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史料  >  回忆

窦应昌先生轶事二则

 党文科
      窦老先生由南京返陕回凤翔县原籍不久,家住凤翔城内行司巷,与我的住宅相距百余步,因之经常见面。我求他写字,在我的工作上常求他我写应酬文章,接触频繁,故对他了解较深。我回忆起他有件难忘的事,今借我县政协出刊“辛亥革命凤翔名人专辑”之机,写出这篇资料以志景仰怀念之意。

参加国大代选举

      民国二十五年(1936)5月5日,国民政府颁布了《五·五宪法草案》后,依法成立国民代表大会,因而各省筹选国大代表工作蓬勃兴起。省、市、县分别成立选举委员会和选举事务所,订制选举办法,审定候选人。  
翌年春,一切工作筹备就绪,展开了选举工作。凤翔地区与乾县地区被划为一个选区,候选人由两地区各县提名,由省审核决定。凤翔提名窦应昌,乾县提名李墀,岐、扶、千、陇、宝等县均有名额,最后省核定了10名,名单下达各选区,将候选人印在选票上,选举时,选民愿选谁就在谁的名下画一圆圈为准。
      凤翔在选举之日,选举事务所派我协助县党部派干事赵渊亭为太尉选区监选员,我二人携带选票和票匦去该村监选。当日选民齐集人数过多,只能让选民排长队,鱼贯近前,当场领选票,亲自画圈。那时,多数选民没有文化,既不识字,也不会提笔。遂请求代笔,赵渊亭问选民:“你选谁?”选民答:“我选窦应昌举人。”赵说:“你去,我给你代笔。”赵乃半遮半掩在选票上给李墀划了圈,一连许多人都是这样,当时我心中虽感不满,但碍于在会场不能闹笑话,也无权阻止人家。有文化的选民都选了窦应昌,但为数不多,似此情况各选区皆然。当日选举结束,将票匦加封带城,次日在县政府大礼堂当众开票,唱票人高唱姓名,计票人在黑板上画正宇,一时李墀名下正字越划越多,间或唱一声窦应昌,唱名的声音拉得特别长,声调也高,计票人在窦应昌名下划一笔,但终属寥寥无几,观众俱都啧啧叹息。窦老这时在人群后边往来踱步,神情泰然。开票结束,李墀当选,窦老落选。事后有人问窦老说:“你这次竞选,事先在省方活动过没有”?窦老笑曰:“我一生不屑于走这条路,我不受人贿,也不会贿别人,我只知气节,不知利禄。古人云:‘声闻过庭,君子耻之不当选国大代,何害于我?’”

国会议员睡冰炕

      窦老先生在返陕之初,林森、张继、焦易堂诸友好,还时相问好,并时有馈送钱物,张继每月还定时送百元补助生活费用。他在生活上尚属宽裕,但日月流逝,人事沧桑,这些友好相继下世或去位,经济来源遂见拮据。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更是每况愈下。
      1948年严冬,一天风雪交加,年近80高龄的窦老先生,头戴旧式暖帽(俗叫脑包),身穿棉布旧袍,蹒跚地走向城内北大街柴集,买山柴用以烧炕。恰好我那天也上集买柴,见状,心中非常不安,遂向前问候他。他说:“我没柴烧炕,昨夜通宵冰炕,我实在受不了,今天冒雪前来买柴。我买不起一驮柴,我想找个人两人合买一驮。”我当时毫不犹豫地请他先回去,霎时我买一驮,二人各半驮,他老人家说很好。他走去后我买了一大驮,路经他门上,叫卖柴人与他送进两大捆,我留两大捆。
      过了多日,我又买过一次柴,又与他送去半驮。年终将临,他亲自来我家,给我还柴钱,问我共花多少钱,我只是笑而不答,老先生怫然不悦。我只得谎称大约是多少钱,老先生继而正色曰:“吾生誓不食嗟来之食,不爱倘来意物,小子岂不我知?这是钱你收下。”我迫于无奈,只得将钱收下,老先生始微笑而去。先生这种谨小慎微、一丝不苟的风节,给我们晚辈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参见《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第102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1988年12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