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续香
校长,揪出“四人帮”后,我才确切地从报纸上看到您被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致死的噩耗。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十年浩劫期间,这种事屡见不鲜,可我还是觉得无比沉痛。我曾经无数次地想起您,想起竞存,也曾经睡梦中看见过您。您的音容笑貌和当年在竞存中学时一样。您依然精神奕奕,像母亲一样慈样,像父亲一般严厉。您真是铁肩担教育,笑眼看儿童。您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老校长,您没有死,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42年前,我幸运地考入了东北竞存中学,渐渐地知道了您的一些事迹:“九·一八”事变后,您曾经行进在白山黑水间的林海雪原,深夜里,朔风凛冽,狼嚎虎啸,真叫人毛骨悚然。可是,为了和抗日义勇军取得联络,您毅然鼓起勇气前进。您曾经在东北某大城市,化装侦察敌情,巧妙地摆脱了特务的追踪。您出生入死,在敌人的铁蹄下,为抗日救亡奔走。您还曾经在张学良将军部下工作……那时候,在我幼稚的心灵里,您已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了。
老校长,您是那样的热爱祖国,您对日本侵略者无比仇恨。您为了抗日救国,为了打回老家去,收复失去的国土,从事教育工作,创办竞存学校。您要把抗日救国的道理传播,可是蒋介石硬是不抵抗,也不许任何人把真理传播。
老校长,您为了抗日救国,什么都豁得出。实践告诉了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抗日救国的。“双十二”事变时,敬爱的周总理,接见了您,他热情地支持您办学。这样,您为之忠心奋斗的事业,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您把竞存由小学发展到中学。每当我回忆起竞存的学习生活,我就想起了您,想起您的时候,我就自然地想起了竞存。
1938年秋天,日寇声言要过黄河。抗日战争正在紧张的进行。在这西安,抗日救亡的高潮中,您率领全校师生,满腔热忱地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师生们演戏、唱歌、画漫画、写作。竞存的一切活动,无不和抗日救亡紧密相联。在当时的救亡运动中,竞存在西安颇负盛名。
老校长,在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中,您想方设法,把竞存迁到凤翔县东郊的两座破庙里。环境变了,生活更加艰苦,但竞存师生的工作、学习却更勤奋、更认真。学校几乎没有什么设备。地上铺层麦草,我们席地而卧。小河边、林荫下、打麦场上、宿舍里……一块黑板支到哪里,哪里就是教室。几十个同学坐在马扎凳上,整齐地排成一个长方形上课。老师站在黑板前面,讲着、写着、念着。除了英语、数学有课本外,其他各科都没有课本,我们几乎全凭记笔记上课。老师们忘我地工作。不怕艰苦,不为名利,不计报酬。耐心地把知识和真理传授给我们。我们生活在农村,但我们的眼界宽阔。我们多方面地摄取知识,我们读书看报,参加学校和班级举办的各种课外活动:时事座谈、演戏、唱歌、出墙报、研究文学和社会科学、听老师的专题报告,有时还开辩论会,竞存中学就这样培育着同学们关心国家前途,展望世界风云,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老校长,有的同学自豪地说:“我们竞存是庙小神大。”我看应该是庙小“神通大”。竞存的老师中有许多位学识渊博,德才兼备,很有水平。他们来自平津一带的著名学府,有北大的、南开的、北洋的、东北大学的……《松花江上》一歌的作者张寒晖老师,在竞存的那几年里,创作了好多首歌。教国文的傅勤华老师写的剧本,一个接一个。就在我们亲手搭起的简易舞台上,由竞存师生们自己演出。可惜,时间不长,傅老师就遇难逝世了!还有滕净东老师的历史课和时事报告,见解精僻深刻。还有……那时候的竞存中学,可真算是人才济济,可说得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师中有的早已是共产党员。老校长,您和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表现了对党的无限忠诚。竞存的同学们也真正是“得天独厚”,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许多人的特长也得到了发挥。好写的、善画的、爱唱的、会表演的,都不会埋没。如果说,教育要“因材施教”,那么,竞存中学可算是个范例。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确确实实,竞存中学的学习生活,使我们的思想开阔。那时候,我们只知要进步,向前看,从没有想到现在某些人竟会“向钱看”,更没有想到什么名利、地位、级别等。
