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史料  >  纪略

凤翔飞机场兴修的经过

孙来麟、孛子芳供稿      程鸣宇、党文科整理

当抗日民族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3月,在凤翔辟建了一个重型飞机场。机场工程浩大,只限时三月,任务十分紧迫。当时动员了凤翔、岐山、宝鸡三县的民工2万人;征调凤翔县境的铁轮大车千余辆,参与修建这一特种工程。

一、两次勘察机场

凤翔飞机场第一次勘察后,场址测定在县城西南原的汉王城凹,距离县城30华里,此处地广人稀,修机场似最写意,但土厚水深,若工程开动,民工云集,工程和生活用水,都将成为最大困难;且该地又距山、河甚远,工程所需沙、石,将旷费时日;况又古墓丛集,搬迁费时,势将影响工程进度。当时的县长潘元据此遂向专署及省府申请改测,另选场址基地。陕西省特种工程总部配合美国派来的专家,准此申请。旋即再次用飞机空测;并两次派人在地面进行陆测。遂选定于安河乡东起大原树,西至七家门前(均在今糜秆桥乡)为最后确定之场址。

二、工程的指挥机构和劳力组织

指挥工程的最高机构是“军事委员会第三十七工程处”,该处设县参议会和中山园饭庄。工程处除处长、科长等及办事人员外,还有十几个美国军事工程专家。工程的测量、规划、施工都是由美国人负责。

为了督工监修,陕西省设特种工程总部以省主席祝绍周兼主任,遥督催,急如星火。并于专署设陕西省第九区专员公署特种、工程指挥部,以专员孙宗复为指挥官,设指挥部于何家堡邰世勋家中,坐镇工地,亲自指挥:并明文规定:“一切以军法从事。”在劳动方面,各县为民工总队,凤翔设陕西省凤翔县特种工程总队,以县长潘元为总队长,当时我县的行政区划分为19乡、镇,全县共负担民工数万名,因设10个大队,以各乡、镇长分任大队长。大队视其辖保若干,以保为单位,成立民工分队,以保队副任分队长,直接领导民工。凤翔当时每乡、镇各负担民工500名,上起总队部,下至大队部、分队部,全部进驻士地,其他两县亦如之。凤翔总队当时设在田家庄一韩某群众家中。总队下设总务、经理两股。总务股的职责是:人事安排、民工调动、工程统计等;经理股职责是:领款、分款、文牍、生活安排等全部财政收支事项。为了完成这一兴大工、动大役的任务,凤翔县全体动员,县属机关如卫生院、电话局、警察局均抽调若干人员随行,并设顾问团以县临参会议长、参议员及地方士绅为顾问,共襄比举。

孙来麟以凤翔县财政科科员身份被调充总队部经理股任股员,曾亲主其事。李子芳当时是锋铃乡乡长,被派为大队长,大队部设在十里铺,亲率民工500人,参与了这项特种工程。

机场面积与工程结构

飞机场的规模,东起大原村,西至七家门前,东西长约10华里(约5千米),南北宽约5华里(约2.5千米),总占用面积据地政人员测量,约1200余亩。机场共有3条跑道,中间是主跑道,约长800米,主道左右还有两条小跑道,作为辅助跑道,可供战斗机和运输机升降之用。他如防洪排水沟、通往机场之汽车路,亦在工程之内。我们凤翔县的民工多,故担任中间主跑道的修建;宝鸡和岐山分别担任左右两条小跑道的工程。因主跑道要承受重型轰炸机起、降时的特大负荷,所以道基深掘达3米以上。在挖土方前,虽说办过迁坟手续(每个坟丘付关金10元),但遗留的古墓仍时有所见。一般古墓均有八九尺深,四周用石条箍成,每有发现,即付墓主“关金卷”10元,作为搬迁费。但有的人领了钱,却不迁坟,还有无主坟墓多起,均任凭处理。

垫跑道的石子是从凤翔北山口河运来的。当时还没有碎石机,民工们要把大石块砸成规格为6×4厘米的石子,颇为不易。八磅锤一击,石屑四处乱迸,要完成每天的任务,需付出艰巨的劳动。虽然按石方计酬,但定额很难完成,又动辄要“军法从事”,为此,民工们诚不堪其苦。

跑道底基是土、石结构,垫一层石渣,再敷一层很薄的细土,每次轮流碾压,直到把底基填平为止。那时没有压路机,就用直径5尺(约1.7米)、长一丈(约3.3米)的大铁碌碡内装入铁砂,上百人用粗麻绳牵拉,唱着号子,来回碾压当。还有劳保,碌碡压死民工的事,时有发生。工程进行到夏收时,已进入非常紧张的阶段。征调车辆急如星火,有时把已经装在车上的麦捆掀下来,把车强行赶走。由于施工地带和山、乡道路窄狭,2万多民工,和2000多辆大车,由川口河内运输石头,在一条路上行驶。车辆交错躲辙;路旁麦禾遭到践踏,给农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四 、民工的待遇及工具

民工吃的粮食是由各乡、镇供给,每人每天由“三十七工程处”发给“关金卷”4元(一元关金卷兑换法币20元),以作菜金和劳动报酬。各民工大队每隔一星期就去所属各总队经理股领取一次,再由大队分发所属各分队,分队再发给民工本人。

在施工工过程中,因开支金额过大,贪污中饱现象在三县串时有所闻。施工期间时有谤沱大雨,地无帐棚,露天进食,碗里淋雨。或者烈日炎炎,或者飞砂悫石,民工疲累致病的很多,工地生活之艰苦,可见一斑。

民工所用工具,除自带锨、镢外,所有扁担、簸箕、铲、镐、铁锤等,均归“三十七工程处”供给。

征用土地及赔偿青苗

      飞机场所占用的土地,大都是较好的农田,县长潘元同地方士绅、农会理事长杨孝英等有关人员郑重磋商:以当时该地区每亩土地卖价的三倍征购,议定每亩价为法币1万5千元(折750元关金券),每亩青苗以小麦产量计算,付给赔偿法币4000元(折关金卷200元),在当时,农民还觉得地价优厚,谁知议定地价时是四月份,小麦每斗为法币400元,至六月份发地价时,小麦每斗已涨至法币2000元,当时法币急剧贬值,处此情况下,农民大都把得到的征用低价拿去购买小麦,到八月间抗战胜利,百货,粮价均在大幅度下跌,小麦直跌至每斗价值400元,这一折腾,就把原来的一石麦的青苗赔偿费贬成了二斗,把三石八斗每么征地价贬成了七斗半小麦。 (为七家门前老农李让口述。)

这场悲剧,致使许多农民啼笑皆非。

飞机场是由关金券铺成的

凤翔飞机场一动工,县城平空添了个“三十七工程处”,还来了10多个美国人,吉普车第一次在凤翔街头出现,还有指挥部、3个县的总队部,上万的岐、宝民工,上万的凤翔民工、上千辆的大车……生活、消费、开支庞大,市场出现了昙花一现的繁荣。到底能花多少钱,一般人是不知道的,不过从此凤翔流传着“飞机场是用‘关金券’铺成的”这句话,耗资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抗战胜利,机场停修

机场跑道才完工,辅助设施房屋只建了一部分还没来得及大量修建,“八·一五”抗战胜利,日本侵略者宣告投降,消息传来,举国欢腾。民工们结队进城游行,欢呼胜利。

至此,历时6个月的凤翔飞机场就奉令停工了。



参见《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第83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
1987年12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