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史料  >  回忆

忆郑子良先生

党文科

郑子良,名骥,凤翔县昭明堡人。他于1915年(时l8岁)考入凤翔府中学堂求学。毕业后,曾任国民党岐山县政府第一科科长。1920年于右任来陕成立“靖国军”,他胸怀大志且受孙中山民主革命影响,当即投谒于右任从戎,被委任靖国军司令部秘书

1926年,任靖国旧部樊钟秀部第一师(当时改名讨逆军),司令部副官长兼千阳县县长。

1930年任甄寿珊领导的“西北民军”第四师司令部参谋长兼凤翔县代县长。1931年脱离军旅,回到家乡从事医术研究。1939年,受刘定五先生函召去西安,考入陕西省科级干部训练班学习,期满后被民政厅委派任柞水县禁烟科长,后任民政科长。1943年,返回家乡,当时凤翔县长潘元闻其贤能,遂邀请担任凤翔县补给委员会主任。1946年,受凤翔县立中学校长王丕卿聘任为该校国文教员。凤翔解放后,他继续任教。西安民盟组织领导人戴铭九、陈遐龄等介绍他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

子良爱好广泛,对诗文医术、佛学、戏剧、民间曲艺以及音乐乐器有相当造诣。他性格诙谐不羁,语多幽默风趣。闲谈中每以讥讽之词抨击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耐人寻味。若谈起学问,口若悬河,有问必答,答必引经据典,详尽无漏。

民国年间,我县城乡迷信活动猖獗,神汉、巫婆,装神弄怪,看病舍药,骗取钱物,误人性命。郑子良信仰佛教,但极力反对封建迷信活动。他立志从振兴佛教会入手,以正当佛教会活动来抵制迷信歪风。有一年,他找见凤翔城内大金佛寺主持和尚智月和他的徒弟张岁元等,促其联系本县及外县佛门居士、信徒举行一次盛大的“玉兰会”。

1944年8月,玉兰会在大金佛寺开幕,县内、外信徒居士来参加者达五六十人。“玉兰会”诵经日,佛事完成,并选出以贾宗谊为正会长、郑子良为副会长的佛教会。会址设在金佛寺。后又整顿了金佛寺周围的庙产土地产权,重新恢复佛教活动。有一天一个神汉在北大街八角开元寺请神看病,郑子良专程入内。只见神汉正在头顶黑帕遮面,双手掐诀,口中喃喃吐词。郑子良勃然大怒,随手抓起神案香筒,向神汉打去。神汉见事不妙撒腿就跑。当时围跪求神看病的不下六七十人,一哄而散。事后,消息传遍城乡,反响颇大。不多日,他又带警察局巡官捣毁了城内通文巷一座神堂。还把里边一个巫婆拉去在县政府门口向群众交代骗人行径,大刹了凤翔的封建迷信活动,维护了群众利益。

中日战争爆发后,全民卷入抗战洪流——当时某些青少年爱国思想薄弱,缺乏奋起抗战救国的热情。郑子良对此深有感触,在百忙中抽暇编写了一部《爱国儿女英雄传》秦腔剧本,由县剧社排练上演。经多场演出,学校学生及社会青年交口称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凤翔民间曲艺得到提倡和发展。郑子良为歌颂党和社会主义,又编了多部立意新颖、通俗的小曲,如《渔夫恨》《庆祝国庆》《光荣人家》《送子参军》《姑嫂赶集》《扁担抢》等。同时对过去的传统小曲加工改编,利用原来曲调,填以新词,如《画纱灯》《十盅酒》等。还编写了古典历史小曲三部,如《陶渊明访菊》《李希古赏牡丹》《周茂叔玩连》等,繁荣了地方曲艺事业。

1957年,郑子良因患肝脏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3岁,当时凤中学校及生前友好,召开了追悼大会。会上民盟组织送挽联文曰:旧雨凄迷,全数盟员失良友;愁云惨淡,一校学子丧良师。学校挽联文曰:生也荣、死也哀、堪称民主人士;学不厌、诲不倦、不愧人民教师。生前友好挽联曰:一生辛勤,争取荣誉传社会;满架图书,空留诗文壮家声。” 

