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概况  >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明代全县划为4里33甲,计平西里9甲;盘西里9甲;长乐里8甲;盘西二里7甲。
      清代全县编为内地3路13保101甲,口外8路8甲32牌。其中内地(明长城以内,俗称豆牌):东路4保33甲,南路4保36甲,西路5保32甲;口外(明长城以外,俗称草牌):分为永兴堡口外、县城东路三堂口外、县城东中路口外、县城西中路口外、县城西路口外、大柏油堡口外、柏林堡口外、高家堡口外8路,各辖1甲4牌。
      民国初年,明清里甲、保甲、总甲仍然存在,但它已不是行政区划了,仅起收交田赋和税捐的作用。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取消田赋时,才全部废除。
      民国十八年(1929)实行区制,划全县为7区,区下设若干村。其中城关为第一区,区公所在城关镇;栏杆堡一带为第二区,区公所在常津川;沙峁一带为第三区,区公所在沙峁;太和寨一带为第四区,区公所在太和寨;高家堡为第五区,区公所在高家堡;西沟一带为第六区,区公所在榆树峁;孙家岔一带为第七区,区公所在呼家山。
      民国二十二年(1933)区制撤销。
      民国二十三年(1934)神木南部解放区逐渐扩大,中北部国民党统治区实行联保制,全县划分为34个联保。联保下设若干保,保下设若干甲。 

      

34个联保表


      以上34个联保中,县境南部太和寨、陈家坪、贺家川、沙峁、菜园沟、瓦罗等联保,此时已属于解放区范围,国民党神木县政府只不过是排列空名而已。
      民国二十七年(1938)改联保制为乡镇制,除南部解放区外,国民党统治区共划为10乡1镇,即:民族乡(石拉沟一带)、复兴乡(刘家石畔一带,后改为维新乡)、自治乡(瑶镇一带)、自卫乡(长胜采当一带)、自强乡(高家堡一带,后改为建国乡)、自由乡(西沟以南一带)、自立乡(灰昌沟一带)、信义乡(二十里墩一带)、仁爱乡(栏杆堡一带)、忠孝乡(永兴一带)、云川镇(城关附近)。
      民国三十五年(1946)合并为7乡1镇45保,直至全县解放。其中:
      民族乡,乡公所驻石拉沟,下辖6保:店塔一带为第一保,张明沟一带为第二保,石佛沟一带为第三保,石拉沟一带为第四保,大柳塔一带为第五保,活鸡兔以南一带为第六保。
      复兴乡,乡公所驻水头,辖5保:硬地场一带为第一保,早稍峁一带为第二保,刘家石畔一带为第三保,呼家塔一带为第四保,中鸡一带为第五保。
      忠孝乡,乡公所驻瑶镇,下辖6保:青水沟一带为第一保,新伙盘一带为第二保,小保当一带为第三保,起鸡合浪一带为第四保,沟岔、渡口一带为第五保,石板太一带为第六保。
      建国乡(原自强乡),乡公所驻高家堡,下辖6保:斜马沟一带为第一保,康家水磨一带为第二保,高家堡为第三保,石峁一带为第四保,红柳沟一带为第五保,古今滩一带为第六保。
      仁爱乡,乡公所在刘家南坬,下辖6保:阴寨一带为第一保,大赵家沟一带为第二保,訾家大庄一带为第三保,乔庄、张家峁一带为第四保,燕畔、侯寨一带为第五保,散岔、石堡墕一带为第六保。
      信义乡,乡公所驻大柏堡,下辖6保:石窑一带为第一保,小芦峁一带为第二保,柳沟一带为第三保,灰昌沟一带为第四保,半切墩一带为第五保,梁家湾一带为第六保。
      胜利乡,即通岗浪地区,下辖4保。194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云川镇,镇公所驻城关,下辖6保:城关设4个保,南六村设1保,北五村设1保。
      县境南部,1933年开始建立神府革命根据地,逐渐扩大到原国民党县政府统治的贺家川、沙峁、菜园沟、瓦罗等联保。
      1936年建立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根据地的范围扩大到神木县城以南及府谷县、佳县、榆林县境内。领属新建立的神木、府谷、榆林、神城、佳芦、佳北、赤绥等县委或工委。

1937年苏维埃政府改为神府县政府,直隶陕甘宁边区政府,县政府设在贺家川。1944年迁到温家川村,当时的区乡机构如下表:


       抗日战争期间神府县解放区所属区、乡、村表(据1944年统计资料)

     1947年9月,神木县城解放后,建立了新的神木县政府,至1949年底,先后领属杨解岊、西寨、永兴、城关、解家堡、乌素、排界、瑶镇等区,此时与南部的神府县并存。

     1949年7月,神府县政府迁到高家堡,当时神木、神府两县共辖18个区。

             
           
参见《神木县志》第27—31页
《神木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0年12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