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民艺  >  正文

凤翔花灯制作技艺

(图片来源:《凤翔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


凤翔花灯制作技艺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形成的“送火”习俗,是当地最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清末民初,郭店镇三岔村几乎家家户户制作灯笼,现仅有四十多家在生产。他们制作的灯笼(花灯)品种有吉祥有鱼“莲花灯”、红红火火“火罐灯”、能跑会走“鸡娃、兔娃灯”、风格别致“八棱灯”、形如碌碍“碌磕灯”,发展到现在的新形式(“六角转灯”“钢架灯”“水晶灯”)等十多个花色品种。

花灯制作的主要流程是裁纸、印花、压折、吹型、上卡、粘圈、套拌。灯笼制作主要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们追求吉祥平安、红红火火的心理需求。凤翔花灯因做工精细、式样独特、品种多,深受省内外客商欢迎,产品销往陕、甘等地,主要用于节庆、正月十五元宵节、祭祖上坟等,如春节家家户户门上挂灯笼,正月十一至正月十五挑灯笼,舅舅给外甥送鸡娃、兔娃、莲花灯笼等。

随着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凤翔除保留原有灯笼制作工艺外,现已有城关镇的周家门前村,唐村乡的路家村,横水镇的紫柏村,糜秆桥镇的竹园村等先后办起大型灯厂。他们除保留原有品种外,主要生产大型宫灯、广告灯等,生产模式和流程发生了较大变化,现保留了部分传统手工特点,同时采用现代先进生产工艺,从而满足了当今的需求。

凤翔花灯制作技艺已列入凤翔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见《凤翔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第34页
凤翔县文化旅游局 凤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
2009年4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