附: 郑子良创作及改编的小曲词二件

月弦小曲《陶渊明访菊》

(前月调)秋山秋水,大好秋光,东篱黄花报重阳,传来了五柳先生陶元亮。

(贝弓调)扶杖消遥进花园、清苍孤松干霄汉、绕境的翠竹摇曳拂画栏、灵珑花岗石、无语蹲池边、忽听得雁声阵阵惊秋寒。

(五更调)想起当年事,彭泽作县官,七十五日卸印篆,落我的清贫养性天。

(金钱调)清风皓月乐未央,不问岁月傲羲星、桃花源中无俗客、愿学个巢父许由避世狂。

(打洞调)小儿童牵衣催我行、笑指篱菊散黄金、知友相访在栗里、约会重阳饮菊丛,同友讲述晚香品,东篱黄花傲秋风,进得菊丛开颜笑,奇色巧样醉人情,折身打坐菊丛里,采菊一束诗也成。

(银纽丝调)“差役”奉了主人差遣命,命我送酒陶隐君,进得柴桑境,料知非俗人,我急忙担酒向前行。竹篱茅舍花满院,五株杨柳绕宅边,犬吠深巷里,鸟鸣桑树巅,真乃是清境雅幽赛神仙。走上前来礼当先双手棒上酒一坛,渊明开言道,有谢王弘贤,我正好一醉菊花天。

(皂罗袍调)我有酒盈樽,满酌独饮,狂歌对秋风。篱中菊,一个个,轻手娇姿献多情。箕踞杜花问,对菊畅饮,一醉枕石眠。见飞鸟,自往还,心空万象已忘言。秋菊有佳色,沐露掇英,忘忧远世情,我把这一束花,笔下仔细传真情。

(混江调)我家中,幸有菊,三径未荒、沾春露、傲秋霜、根叶皆香。经尚白,谱重黄,可采以尝饮丽水,登玉笥,可寿可仙。终南山五老洞,墨菊染翰。背仙境,日精华,人间奇罕。

真是晚香品,伴我隐篱东。猛想起,汉武帝,怀佳人,兰秀偕芳。学一个,康风子,服菊飞翔。

(后贝弓调)题罢黄花日影斜,一乍时,夕阳反照映红霞,手抚着孤松盘桓看归鸦。

(后月调)幼童扶我回家传,笑插菊花满帽檐。再酌新酒烛前,喜心间,我本是桃源主人菊花神仙。

改编平弦小曲《新画纱灯》

父:逢国庆前,家家挂红灯,咱家无有灯,叫女儿你与咱画上八扇灯,不用画花草,不用画美人,多画革命事,教育后代人。宣传好政策,报答党恩情。

女儿俩:女儿听父言,不由喜心中。忙把颜色调,彩笔拿手中。今夜晚,我姐妹,要把灯画成。

头一扇,画上了,导师遗容。党国二族左右映红,主席面含笑,关心咱人民。

第二扇,画上了,八一建军,朱、周、叶、贺、刘,建立奇伟功。打垮反动派,建立新红军。

第三扇,画上了,井岗山胜地,毛主席为咱发动群众,建立新政权,领导革命军。

第四扇,画上了,长征路上,跋千山、涉万水,坚强意志,行程二万里,延安扎了根。 

第五扇,画上了,延水河畔、杨家岭、宝塔山,红灯照明,中华好儿女、这里来革命。

第六扇,画上了,抗日战争,新四军、八路军、战绩辉煌,太行山、吕梁山、到处战胜敌人。 

第七扇,画上了,雄师百万,追敌军、过长江,解放江南,全国齐解放。

第八扇,画上了,天安门楼,毛主席,挥巨手、站立上头,建立新中国大家齐称颂。

八扇彩纱灯,今晚已画成,全国人民庆国庆,感谢党的恩。 

父: 女儿真能行,我老汉喜心中,忙把灯挂起,全家来赏灯。天上有多少星,地上有多少灯。五湖四海一崭明,全民齐称颂,国泰民安有保证,人民从此翻了身,团结一致心向党,永保江山万年春。



参见《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第144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