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史料  >  回忆

忆私立民强中学

徐俊哲

1939年春,凤师老教师于松云(广东南海人,擅长音乐、美术)爱国心切,热心教育,遂萌在凤翔创办一所私立中学之念。于是奔走求助于西安及凤翔各界人士,后得到西安原私立民立、民兴两中学的校董及凤翔贤达的资助与鼓励,办起了民强中学。是年秋,招收秋三一级(意即秋季入学,民国三十一年<1942>毕业)初中学生两班。多数学生为凤翔籍。也兼收了扶风、岐山、麟游、千阳、宝鸡、太白等县部分学生。学校设立了校董会。除4名有助于学校创办或关系较深之人的子弟(陈懋吉、于世隆、曹正中和我)免费外,其余都收低微的学费。

校址暂借设于西大街福音堂东邻基督圣教会的院内。于松云任校长,聘请高凤岐(原为律师)为教导主任,教师6名,事务员1人。课程设国文、英语、数学、理化、动植物、史地及体、音、美等。因为学校经费困难,故教师工资很低。由于校舍简陋,学生上课用的桌凳是用高约2尺余的“马扎”上平铺一页长约一尺五、宽一尺的小木板,当作课桌,坐的是小木凳。后来仿效儒林小学,添了些泥墩子,作为课桌课凳。教学仪器几乎没有,仅有的一台风琴还是借用福音堂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如此恶劣,但大多学生都能刻苦勤奋学习,学习成绩还是很好的。

1940年春又招收春三一级学生一班,同年秋,招收秋三二级学生两班,又借西大街张雪亭家中大厅及原义顺德酒店糟房各一座,作为教室。同年底,因学校经费拮据,兼之陇县中学和凤翔县立初级中学相继成立,遂于1941年春将民强中学合并于凤翔县立中学。



参见《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第94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