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府谷县  >  概况  >  大事记

世祖顺治元年(1644)

清英王由山西保德县渡河,县中及诸堡均顺势争先迎附。


顺治六年(1649) 

四月,原明末将领高有才占领府谷县城,知县刘宏达、千总蔺芳仁被杀;八月,清军围府谷县城;十一月,城内某贡生一日暗开东门迎清军入城,高有才投河自尽。 


圣祖康熙三年(1664) 

六月,大雨数日,河水泛滥,近岸田园、民舍多被淹没。 


康熙十四年(1675) 

定边县守将朱龙起兵反清,周济民(又名四儿)、杨贯南等响应,攻占木瓜堡城,再转攻孤山堡,守备俞亮固守待援,清将毕力克图提禁旅来府谷,周、杨失败。 


康熙三十六年(1697) 

清帝玄烨行兵宁夏,自山西保德县渡河,驻跸府谷县城南,数日后西去神木县。是年,清廷令沿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六县边墙外,直北禁留地50里,由蒙汉合伙耕种,此为本县边垦之始。 


康熙五十八年(1719) 

以蒙旗游牧窄狭为由,清廷令沿边各县禁留地50里内,有沙者30里立界,无沙者25里立界;准汉民租种,但每年每牛一具由蒙收谷子1石,草4捆,折银5钱6分。 


世宗雍正四年(1726) 

十二月,黄河自府谷县历山西、河南、山东冰开水清,湛然澄澈。这一自然现象先后共达七天。 


高宗乾隆元年(1736) 

府谷县改属榆林府。同年八月,在榆林议定各县直北禁留地永远章程,于旧界外各拓地二、三十里不等,准汉民照旧给租、耕种,蒙汉地界即以此定案(因年久不耕,草色腐黑,故又名黑界地)。 


乾隆三十四年(1769) 

府谷县城内设荣河书院。 


乾隆四十八年(1783) 

府谷县知县郑居中、麟书先后主持修编《府谷县志》四卷四册刻印刊行。 


仁宗嘉庆十九年(1814) 

大旱成灾,县内请款赈济。 


宣宗道光十五年至十七年(1835~1837) 

境内连续三年遭雨雹。 


穆宗同治七年至十年(1868~1871) 

七年(1868)春,回民起义军攻陷神木,又分股陷镇羌焚掠而退;夏,复入境,相继陷镇羌、哈拉寨(今本县哈镇)、古城、麻地沟(今本县麻镇)、黄甫、清水、孤山、木瓜各堡镇,时伊蒙准旗贝子派军百余骑侦探,回疑为援兵至遂退出境;十一月复由故道入境,沙梁、哈拉寨、古城诸镇遭掠凄惨,40余日无烟火。十二月,“防剿”总兵张曜自河曲县渡河“进剿”,延绥镇总兵刘厚基由西路“围剿”,征西将军金顺续亦带兵勇三营来县“会剿”,数万回民义军始退。是年,入哈拉寨两回民逃离军旅,隐居后为当地居民李安君、刘三毛传授织毯术,开创府谷地毯业。八年(1869),湖南提督宋庆统军来县驻屯黄甫川堡,派记名提督蒋东才、姜桂题分驻哈拉寨、沙梁镇防回进犯。十年(1871),回民义军由蒙地又大举入境,统领宋庆命驻屯各军“会剿”,追击70余里,在新庙梁(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境内)大败义军,自此再未入境。 


德宗光绪元年(1875) 

冬,黄河自天桥以下至碛塄冰冻40余里,两岸居民踏冰往来络绎不绝,实为罕遇,次年(1876)正月始解。 


光绪三年(1877) 

自春至秋无雨,灾情奇重,饥民遍野,为近百年来所未有;次年(1878)春,疫病流行,人相食,死亡载道。 


光绪十九年(1893) 

七月,孤山川河水高涨数丈,南关商号、居民庐舍、财物损毁过半,下游两岸房屋、禾田荡然无存,人畜死亡不可胜数。 


光绪二十八年(1902) 

秋,大疫虎列拉传播,全县死亡人数近千,城关尤甚,道路行人断绝40余日。 


光绪三十一年(1905) 

绥远(乾隆四年即1739年,于归化城东北筑绥远城,1928年改设省。境地包括今内蒙古阴山河套等地区)垦务大臣在古城、哈拉寨、沙梁三镇设垦务分局,开放县北与伊盟、准旗交界的黑界地”,县民领照认垦,分为礼、智、信三段,岁租由县代征,每年收银约1600余两。


光绪三十二年(1906)

改荣河书院为府谷县高等学堂。 


光绪三十四年(1908) 

设府谷县警察公所。 


宣统三年(1911) 

十月,辛亥革命在武昌暴发,西安起义后,榆林会党首脑杨昆山积极响应,发动兵变反正,编番号为“秦陇复汉军洪汉军榆林分统”。嗣后,派陈天才等来府谷安抚,筹饷中为官绅所杀。是年,在万虎峪(今陕西神木县万镇)设府谷、神木、葭县百货厘金总局。 



参见《府谷县志》第12页
《府谷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3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