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陕西凤翔春秋秦国凌阴遗址发掘简报》)
位于石家营乡姚家岗高地西部。遗址为一平面近似方形的夯基,其四边夯筑东西长16.5米,南北宽17.1米的土墙一周。其中部为东西长10米,南北宽11.4米的长方形窖穴,其内四壁呈斜坡状,窖壁内上部夯筑,下部生土,窖壁的坡底,夯筑一周宽0.7~0.8米的二层台,通高0.32米,二层台范围内东西长6.4米,南北宽7.35米的底窖,铺有与二层台同高的砂质片岩一层,这一平面为窖穴使用时的实际窖底面,方形窖穴四周是回廊。西回廊正中有一通道,呈等腰梯形,通道由东向西平行的槽门五道。靠近窖穴的第一、第二号槽门均有槽底,槽门亦呈腹梯形,以便插合和提取木板,通道与回廊上最大的缺口相通。在第二槽门之西的通道底部,设有水道一条,经钻探与姚家岗西南部的白鸡河相通,水道东高西低,是窖内的排水设施。水道底部与铺有片岩的地面大体在同一水平上。
这种在宫殿附近的大型窖穴,应为宫殿内的储藏设备,其本身设有防潮设施。可见被储藏之物无需防潮,为储冰之凌阴。其容积190立方米,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卫生用冰的实物例证。佐证了《诗经·国风·七月》中所载的:“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参见《凤翔县志》第810-811页
陕西省凤翔县志编纂委员会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1年12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