南角地陷,压死九十五人。
      高宗乾隆四年(1739)
      设立永丰巡检。
      十一年(1746)
      允许先代帝王陵旁荒地开耕。
      十四年(1749)
      知县罗文思捐俸银七百两,创建尧山书院(原址在东槐院巷)。
      二十八年(1763)
      知县兴泰扩修城垣,有城楼四座,城上有巡铺九座。
      三十六年(1771)
      岁饥,知县叶藩设立舍饭场,放赈三个月,救济饥民一万六千余人。
      四十年(1775)
      知县冯方邺奉令修筑唐五陵周围墙垣,长百丈,高六尺,厚三尺。惟惠陵稍减,通长八十丈。给桥、景两陵各置前后门,景陵更增置两边角门。其余三陵只置前门。
      仁宗嘉庆元年(1796)
      春,邑庠生常元一、耆民曹维邦和韩伟赴京应千叟宴,皇帝赐银牌、荷包、黄绢、红绫、鸠杖等物。
      二十年(1815)
      地震,城楼、垛墙多倾塌。
      宣宗道光元年(1821)
      六月,洛水涨,民房田禾被淹者甚多。
      四年(1824)
      邑绅王鼎、程仪凤捐银四千九百两,连同以前邑绅蒙竣、知县王杏舒捐募之二千一百两,共银七千两,放贷生息,作为每年书院师生费用开支。
      十九年(1839)
      五月,洛水大涨,七月又涨;石羊渡崖崩,压死船夫七人。
      二十一年(1841)
      刀客王改名(亦名敢鸣,今蒲城原任乡彦王村人),聚众屯井家堡,界蒲城、富平、临潼、渭南四邑间,知县朱大源率兵捕杀。
      县城举办关中武林高手比武,由何举人主持,参加者有三原高三(高占魁)、临潼邢三、潼关苏三、咸阳张大脚。高三获胜。
      二十二年(1842)
      四月三十日夜,军机大臣王鼎因坚持禁烟和保荐林则徐事谏道光皇帝未果,自缢于京师圆明园。次年三月初九日,王沆扶父(王鼎)柩归葬于县西忽家村王氏坟茔。
      文宗咸丰元年(1851)
      洛水涨四丈余,沿岸树木尽被冲走。
      七年(1857)
      四月二十八日,西南乡降大雹,小麦受灾严重。
      九年(1859)
      蒲籍在京诸官王增谦等,集资一千九百两银,购置新会馆于北京校场五条胡同。
      穆宗同治元年(1862)
      三月,知县周相焯闻太平军自商洛入陕,建县城南楼、西楼和更房八十九处。
      四月,邑人张龙骧率五百人阻击太平军于渭南黄家屯,被太平军全歼,身死。
      四月二十四日,华渭回民起义。二十五日,县南乡龙阳、孝通数十村纠集壮丁万余人围剿,败归。
      五月初二日,回军与伏龙、平路庙乡团战于县南石彪镇(今石彪村),武举岳殿元、曹五玉俱战死。
      六月初七日,回军至蒲城孝通镇(今孝通乡),十四日至将旗寨,十七日至兴市镇,驻六日。先后杀伤村民两千多人。
      七月初六日,回军攻县城,知县周相焯率兵严守,未克。回军退至东乡直社、焦家庄,又北至上王、柴峪沟。
      九月七日,回军由富平美原至蒲城宜安、贾曲、高阁,二十日至磁洼魏家;二十一日至上王庄、苇村,后转回大荔沙苑。
      十一月初七日,回军骑兵千余过境,赴同州(今大荔县)。十二日,钦差大臣多隆阿率军至,回军败。
      六年(1867)
      知县奉文,令各市镇及大村堡筑城修寨,以抵抗捻回起义军。
      三月二十日,捻回合军进入敬母寺,屯聚五日,诱民出窨,杀伤甚多。
      四月,按察使黄鼎率军追剿捻回军,抵姜家村(今苏坊乡姜杨村),滥杀两千余。
      六月初七日,捻军又至,县城门严闭数十日。
      七月初一日,捻回军围城未克。
      八月十五日,捻回军又至,民多坚守堡寨。时值霖雨数旬,捻回军缺食,二十八日退入北山,后自宜川东渡黄河入山西。
      十二月十六日,回军四十人至保南洼,被乡兵抓住,送县被杀。
      九年(1870)
      正月十九日,回军复至敬母寺、上王庄。
      二十一日,清军过洛河驱赶回军。
      三月二十日,回军复至县南,晚抵北关;二十一日东撤出境。此后捻回军再未入蒲城境。
      德宗光绪三年(1877)
      大饥荒,人相食。
      七月十五日,敬母寺、山西、潘庄等村屯聚数百人,沿村抢索食粮,谓之“吃大户”。
      二十六日,渭南武生屈继仁与刘秉彦等,组织蒲、富、临、渭饥民与盐民起义,杀蒲城知县黄传绅,焚县署大堂,劫库、狱,遭把总黄玉芳等率部镇压。
      十月,县城内设粥场两处赈济,城隍庙设慈幼堂收养婴孩,又设赈济总局于文昌宫。四乡各设分局。
      五年(1879)
      知县马毓华以青黄不接又请赈济,在城内设舍饭场,遣士绅下农村散赈两次。
      六年(1880)
      知县陈子楷奉文设义仓五处(城内总里局、东乡永丰镇、西乡兴市镇、西南乡荆姚镇、北乡高阳镇)。
      十年(1884)
      县招客民开垦荒地,湖北、河南迁来客民甚多。
      十二年(1886)
      夏旱,知县张荣升浚漫泉河以资灌溉。
      十四年(1888)
      西南乡崇德里(今苏坊乡北姚村)出土隋代持节大将军苏孝慈墓志铭。
      三月,督学柯逢时至同州(今大荔县)试算学,同州府十县,仅蒲城庠生李异材一人考中。
      十六年(1890)
      五月初十日,西南乡甜水井发生大旋风,过处破屋拔树。
      二十二年(1896)
      九月十五日降雪,荆姚雪厚六寸,时谓“六十余年所未见”。
      二十六年(1900)
      大饥荒。十月开赈,城内设总局,四乡各设分局。豁免田粮银七万八千余两,并先后发放赈帑银三万五千两。
      三十年(1904)始设邮政代办所,时称“信柜”。
      三十一年(1905)
      井勿幕留学日本期间,参加同盟会。冬,奉孙中山指示,回陕进行革命活动。首先在蒲城教育界发展会员三十多人。
      三十四年(1908)
      九月二十日,知县李体仁疑师生入同盟会,拷打高等小学堂教师常自新及学生四十余人,并下狱。后经邑人赴省控告及陕籍京官上奏,师生被无罪释放,李体仁被革职。这次事件史称“蒲案”。
      宣统元年(1909)
      春,瑞典牧师胡林德来蒲城传耶稣教。
      九月初一日,选出李良材、李元鼎、井岳秀、张守愚、王树屏等五位议员赴省咨议局参政,李良材与李元鼎分别被选为副议长和秘书长。
      三年(1911)
      八月十九日,辛亥革命成功,清政府解体,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陕西宣布独立。在此影响下,九月初二日晚,蒲城哥老会首领查明山、曹本明、张和尚、金汤等到县署要求知县王彤生发饷银。初三日,邑绅井溥文鼓动刀客拘杀曹本明。
      九月初一日,杨虎城率中秋会部分人员参加秦陇复汉军向字营。



参见《蒲城县志·概述·大事记》
蒲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3年7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