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府谷县  >  概况  >  大事记

民国

      

民国元年(1912)

      三月,河套安抚使裴廷藩巡行至府谷,筹建民国县政府。是年设府谷县商会。

      

二年(1913

      设府谷县百货厘金局、邮政代办所及学务局。

      

四年(1915)

      府谷县高等学堂改为高等小学校。因在县城南门,故简称“南高”,后又简称“一高”(本县第一高级小学)。三十年(1941)再改称荣贵镇中山中心学校。1949年,更称府谷县城关完全小学。

      

五年(1916)

      改学务局为劝学所;十三年(1924)更称教育局;二十二年(1933)裁局并为教育股;二十五年(1936)改设教育科。

      

六年(1917)

      冬,卢占魁股匪由口外入掠哈拉寨、沙梁一带,焚劫十室九空,致沙梁商务由此不振。是年,县知事杨光谋严厉禁烟(鸦片)。

      

八年(1919

      一月,绥远都统蔡成勋,为扩张势力,派员来陕重划汉、蒙界址,欲将边墙以北汉边民耕种200余年的牧养区划归绥远省;六县人民闻讯赴榆呼吁,经道尹王卓亭、镇军井岳秀联衔据情上报,并推代表赴京请愿,复由国务会议再次议决后,以暂缓划分了事。秋,镇羌绅士刘文清创办镇羌初级小学;冬,改为府谷县第二高级小学;三十年(1941),改称松翠镇中山中心学校;1952年更称新民完全小学。是年,狮子城(今本县傅家墕乡境内)人,清末廪生杨芝林,积极倡导女子读书,自刻字母表,邀邻居女孩在家教学新文化;十一年(1922)又倡办“天足会”,率先在家人中扬弃缠足恶习。

      

九年(1920)

      十月,绥远都统假垦务之名,授意蒙旗将往年垦熟之地重新报垦,并在神木、府谷两县派员设局加租另放,再次激起六县人民愤慨,随即六县公推代表据理交涉,延至第二年才将放垦人员撒回。为备日后有案可稽,特编印《陕绥划界纪要》一书,存档于省府及六县。
      是年,山西汾阳人史直生、朗尽全,美国牧师裴万铎(中国名)、挪威牧师任子清(中国名),先后来府谷宣传基督教,士人柴德生、阎原道及一高师生20余人入教;三十三年(1944)教会解散。

      

十年(1921)

      二月,府谷境内会党勾结口外匪徒柴光进、王国安等300余人,突侵西梁、高家窑子等村。经民众竭力抵御,复请山西保德县驻军援助,才转危为安。

      

十一年(1922)

      由甄树雄等人倡导,将麻地沟初级小学改为府谷县第三高级小学;三十年(1941)又称君子镇中山中心学校;1949年,更称麻镇完全小学。

      

十三年(1924)

      二月,清末贡生王为垣修编《府谷县乡土志》四卷四册(现缺第四卷第四册)刊行。

      

十四年(1925)

      设劝业所,办理苗圃及农事试验。

      

十五年(1926)

      八月,李精予受中国共产党绥德地委派遣来府谷,以任“一高”教员为掩护,积极开展建党工作,吸收学生曹桂芳、高仰先、刘国正等入党;月底,建立府谷县第一个党团特别支部,书记李精予。
      是年,国民三军孙岳部,为驰援西安被刘镇华所困,其大批辎重车辆由绥远取道,经本县哈拉寨、清水、温家峁、院家峁,于县城川渡河入山西。此次众多的辎重汽车,为本县人民初见。

      

十六年(1927)

      六月,先后回乡的旅外中共党员学生刘子安、柴培桂、严念祖、李来宾、孙计一等及“一高”中共党员学生,在五虎山玉帝楼成立中共府谷县“一高”支部,书记张子栋。
      年底,在“一高”正式秘密成立中共府谷县委,书记严念祖。
      是年,木瓜初级小学改为府谷县第四高级小学;三十年(1941),改称天平镇中山中心学校木瓜分校,1950年更称木瓜完全小学。盘塘(今归神木县)初级小学改称府谷县第五高级小学。

      

十七年(1928)

      夏,大旱,苛捐奇重;中共府谷县地下党组织,发动农民向国民党府谷县政府提出“不减租税,不再种田”的“缴农”运动,因斗争经验不足而夭逝。
      秋,第五高级小学校长孙计一,介绍学生王兆相、杨文谋、王振堂、乔学勤、贺道新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后来神府地区红军的重要骨干。
      十一月,中共府谷县地下党组织,组织教师展开“索薪”斗争,迫使国民党县政府改任教师刘子安(共产党员)为县教育局长。

      

十八年(1929)

      五月,天旱,粮价上涨,民不聊生。教育局长刘子安等人,发起要求免除“尾欠烟款”请愿活动成功。
      七月,中共陕西省委巡视员白乐亭(又名白明善)来府谷任“一高”教员,协助筹建、发展基层党组织。
      十一月,由中共府谷县地下党组织,组织“一高”学生及运输工人,掀起反征斗捐税斗争。
      十二月,中共府谷县地下党组织,再次发动“一高”师生进行反厘金斗争。迫使当局“约法三章”:1、卡丁、税丁不得随意勒索百姓;2、不再以偷税、漏税滥罚百姓;3、向受害百姓道歉。斗争取得胜利。
      是年,由于一系列斗争事件发生,引起国民党当局注视,故中共党员白乐亭被迫转移,严念祖被捕。

