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乾县  >  故事  >  地名故事

“后窑头”的传说

      据传,修建乾陵时需要大量青砖,因梁山东北脚下的土壤质地良好,烧制的青砖耐压耐磨、角尖棱突、完整无缺,砖里挑不出一点瑕疵,所以修陵都用此地烧制的青砖。
      有一天,武则天巡幸到此地,看到修建的殿堂雄伟壮观,非常满意。她特别对墙面的青砖感兴趣,遂仔细观看一番,认为此砖料外观整齐漂亮、质地结实耐用,便欲对制砖工匠进行奖赏。监管回禀道:“此砖的烧制不仅靠工匠们绝妙的手艺,更取决于当地特殊的土质。”随后捧来一把泥土请武则天鉴别,这土质果然与别处不同,它润而硬,散而黏粘。武则天边捻边看,不觉称道:“好窑土,好窑土,果然得天独厚,别具一格!”
      从此以后,此地砖窑越开越多,制砖业经久不衰。不少砖匠在这里安家落业,逐渐形成一个村子,大家按武则天的褒奖,给村子取名“好窑土”。也不知传了多少年,人们把“好窑土”传转了音,叫成“后窑头”。
      到了民国,这里连年遭灾,当地老百姓实在无法生存,逼得走投无路时,只得揭竿而起,打家劫舍,成为当地一股“土匪”,于是流传这么一首民谣:“出北门,上北坡,后窑头是个土匪窝。谁打搭这里过,准把脑袋落”。这首民谣传到县长耳朵里,他怕上司追究治安不严,为掩人耳目,就把“后窑头”更名为“太平岭”。直到现在不少方圆不少老百姓仍然知道太平岭就是“后窑头”就是太平岭。
 
 
参见《陕西省乾县文化体育志》第710页
赵明博主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出版社
2015年11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