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史料  >  回忆

忆王志贤同志

刘琪  
      王志贤烈士(1938年—1939年任中共地下党凤翔县委书记)系凤翔县纸坊乡鹞子凹村人,1936年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二中学(凤翔师范)后,充任小学教师。其父王宜生为人淳朴憨厚,与我过从颇密,志贤对我向以长辈相敬。我亦喜志贤聪明睿智,机警过人,奇之、重之。
      1937年秋,志贤与我同期入陕西教师训练所学习,结业回乡后,1938年春,我任凤翔县申都小学校长,遂聘请志贤同志担任申都小学教导主任。他向我建议:你在申都小学位虽不高,但任重而道远,造福桑梓,为国育材,当以此校为基,不能等闲视之。且时值日寇猖獗、抗战方殷之秋,救国图存,责无旁贷。为此,专要聘请好教师任教,物色具有奋发求进,亦富有爱国思想之青年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方能培养出有志学生,将来为国家独立、为民族解放出力报效,方不负今日我县父老民众之委托云云。我既厌恶当时政治黑暗,又复爱国心切,当即赞成其用心良苦,遂决然依其建议,并托其各方物色适当人才。为时不久,他介绍冯和俊(前咸阳省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徐美恩(女)、张维贤等同志先后来校,与志贤同志共商校务,改进教学方法,增施战时教育,全校师生,欢欣鼓舞。不久,竞存中学田一粟老师应志贤邀请,带领学生来申都小学,与学生教唱抗战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慰劳伤兵》等,我校学生因受歌曲之感染,抗日救国思潮与时俱增,情绪异常激昂。我们复发动同志集资组成西府书报社,由王田夫(前岐山县副县长)为经理,请蒲林为送报员,以推销书报为名,秘密转达进步书报,因此,我校可看到国民党查封的《大公》《新华》等先进报刊。志贤同志明敏果断、工作认真,在任教期间,深痛山河破碎,敌骑纵横,为对民众进行战时教育,在申都小学创办农民夜校,为农民教唱抗战歌曲,讲抗战形势,唤发其爱国热情,大声疾呼,每到深夜,从不言苦。他处同事,以诚相待,肝胆照人;对学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爱憎分明,平易近人,师生亲密如父子、如兄弟。教导学生,以国家民族之大义,努力救亡之宗旨为怀,深得全校学生的依赖与敬重。
      “天有不测风云”,1940年春,国民党凤翔县党部,将有不利于志贤同志,我除向县教育科作有力担保外,并将此情密告志贤。为避免意外,志贤遂去宝鸡羊毛厂,承担新的任务。不料自此一别,我俩竟成永诀!
      当时我已年过而立,今则八旬有三,志贤同志,离开我们已40余年,虽时过境迁,而缅怀志贤同志当年雄姿英发,经纶超迈,热爱祖国。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其生前努力奋斗的理想,早已实现,志贤同志泉下有灵,定当含笑而起舞,其铿锵之生平,更足以激发我们而勉励后进。
 
 
参见《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第1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1987年12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