      

十九年(1930)

      夏,国民党水寨寺驻军一个排为共产党员韩峰所策反。
      冬,中共府谷县委书记景仰山被捕叛变,使党组织连遭破坏。

      

二十年(1931)

      春,中共陕北特委派鲁学曾任中共府谷县委书记;八月,被叛徒告密暴露,致县委及基层党组织再遭破坏。
      秋,国民党府谷县政府于城内文昌祠设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是年,盘塘划归神木县。

      

二十一年(1932)

      夏,榆林地方银行在府谷县设分行。
      冬,重建中共府谷县委,书记赵希贤(亦名赵宋儒)。

      

二十二年(1933)

      入夏,大风怒号,迭降巨雹,山洪频发,田野多为水浸,200余村舍受害。年底,中共府谷县委由县城秘密迁移木瓜榆家坪。

      

二十三年(1934)

      七月初,由韩峰、赵展山等12人组成中共府谷县游击小组正式诞生,韩为组长兼政委;月底,游击小组突袭清水徐庄恶霸徐步洲、赵五家湾圪针塔村土豪贾留柱,首次出击获胜。
      九月,中共府谷县游击小组在木瓜村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七支队(以下简称“七支队”),韩峰(化名樊沙如)任队长兼政委。
      十一月,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团(由神府三支队改编,以下简称“红三团”)北上府谷,在七支队配合下长途奔袭哈拉寨,大地主、联保主任赵智,乡长王双驹被处决;随之散“义聚成”、“衡元成”等商号财物给群众。

      

二十四年(1935)

      二月,七支队夜袭高梁村保安第二队苏宝山部,拂晓为保安第一队及驻府高锡耿营所驰援;此役七支队获马多匹,故后来又称骑兵七支队。
      三月,中共府谷县委于榆家坪召开千人大会,成立府谷县革命委员会,主席王金虎(亦名王巨武)。
      四月,国民党设府谷县肃反委员会。
      五月,中共神府工委派呼子文(后叛党)任中共府谷县委书记。呼到任后与当地干部不睦,借口敌情放弃工作,潜回神木苏区,致府谷地区革命处于无政府状态。
      八月,中共神府工委改编七支队为红三团所属骑兵五连。


二十五年(1936)

      一月,杨和亭等同志抵神府,传达中共中央指示,整饬神府党、政、军、群工作,并正式成立中共神府特委,杨任书记。
      二月,中共神府特委派刘志清、杨孝先、贾培谋来府谷开展工作;下旬于白家峁(今王家墩乡内)恢复中共府谷县委,书记刘志清;五月,恢复府谷县革命委员会,主席刘启成。
      八月,中国抗日人民红军独立第一师(由红三、四团改编,以下简称红军独立师),二次北上袭击哈拉寨。
      十二月底,红军独立师由镇羌、庙沟门沿边北上,第三次进占哈拉寨,从俘获蒙军营长韩守信口中,始知“西安事变”消息。
      年底,府谷、神木、葭县沿黄河一带根据地已连成片,时称神府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是年,国民党府谷县政府成立邮政局。


二十六年(1937)

      五月,国民党府谷县政府召开联保会议,会后将全县23个联保缩编为15个。
      六月,国民党府谷县政府于城内设无线电机一部,开始办理电报事宜。
      七月底,中共中央将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与府谷县革命委员会、神木县政府、葭芦县政府合并,改称神府县政府,隶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
      十月,东北挺进军,国民党著名抗日将领马占山所属骑三师先期到达哈拉寨。
      是年,根据“西安事变”后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中共陕北特委派杨和亭(首席代表)等三人,来府谷与国民党府谷县长吕师铭、驻军营长常振明等共商“合作”事宜,并确定狮子城以南沿河为苏区,以北为国统区。


二十七年(1938)

      二月二十八日,日本军入侵山西保德县。三月二日拂晓,日军千余人由保德马家滩渡河,在府谷贾家湾靠岸后,即兵分两股,一股窜入石板沟上山;一股窜上新窑渠山梁,经阎家洼两股在高家窨子庙圪旦汇合进入府谷县西关城川,焚掠商号、民房400余间,枪杀民众30多人。五日,入侵保德日军大部南撤,国民党二十二军五一七团乘机渡河击毙日军官1人,敌兵10余人,生擒1人。
      九月至十一月,日军飞机先后两次在府谷县城关、哈拉寨投炸弹18枚,毁民房60余间,炸死炸伤民众、士兵5人。
      是年,国民党府谷县政府改厘金局为税务稽征所。


二十八年(1939)

      日军飞机反复三次至府谷县城、哈拉寨两地,投弹60余枚,炸死炸伤民众、士兵11人,毁房80余间。十一月,由王仲华、傅寿昆抄写,清康熙年间起草,雍正年间脱稿的《府谷县志》八卷一册刊印问世。
      是年,全境干早,禾田歉收。


