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史料  >  回忆

我的工读生活

侯力工

我在竞存中学上学期间,有一段半工半读的学习生活。1941年秋,抗日战争已打了整整四年。民穷财尽,物资匮乏,抗战到了最艰苦的阶段。国民党的钞票贬值,物价飞涨,学校里的学生灶,月初收的一月伙食费,连半月也维持不下来。当时,凤翔几个学校的学生灶,被迫停办,竞存学校学生灶也停办了。竞存学生大多是敌占区流亡过来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学生灶停办,这些学生的饭立时成了问题。记得我当时在街上买了锅盔馍(烙饼),用铅笔划成几格,自己给自己定量,不敢放开肚皮饱吃。有的学生就到附近同学家里要着吃。车向忱校长和各位老师,心急如火,决定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恢复学生灶。采取了一个减少开支的重要办法:由学生帮灶,减少炊事员用工。我就是在这时当上了工读生的。具体工作是每天两顿饭给学生灶烧火拉风匣,灶上每月给我补助少许伙食费。学生灶这样调整之后,大家吃饭问题解决了。我一边学习,一边帮学生灶烧火,一直干到放寒假。每天缺的课都是在晚上补习。

1942年春开学后,我的工读工作改变为打铃、印讲义。这两项工作,我一直干了两年。竞存中学工读生很多。学校是私立的,国民党当局,百般刁难,不给立案,因而经费全靠车校长出外募捐维持。全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班,四五百学生,二三十教职工,长年工资经费,只靠募捐,其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节省开支,全校只用了两名职员,大量的职员工作,都是由工读生兼办。例如:管理图书、刻腊版、印讲义、打铃等。

我负责打铃、印讲义,十分忙碌。学校的国文课、英文课,不买国民党规定的课本,由老师自选自编教材,刻印讲义讲授。高初中八九个班级,每天总要刻印四五份讲义(每份四五十页)。刻腊版的工读生,全校有四五人,每天按老师布置的内容,刻好腊版,放到办公室里,每晚我都要花费一到两个小时,印好这些讲义,保证第二天老师上课用。油印机十分破旧,没有钱买新的。油滚子两端的螺丝钉拧不紧,要边用边安。油滚子凹凸不平,要把纸下边垫好,才能印得清楚。我使用的课铃也是破烂的,铃把铃身脱落,用麻绳拴好铃锤,用手指顶紧铃身才能摇得响亮。有时别人替我摇,就摇不响。那一年,车老师从外地募捐回一个小铜钟,挂在校院树上,拉下面线绳就响,我真高兴极了,心想,这多么方便轻省,再也不摇着破铃前院后院跑了。后来,不知是我爱惜不够,还是怎么的,铜钟上的锤掉了,在下边拉不响了,只好上树用手敲。每一课上两次树太费力,后来老焦(事务员)帮我钉了一个木架子,上下才方便一些。记得师娘还开我玩笑:“你真像个小猴儿,一天上下要多少次”。

学校的工读生,对自己的工作都十分尽责。大家处处为学校着想,体贴车老师募捐办学的难处。我打铃看时间用的是办公室放的大座钟。记得车老师曾把他唯一的一颗怀表交给我使用。让我前后院少跑点路。我只用了几天,就还给车老师了。我说;  “老师有个表出外方便,我打铃有了经验,心里有表,不会误事。”为了节约,我每油印完一版东西,要用小刀刮下腊纸上的余油墨,以便再用。印了两年讲义,用腊纸不下两千张,张张如此,确实为学校节约了不少资金。有一段时间没钱买油墨,车老师还教我自制过油墨。油印时用点煤油,买不起,就用白酒代替(那时白酒比煤油便宜)。我印讲义,透版时从没有用过净纸,觉着太可惜。学生体贴学校,老师也十分爱惜学生。打铃印讲义,开始是两个工读生,我接手后成了一人,工作十分忙碌。车老师唯恐影响了我的学习,他曾对我这样说过:“你工读是为了学习,要记住不能颠倒了,工作要做好,学习更不能放松。”这句话,确实使我感动极了。在当时,一般学校的工友,有谁能看得起呢?只要你做好工作,谁还替你着想?可这在竞存就不是这样。不仅是校长,其他老师也是如此。我有时到有的老师房间替他们提水或扫地,老师不让我干,还说“快去做你的工作学习吧,你太忙了。”这些难忘的印象,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上。竞存师生互相尊敬体贴,强烈地激励着学生奋发上进,我时刻没有忘记老师的教诲,虽然工作忙碌,但在学习上确实是加倍努力的,唯恐辜负了老师的热忱期望。我在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由于毕业考试成绩好,是免试升入高申的。对印讲义和打铃工作,千了两年,从没有发生过失误。

工读生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每逢放假后,都自觉迟回家几天,帮助学校整理门户,存放各种校具。开学时都早到几天,帮助学校做开学准备。这里举一件有趣的小事:凤翔纸坊火神庙,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庙会(前后五、六天)唱大戏,放花炮,十分热闹。凡来逛庙会的男女群众,都要敬火神爷,除了烧香表外,还要买一两把笤帚,敬神之后,扫一下自己身上,以表示消除瘟疫杂病。过会的那几天,殿堂后边就堆了一大堆扫帚。竞存学校穷,我们几个早到校的工读生,就趁黑夜间,到后殿偷笤帚。起初没给老师说明,后来给学校偷的多了,不说不行才说了,车老师说:“迷信咱们反对,但不能惹群众,你们要注意。”我们听了老师的话,说:“保证不叫人发现为是。”其实纸坊街的群众是十分支持学校的,他们把戏楼拆了其砖瓦都能向学校赠捐,像这种事,群众是不会责怪学校的。何况这些笤帚,最后还都要烧掉的。

岁月匆匆,五十年过去了。今昔相比,祖国的变化,是何等大啊!当年,祖国锦绣河山,半壁沦陷敌手,从东北、华北到华东、华南、华中,大半个中国,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蹂躏,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五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二千万先烈的宝贵生命,换来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车向忱校长一手创办的竞存学校,停办四十年之后也正式恢复,新校舍楼房拔地而起,设备趋向齐全,再也不住那破烂的皇庙了。但是人最伤心的是“四人帮”夺走了车向忱老师的宝贵生命。他一生穷困,受尽折磨,如今再也不能参与祖国现代化的建设工作和为竞存奔波操劳了。这工作只有我们后人来继承了。(1990年12月10日于麟游)



参见《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竞存学校史料专辑》第87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1991年09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