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秉垂
定五先生在“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当局以先生为西北之宿望,特任为陕西省政府委员,兼任陕西省银行董事会常务董事。从此先生定居西安多年,陕西各界人士以先生德高望重,均尊称刘定老。定老对革命的贡献,已详见于《刘定五先生事略》,我仅就定老在生活、处事为人方面略记二三,以示悼念。
一、学习翻老,节俭持素,教育子女有方
定老任陕西省银行常务董事期间,我也在陕西省银行总行工作,因公私事务经常和他接洽,每次去办公室时,他不是处理公务,就是看书、阅报、或练书法。当时他已年逾花甲,仍能注意学习,使我深受感动和敬佩。他一生在政治上作出巨大贡献,思想能随时代发展变化而前进。这与他一生勤于学习,注意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在个人生活和持家方面,他始终保持节俭朴素,从不奢侈浪费,嫉恶旧社会的奢侈腐败之风。他个人不论在家或出外,经常穿身布衣,在官场中一生,从不吸烟,请亲友吃饭,不进大饭馆大吃大喝,大多是在家中,请吃自己做的陕西“臊子面”,当时曾传为佳话。俭可养廉,所以,定老从政一生,真正做到了为政清廉,这在旧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在教育子女方面,从学习、生活和品德各方面均要求严格。所以子女在旧社会均未沾染坏习气和不良作风,个个学习努力,品德端正,均由大学毕业。现在从事教育工作的三个子女,分别取得了教授、副教授的高级职称,或担任领导职务。这是定老在教育子女方面能以身作则、严而有方的结果。
二、指导、鼓励青年学习和进步
由于定老的名望和交往广泛,各地中青年特别是陕西青年前来求助解决职业者经常不断。
凡定老晤面者,均一再谆谆教导,鼓励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对不甚了解的人,常嘱其写文章一篇,以考察其学识和分析判断能力,然后按其才能介绍工作。定老还善于从举止言谈中观察一个人的品德学问和优缺点,对优点鼓励其发扬,对缺点面指出促其改进。对一些青年来信有所要求者,认真严肃对待,不论大小事都要作回答。一个时期因他公务繁忙,我曾代写复信不少,一星期至少有三四人。定老这种关心青年人的长者之风,深受青年人敬佩。
对于思想进步的青年,定老总是支持鼓励。他亲自找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负责同志介绍侄儿刘安民(现改为刘鸿志)赴延安抗大学习参加革命。我于 938年在抗大学习,回西安见到定老,在当时白色恐怖下的西安,定老一再嘱我小心,鼓励我继续学习马列主义,并极力设法为我介绍工作(先介绍我到教育厅,后又介绍到陕西省银行经济研究室)。据我了解,光凤翔县由定老俞绍到陕西省银行工作的青年有18人,如李特三、孙惠民、窦鸿庆、郭文德、孔朴、侯培森等。
从这些琐事往事中,很可以窥见定老的人,其胸怀和品德,不但感人至深,而且堪为后人楷模。
参见《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第63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1988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