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民①
1948年春,我离家乡韩城到凤翔师范学校工作。凤翔第一次解放的一些见闻,距今已40年,仍然记忆犹新,不能忘怀。
纪值严明 秋毫无犯
1948年4月24日天将明时,解放军宣传队30多名同志来到凤师。因晚上下雨,衣服全被淋湿,我们即在房檐走廊点燃火堆,让他们烤衣服,并热情地招待他们喝、洗。他们态度和蔼,大家都感到十分亲热。原来,解放军在凌晨3时就已进城,为了不惊忧群众,就都坐在街道商店屋檐下。由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即赢得群众的称赞。当时还传说:彭德怀见到司务长送的几桶罐头,得知是教堂的牧师跑了,而从那里拿来的,就立即批评了一顿,令其将罐头送回教堂。
宣传教育 鼓舞群众
解放军进城那天下着雨。宣传队的同志对我们说,天下雨,文工团不能在街道演出,准备晚上在学校礼堂演剧。师生们立即协助准备。晚上仍下着大雨,群众持伞蜂拥前来观看,坐不下,就内外都站着,那晚演的是《穷人恨》,剧中的贪官、保长们压榨勒索,逼得群众家破人亡的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国统区的农村生活。不少人失声哭泣,有人带头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那种场面至今仍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内。
宣传队的同志还给我们讲,自从胡宗南进犯延安以来,我军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以及瓦子街历次战役中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特别是瓦子街战役胜利,更加使人鼓舞。大家听后,心情异常激动,加之看到街上贴的延安光复的战报,都感到大西北解放的日子不远了。
征求意见 摄济师生
凤翔解放,陕甘宁边区政府即通告委派董策成任凤翔县长。有一天,各机关、学校得到通知,派代表到县政府开座谈会。笔者代表凤师参加,到会的约有20人。首先由解放军政治部一位同志主持开会,说明座谈会主要是征求大家对解放军这次来凤翔的意见。他说话和气,态度诚挚,多数人都踊跃发言,一致表示竭诚欢迎解放军来凤翔,赞誉解放军纪律严明。
当政府了解到师生生活困难,即通知:凡在校师生可发小麦两大斗,造名册去粮库领取。笔者即将凤师及附小教职员工、家属以及在校学生200余人,让文书造册前去将小麦领回。在校师生感激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关心群众生活,安心留校,主动帮助解放军搞宣传工作。
继续前进 出击宝鸡
一天上午,解放军政治部同志来通知,说要准备转移。笔者顾虑我军转移后,城内治安出问题。也为了通报消息,于是去距城10华里外的三家店小学教师刘子清处。那天晚间,整夜可听到宝鸡方向的大炮、机枪、手榴弹的声音,同时火光冲天。原来,解放军继续前进,攻打宝鸡去了。事后得知,敌军师长徐保指挥其装甲车和部队进行挣扎,经过激战,被我全歼,徐保亦被击毖。我军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占领了国民党在西北的军需供应基地宝鸡。
我军节节胜利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民间纷纷流传说:“刘勘勘内乱,内乱未勘刘勘死;徐保保宝鸡,宝鸡未保徐保亡。”简短几语,恰好是对反动派倒行逆施的嘲讽和为他们唱的一曲丧歌。
①赵惠民:曾为凤师校长,此稿为其1988年3月撰写。
参见《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第6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