二十九年(1940)

      二月,日军飞机31架次,先后数次在府谷城关、哈拉寨投弹200余枚,炸死炸伤民众106人,毁房800余间。
      六月,国民党府谷县政府成立赈济会,并于西关设粥厂,年底止。
      七月,荣贵、凤凰(今哈镇、大岔一带)、天平、松翠、花坞(今高尧峁一带)5镇受雹灾,伤禾20000余亩。
      是年,国民党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改为国民党府谷县党部。


三十年(1941)

      四月,当局再设粥厂至年底。
      五月,国民党府谷县政府成立府谷县初级中学建校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九皋,委员郭天锡、严述先、孙计一等。秋,府谷县初级中学正式开学,设两班,学生40人,校长高伟。次年(1942),因经费不足停办。
      九月,中共神府县政府,改由晋绥边区代管。
      年底,全县计有国民党区党部14个,区分部52个。


三十一年(1942)

      四月,国民党府谷县政府成立民众图书馆;九月奉令改称中山教育馆。解放后经整编,于1950年5月成立府谷县文化馆。
      五月,入夏后,君子、风凰、天平、连城(今庙沟门、沙梁、老高川、三道沟一带)、松翠、花坞6镇农田复受雹灾达50000余亩,当局继续设粥厂至十月。
      秋,国民党成立府谷县县志委员会,并设采访局,由7人组成。


三十二年(1943)

      六月底,因上年歉收,春又干早,夏无颗粒,饥民遍野,仅天平、荣贵两镇死亡47人。


三十三年(1944)

      一月,国民党府谷县将三民主义青年团府谷区队改建为府谷团务筹备处;10月,正式改建为府谷分团部筹备处,刘玉海任书记。
      八月,城关周围连日大雨,房塌田毁景象凄惨,粮菜价上涨。
      十二月,国民党著名抗日将领马占山,于哈拉寨修筑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与忠烈祠。
      是年,国民党府谷县政府,按所统区乡,重编全县为23联保,110保,1600甲。


三十四年(1945)

      春,府谷县初级中学二次开办,高继仁任校长,设4个班,学生72人;三十五年(1946)再次停办。
      五月,由王俊让、王九皋等纂修《府谷县志》完稿,全书11卷12册。
      七月,东北挺进军马占山部撤离哈拉寨。
      九月九日,中共神府县政府于贺家川(今神木县境内)召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
      是年,本县城川居民张培贵,由山西太原引进石印术,开办了“文宝斋石印局”。


三十五年(1946)

      五月,市面银价暴涨,法币贬值。
      夏,国民党府谷县政府成立自卫队,县长诸承恩兼任总队长。
      秋,黄河泛滥,府谷县川大道淤沙尺余,周围良田淹没,灾民成批外流内蒙古。
      十月,受时局影响,国民党府谷县政府所属各乡、镇长,纷纷呈请辞职。

      

三十六年(1947)

      七月四日,晋绥分区兴岚支队和地方兵团五支队(后改为34团)分别从山西保德县冯家川、河曲县渡黄河,一举解放府谷县城。国民党府谷县政府流亡哈拉寨一带。
      是月,中共府谷县工作委员会成立,赵希贤任书记。
      九月初,国民党府谷县长诸承恩约请准旗蒙古军两个团,纠集三个自卫大队向府谷县城反扑,并占据。
      十月,孤山房塔村十户村民饿死5人,一户死绝。时有歌谣:“房塔沟里河水流,穷人光景怎到头,年轻后生走口外,父母妻女命难留。”
      十一月,中共府谷县工作委员会于碛塄王家坬村召开党、政负责人会议,正式恢复中国共产党府谷县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共府谷县委),书记白志明;成立府谷县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县政府),县长杨沛琛。
      十二月四日~八日,晋绥分区31团(即神府支队)、34团攻克麻地沟后,配合绥蒙军区骑兵旅,晋绥二分区40团、41团及神池游击队、偏关支前队、河曲与五寨的警卫连近万人,歼灭朱武美保警团等部约3000余人于十里长滩(今属内蒙古准格尔旗),并歼俘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保安师奇致中部540余人,至此府谷县(以下简称本县)全境解放。
      是年,国民党府谷县政府,在府谷解放前夕于县城川马家沟首次放映了无声纪录电影。

      

三十七年(1948)

      三月,本县麻地沟、山西河曲县四区、内蒙古准格尔旗部分地区,划建河府县,县政府设在麻地沟,县委书记兼县长赵展山。九月撤销。
      八月,逃亡至内蒙古一带,原国民党府谷县所属边子俊自卫大队,洗劫了石马川集市,群众死7人,伤5人。
      十二月,因灾荒农民大量外流,除三区外出人口占该区总人数的27%外,其余地区均占本区总人数的15%左右。
      是年,本县因病、饿而死3000余人。

      

三十八年(1949)

      三月,本县农民首次种植棉花30000余亩,亩产4公斤左右。
      六月,本县改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榆林分区。
      八月底,为期两月的试行土地登记工作在一区、二区开始。


参见《府谷县志》第16页
《府谷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3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