老校长,您为竞存操尽了心。尽管设备简陋,可竞存的一切都在不断前进。初到凤翔的第一个春天快到时,您怕同学们受潮生病,及时除去地铺上的麦草,搭起一排排简易床铺,您看到我们在膝盖上写字不得劲儿,就想办法给每人做一块小木板垫上写字,您开办磨坊、纸坊、使之为学校服务,伙房、宿舍等都在不断的建设中改善。每一点改进,都倾注了您和老师们的心血。竞存在兴旺发达,老师和学生的人数在相应的增加。1939年暑假,竞存又增设了高中。
老校长,您是那样热爱人民。您经常教导我们,不准侵犯人民群众的任何利益。竞存有着自觉的严明的纪律。我们和当地群众的关系极为融洽。从皇庙到火神庙,以及附近的村落,到处都是竞存师生活动的场所。我们办了夜校,帮助当地的儿童、妇女和成人读书识字。连您的老伴、我们的师娘,也曾经为当地群众排解家庭纠纷。竞存和当地人民有如鱼水的亲密。
老校长,您勤奋刻苦,处处以身作则。每天清晨,一阵嘹亮的号角声唤醒大家。往往是您,头一个站在操场中央,等待着同学们集合、跑步、做早操。在凤翔,您和老伴、小孩一直住在一间又矮又小,深不及3米的屋子里,地上连张桌子也没有。炕上,师娘经常坐在上面做针线、纳鞋底,外屋放着杂七杂八的东西,还住着一位校工——郭润生。您多少次为学校外出筹集经费或办事。交通不便,您风尘仆仆地赶路!走完旱路乘火车,乘完火车走旱路。冷天,您连旅馆都舍不得住,坐在候车室里,披着您随身携带的毯子过夜。您连一分钱也不随便花掉。谁都知道,每个学期,竞存都要为一些困难的同学免学费,有的甚至还代交伙食费。您就是如此地厚人薄己!竞存的经费拮据,是有名的穷学校。在您的教导下,我们人穷志不短,穷得有骨气。您号召大家艰苦奋斗,在各项建校劳动中,同学们积极热情。我们搬石头、平操场、抬砖头、挖地基……愉快地唱着歌儿干活。您称赞了我们,你满意地笑了。您赞颂着“劳工神圣”,没有劳动就没有一切,使我们养成了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
老校长,您为竞存不知承受了多少风险!在物价飞涨,法币贬值,“金元券”流通的日子里,一家一户过日子都难,您却支撑着一个没有足够经费、又设有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竞存学校!经济上的困难还不算,国民党一直视竞存为眼中钉,一直想捣毁竞存,又苦于抓不到把柄。敌人挖空心思,就采用“派进去”的卑鄙伎俩,窥伺竞存的秘密……终于,他们迫不及待的,在1941年暑假,张开魔爪,逮捕竞存师生。您面对困难、危险,无所畏惧,一面利用各方面的关系营救被捕的师生,一面依然坚持办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您亲眼看到:竞存的许多师生活跃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为党为人民,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也有一些在迎接新中国诞生的战斗中,光荣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您是何等欣慰!您真正感受到了“桃李满天下”的快慰。
1949年,您去北京开会,我曾经看望过您,您兴致勃勃地告诉我竞存师生的一些激动人心的消息。1956年,我调动工作,路经沈阳,曾去您家。吃饭时,您关心地说:“当教师,要既教书又教人,要先当学生后当先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您忙得很,吃完饭就去开会。我跟师娘去她创办的鞋厂参观。她说,1949年以后,她一直在组织家庭妇女搞生产。那时,鞋厂的生产已经由完全手工业,进展到半机械化了。她还告诉我。工厂正在讨论她入党的问题。那一年她已经62岁了,她是多么热爱中国共产党。我又多么钦佩她的进取精神和毅力!
老校长,您可知道;当年竞存的同学,在揪出“四人帮”后,在为四化建设铺路搭桥的事业中,有不少人已经担负了相当重要的工作。我想,他们一定会如您所期望的那样,努力为祖国的振兴,做出贡献。当然,也还有好多立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但他们也一定会珍惜竞存的精神,尽自己之所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添砖加瓦。校长!您和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又重新开放出艳丽的花朵。您这位辛勤的老园丁,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敬爱的老校长车校长,愿您在九泉之下安息!
参见《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竞存学校史料专辑》第166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1991年0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