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鸿庆
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曾收载窦裕庆撰写的《回忆先父》一文,其内容来源有些是我长兄天庆之亲历,有些是亲聆先严生前在多种场合言谈所涉者。有些是过去家存原始实物所见,如当时陕西同盟会合影,中华民国国会议员录《顺天时报》印发给各议员的提案文件等处撷取。
先父当年所写《七十自述》,逐年记述翔实,与众藏书共置,览者甚众。经十年动乱浩劫,连同所撰《凤翔府辛亥革命纪实》《陕西靖国军事略》等一切著述文稿以及国会非常会议证件、一等大绶嘉禾章等等,均荡然无存。其生平事迹深为乡里及先父友好所共知、所推崇,并传为口碑。西府20世纪50年代人士莫不知有窦举人,通以“窦师父”尊称之。1962年,吾邑王丕卿老先生在政协重修县志时,率先以先父为气节人物载入《县志》,将成为传世之作。
先父字瑞卿,一字敬斋,公元1870年农历三月二十六日生于陕西凤翔柳林镇宋村。世代耕读传家,家境清贫,先祖诚庵公,耿介刚直,舌耕为业,先父侍读。自幼备尝官府豪绅压榨欺凌,促成其愤发攻读,以求致治之道。成童即进学、弱冠承祖业,应聘城东侯氏书馆。年二十有五,中清丁酉科拔贡,本科举人。遵祖训不入官场,专事文教业,历任凤翔府正谊书院山长;书院改中学堂,任堂长。聚西府英才于一堂,师生共研治国之道。痛陈清廷腐败、丧权辱国。因对孙中山先生的倡导向往之,先父毅然加入同盟会,积极参与辛亥革命,被选为中华民国国会议员,在中山先生直接领导下参与国事,为“三民主义”忠实信徒。奔走京、津、沪,不顾个人安危。历经讨袁、护法、护国、拒贿、北伐、无役不从。先父曾任大总统府顾问、大元帅府参议,荣受一等大绶嘉禾勋章。晚年窘居陋室,生活堪虑。先父一生可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八个字概括。
我家世代耕读传家,先父教诲我等勤俭劳动,毋忘平民本色,取堂名为“无逸”。随身携带袖珍本《完人之范》一册,经常对照激励,以期“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先父一生以教育为宗旨。晚年任中学教师,喜曰:“周而复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其乐无穷。”一生清廉,除祖籍本乡有十亩耕地,数间瓦房外,唯有书籍盈室。尝曰:“人遗子、金满篙。我教子,惟一经。”“不学政客发横财,宜保全气节,毋累子孙。”所有书卷,凡诸生索借,从无拒意。其生性耿直、守正不阿、以勤补拙、以俭养廉、养浩然正气,是我等永远秉承的精神财富。
先父投身旧民主革命,特别是任国会议员之后,以总理训教为己任,以大同世界为远景,竭诚做人民公仆。历经护法、讨袁、拒贿,在国会全体会议上痛斥议长吴景濂,以致加速北京国会瓦解。国会解散,家父任家庭教师,鸿、裕随侍就读。1929年,关中大饥,家父及时从事救灾工作,任陕灾急救会会办陕西赈务会代表、潼关妇孺收容所所长,慨捐所储、克己奉公。陕西小军阀师长刘德才,同我家虽系远亲,但从无来往。一日忽来京寓,请先父和鸿、裕游览数日,登玉泉山高峰时,挟裕庆上下,反客为主,极尽殷勤。某日又以万元银票献之,先父勃然大怒,掷银票于地,大骂:“快滚!快滚!”刘俯身拾票而去。后闻刘窜往郑州,大购房产,被杨虎城将军侦捕,送西安处决。
南京国民党中央召集当年追随孙中山诸元老编写《总理年谱》专篇,先父任纂修,党史会距家十里,日常步行上班,遂有“走人”之誉。公余之暇,与同仁有“石城诗社”外,又同孔子后裔孔德成创办“首都庚子讲经会”,定期在夫子庙赣天官升座讲学,集研经义,愿“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每值夏收,挽起袍袖刈麦,撒跑镰,当地农民齐呼“呱呱叫”!
“九·一八”事交后,先父密切关注时局,力主自新、自强,反对不抵抗,反对腐败。得悉窦子良(凤翔人)营长因抗日服刑于江东门陆军监狱,命鸿庆侍先慈往安慰,并告知已在营救中。刘治洲先生被扣至南京,先父联合于右任、焦易堂、张继、彭养先等多方斡旋营救。
日军大举侵华,先父遣我等回陕,西安事交,杨虎城电召先父,被阻潼关,鸿庆曾往接,至潼关则已被迫返南京矣。
南京政府迁渝前,先父引退回陕,虽经渝方一再邀请视事,致复以“晚年服务于桑梓,宣传抗战为己任”。承国民政府林森主席,张继中委,于右任、焦易堂、居正诸院长亲函鼓励,重庆政府宣布为名誉纂修。回陕后,先父任省中华国学社社长、县参议会常委、县立中学国文教师、县志馆总纂等职。在宋村献出庄基地2亩,鬻书募资,于宋村创建“诚敬小学”。先父书法具刚、骰、严、谨的正派风格。见其字如见其人。尝自谓:“丧欲速贫,死欲速朽。余晚年得以重蹈文教旧业为慰。”生平好饮酒,献酒求墨宝者笑纳之,求请钻营者璧退!
1948年先父患病,1951年3月1日溘逝。当时环室皆书籍,虽病中未尝释卷。身近处为密加圈点的《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其中一段批注曰“吾以信仰孔子大同学说,信仰孙中山先生,唯对这些书看得太晚了,中山先生主张的实现指日可待。”
1981年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确认先父为“辛亥革命老人”。作为他的遗属,缅怀先父,我等至感荣幸。1950年鸿庆回宋村省亲,告别时,先父曰: “忠孝不能双金”,闭目挥手。
我兄弟共四人,长天庆,次善庆已相继去世。鸿庆退休十余载,四弟裕庆现任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孙15个、外孙3个、曾孙28个,有教师、科技工作者、国家干部、人民解放军、工人等大都诚恳、朴实,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努力为四化服务,不负桑梓父老的关怀。若先父有知,亦可告慰于九泉矣!
参见《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第96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1988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